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2、代表作:李贄著有《焚書》《藏書》等多種著作。
《焚書》:哲學、文學性著作。李贄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成此書。李贄也深知其見解為世所不容,故將著作名之為《焚書》,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燒,但卻是屢焚屢刻,在民間廣為流傳。李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也成為后世之楷模,五四時期進步的思想家把他當作反孔的先驅。
《藏書》:經傳體歷史及史論著作,六十八卷。《藏書》分為《世紀》和《列傳》兩部分,主要取材于歷代正史,系歷史人物評傳。千百年來,孔子學說一直是封建道德理論的基石,李贄要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這必然在統治階層引起極大震動,故李贄說:“藏書者何,言此書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書也。”
3、思想主張:
(1)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
李贄敢于打破千百年來人們對孔子的迷信。在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代,李贄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的理論。認為,是非應隨時代變遷發展而改變,不應以孔子的話作為永久不變的定論。他還認為,被封建統治者奉為“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的六經不過是史官過分的“贊美之語”和孔孟之徒“記憶師說”的殘缺筆記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論。同時他尖銳地揭露道學家的丑惡面目,指出他們都是偽君子,“名為山人,而心同商賈,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仁義道德不過是掩蓋他們卑鄙齷齪的假面具,
(2)抨擊封建社會的一些傳統觀念,強調個性發展。
為了打破孔丘提出的是非標準,李贄編寫了《藏書》和《續藏書》,用自己的是非標準,重新評價了歷史人物。他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現象,追求平等、個性。他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并公然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贊揚改革,肯定農民起義。
(3)批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思想——挑戰“天理”學說。
針對正統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命題,他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對正統思想提出了挑戰。強調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認為人不能脫離基本的物質生動去談仁義道德,主張人應該享受正當的私欲。
4、評價:反封建思想先驅 反映時代要求 民主色彩
李贄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他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帶有民主色彩。
(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
1、生平介紹:
黃宗羲(16xx年—1695年),字太沖,號梨洲,學者尊為南雷先生,浙江寧波余姚明偉鄉黃竹浦(今黃埠鎮)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黃宗羲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清軍入關后,黃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斗,達數年之久。失敗后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征,皆辭免。
黃宗羲多才博學,于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以及釋、道無不研究。尤其在史學上成就很大。而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從“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者,真堪稱是中國思想啟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