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3、影響:
王夫之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三、對明清之際儒家思想活躍的評價
生活在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重視手工業、商業,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具有比較鮮明時代特色
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
【小結】總結古代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及演變規律:
【作業布置】總結古代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及演變規律:
【(1)①春秋末年:孔子學說奠定基礎——儒學創立 ②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總結改造——蔚然大宗 ③秦朝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沉重打擊 ④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正統思想地位 ⑤魏晉時期:挑戰吸收佛道精華——新發展 ⑥隋唐時期:三教合歸儒——更輝煌 ⑦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陽明心學——新階段 ⑧明清之際:經世致用、君主批判——發生變化
(2)①思想自身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趨時更新 ②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 ③統治階級的統治需要和扶植】
※【合作探究】1、黃宗羲、顧炎武、王夫子三人生活經歷和思想主張的相同點
一是他們都屬于反傳統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統而聞名。
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親自參加過抗清斗爭,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三是由于他們思想進步,有開明的資本主義經濟主張,在思想總體上屬于唯物主義思想家。
四是他們都致力于經世致用思潮的推動。
※2、為什么中國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1)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2)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
(3)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系統性較強,比較好學習,但是不太好理解。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也基本上實現。經過教學實踐,我發現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