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三 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學案
( b )6、下圖是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蘇州盛澤鎮三的施復夫婦,靠養蠶織綢生活,本是小戶人家……幾年后他們增買了三四張織機,雇人織綢。由小說說描寫的情景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施復夫婦是機戶 ②當時江南一些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③ 明代手工業還比較落后 ④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 b )7、閱讀下圖,北宋東京城與唐朝長安城的主要不同是:
①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 ②商業繁榮 ③出現了“夜市”
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⑤長安城是“棋盤格”結構,東京城是“回”字形結構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
( d )8、下圖是反映宋代社會經濟狀況的著名畫卷《清明上河圖》(局部),從中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
① 政府對商業活動的監管取消 ②出現了按地域集成的商幫
③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寫照 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業面貌變化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二、材料題。
9、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電影《天仙配》歌詞
材料二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晉商)旅蒙商號大盛魁(注:創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販)……成為有影響的大商號后,還在店內供奉著一條扁擔、兩個木箱、一塊石頭(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號后人不忘當年創業之艱難。……晉商在經營活動中,總結出許多諺語,如“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買賣成不成,仁義都要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