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第二章第七節《秦漢時期的文化》教學設計
目標:通過佛教、道教的形成及發展過程的講解,使學生從上層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會經濟、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宗教。
③史學巨大成就的講解及要實現的目標:
a.解釋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通史、斷代史
目標:對史書體例有一個基本了解。
b.司馬遷的《史記》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學生可以結合教材相關段落歸納出來。
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根據問題提取有效信息,并進行提煉總結的能力。
④文學的新成果的講解及要實現的目標:
展示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及班固《兩都賦》、樂府詩《陌上桑》的節選,或由學生背誦一些段落。
目標:體會其特點的差異。
⑤雕塑與繪畫的講解及要實現的目標
展示相關圖片。
目標:中國學生對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圖片可極大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化遺產的感性認識,開闊眼界,提高興趣。
步驟三:分組討論秦漢文化發展的特點、原因、影響
過程:
①集體討論總結的方法并做出指導
a.特點的總結要做到史論結合。
b.原因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幾個方面考慮。
c.影響需要從歷史與現在、中國與世界的時間和空間多維度去考慮。
②分組討論并展示結果
a.寫成文字,通過實物投影展示。
b.匯總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理:學生會有很多想法,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創造和發揮,肯定其合理部分。
目標體現:
①通過對分析問題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討論的方式培養合作精神。
③通過文字的展示,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歸納總結,鞏固練習
由學生回顧本節知識體系,對本節內容進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統。通過選擇、材料、問答題進行反饋,并在練習中提高學生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和準確、精煉、有條理地表達思想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一、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
二、秦漢時期的文化發展的特點
1、統一與多樣
2、中外交流
3、世界領先
4、氣勢恢宏
三、秦漢時期的文化發展的原因
1、經濟條件
2、政治條件
3、文化條件
4、民族關系
5、對外關系
四、秦漢時期的文化發展的影響
1、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
2、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地位。
[此設計力圖體現板書的概括性、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