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圣雄甘地》教案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內容
① 認為任何政治斗爭都要以“仁愛”精神為主旨;(消極抵抗)
② 強調愛與真理的統一,即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堅持真理—核心)
補充:甘地主義包括
①哲學思想:宗教泛愛論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想結合的政治哲學(有利于團結印度不同種族、信仰、民族的人們共同反對殖民統治)
②政治主張: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眾的斗爭,反映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③經濟思想:提倡手工紡織,發展民族經濟,抵制西方物質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對西方近代的物質文明)
④社會思想::建立平等和諧的社會:人人團結、小生產者互助平等。
3、“苦行僧”生活
①“苦行游說”:四處游說,緩和各教派之間的矛盾。
②土布運動:倡導土布運動,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
評價:① 以手工紡織抵制西方經濟侵略,維護印度的民族經濟,體現了其爭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義精神。
② 反對資本主義及其物質文明,拋棄先進技術,是歷史的倒退。
19xx年初甘地回到印度,受到各界人士的隆重歡迎。時值印度宗教紛爭四起,為了使各派和睦相處,甘地“苦行游說”,赤腳走遍印度的窮鄉僻壤,到處傳播“非暴力主義”思想,同時了解到印度農村廣大人民的疾苦。甘地認為印度人民貧困的根源首先在于農村織布機的衰落,恢復傳統的手工織布勞動才是振興廣大農村的關鍵。“古老的傳統工具、犁耙和紡車培育了我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帶來了幸福。如果人類發明創造生產牛奶、奶酪和牛類工具的時代到來,那么我們現在必須回到我們的祖先使用簡陋工具的時代。”“印度放棄土布,無疑鑄成大錯,印度因此無法履行民族義務。”19xx年5月,甘地創建“真理學院”,大力倡導土布運動,號召恢復使用手搖紡車。他帶頭堅持每天紡紗半小時,堅持身穿土布衣服,從此再也沒有改變。“剃著光頭,上身赤裸,皮膚黝黑,隨身攜帶一架木制紡紗機,一有空就紡起紗來,走到哪里,都會引起一陣陣歡呼,身后都會追隨大批信徒”——這就是圣雄甘地,一個苦行僧式的人物。土布運動影響了整個印度,體現了甘地的“非暴力主義”思想,也是甘地爭取印度自治斗爭的重要方式,贏得了印度下層人民的廣泛支持。
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運動背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
2、運動內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與 英國殖民者“不合作”的態度兩部分
①學生罷課,抵制英人學校
②律師抵制英人法庭
③官員拒絕在英國殖民機構任職
④士兵不接受英發獎章
3、運動特點: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運動,食鹽進軍、不合作和絕食祈禱。
5、過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時間 一戰后(1919-1922) 1930年 二戰后
原因 阿姆利則慘案(導火線) 1929經濟危機,英國在印度實行“食鹽專賣法” 二戰后,英國殖民勢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強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