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精選7篇)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生長激素對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作用及應用;了解昆蟲內激素和外激素的特點以及性外激素在實踐中的應用;了解動物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特點和關系;2.在教學中通過介紹有關研究激素調節的實驗,使學生了解研究動物激素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通過學生理解激素的調節作用,了解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體是統一整體的觀點;通過聯系激素在實踐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科學與生產、生活的關系,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1.高等動物的甲狀腺素、生長激素、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研究激素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因為:以上這些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對動物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作用,是學生認識人體自身生長發育現象和某些疾病的基礎,理解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特點的基礎。另外在學習中,可使學生了解研究激素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2.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區別和聯系,是本課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是動物和人體內兩大重要的調節方式,二者緊密聯系,相互配合,共同調節機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這些是學生全面理解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礎,在教學中應給予充分的重視。由于教材中對兩種調節方式的相互關系講述得較少且抽象,因此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二課時。二、第一課時: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2.關于教學過程的說明:(1)本課題的引入可簡單些,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無論從機體結構層次還是活動方式上看,動物比植物要復雜得多,所以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比植物要更復雜。動物生命活動是如何調節的?”由此引出課題。(2)讓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有關知識,指出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有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兩大類型,本節課學習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3)接著提出,高等動物的激素是由哪些器官分泌的?主要的激素有哪些?教師可出示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的有關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指出垂體、甲狀腺、胰腺(指出其中有胰島,是內分泌腺)、腎上腺和性腺等器官名稱(可簡單說明它們與外分泌腺的區別)以及分泌的主要激素。(4)關于激素的調節作用,可按下表所示的思路進行教學。
有關事實和實驗
主要生理作用甲
狀
腺
激
素①用含有甲狀腺制劑的飼料喂蝌蚪,在較短時間內發育為小型的蛙。②摘除小狗的甲狀腺,小狗發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狀腺后,狗出現行動呆笨、精神萎靡,代謝中氧耗量顯著降低、產熱量減少等現象。③如果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生于新生兒,引起呆小癥。“甲亢”病人臨床表現為多食、消瘦和激動等。①促進生長發育。②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生
長
激
素①切除垂體后,幼年動物生長立即停滯。如對其每天注射生長激素,可逐漸恢復生長。②人幼年缺乏生長激素將患侏儒癥,生長素過多則發生“巨人癥”。成年人生長素過多,出現“肢端肥大癥”。③“肢端肥大癥”病人血漿血糖趨于升高,嚴重時尿糖增多。①促進動物和人體的生長。②影響動物和人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
性
激
素①睪丸女性化綜合癥患者,有關組織對雄性激素不敏感,外生殖器官向女性方面發育。②割除性腺(閹割)后的雞(公雞、母雞)會逐漸喪失第二性征。③如果把公雞的睪丸移植到閹割過的母雞體內,這個母雞會逐漸出現公雞的第二性征。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②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5)激素調節是復雜的,一種生理活動可以受多種激素的調節,激素間又可以相互影響?赏ㄟ^圖4-4說明這種復雜關系。
三、第二課時: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2.關于教學過程的說明:(1)激素調節除存在于高等動物和人體外,在無脊椎動物中也廣泛存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昆蟲的激素調節。由此引入昆蟲的激素調節。(2)昆蟲的生長發育都受哪些激素調節呢?在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昆蟲完全變態的生活史,然后講解腦激素、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三者的關系和它們對生長發育的調節作用(見圖 4-5)。
。3)關于昆蟲的外激素,以性外激素為例講述其特點。如白菜粉紋夜蛾,常在夜間由體表腺體向體外分泌性外激素。這些激素具有揮發性,借助空氣的流動向周圍散發。雄蛾的觸角可感受這種化學物質,前來與雌蛾交尾。因此外激素又稱為信息激素。人們利用性外激素作成的性引誘劑,或噴灑人工合成的類似物,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或聚而殲之,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最后教師簡單介紹一兩種其它外激素,如聚集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4)關于昆蟲的內激素和外激素的區別,可讓學生從兩類激素的分泌腺體、作用對象、調節內容等幾方面進行簡單對比,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兩類激素的特點。(5)關于神經調節,可舉縮手反射或唾液分泌反射的實例,分析反射弧的結構的組成,反射的適應性、協調性和調節迅速等特點。(6)關于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關系,可從分析兩種調節方式的特點開始,最后說明兩種調節方式各自在調節生命活動中的地位。在此可總結以下幾點:①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微量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分泌進入體液,由血液循環運送至特定的組織或器官發揮調節作用。所以和神經調節相比,具有反應速度較慢,但作用時間長,作用范圍廣等特點。②神經調節是通過反射完成的。反射弧的一端是接受刺激的感受器,另一端是作出適應性反應的效應器,所以神經調節使機體對內外刺激作出的反應更準確;神經調節是以神經沖動(電)的方式傳播的,所以調節速度快。此外神經中樞還具有“分析綜合”的能力,使神經調節更加高級。因此,神經調節以其準確、迅速、協調等特點而優于激素調節,在生物進化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調節動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方式。③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可相互調節。如甲狀腺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的興奮性;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又受神經調節。四、本課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1.如果學生條件較好,可引入體液調節的概念。2.因本課題的內容,有許多是對初中有關內容的總結,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能夠說出的盡可能讓學生說,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生活中的保健和常見疾病等實例。 小資料 一、研究內分泌活動的方法:研究內分泌活動較為常用的有下列一些方法:1.臨床觀察。在臨床上觀察內分泌功能異常的患者的表現,可以發現或推測內分泌功能的亢進或不足。很多關于內分泌的研究正是在臨床觀察和實踐中發展起來的。2.內分泌腺的摘除和移植。對實驗動物,可以摘除某一內分泌腺,并觀察摘除后的動物的表現,從而推測該腺體的正常功能。也可以向摘除某種內分泌腺的動物體內,注射該腺體的提取物或移入該腺體的組織,觀察效果,看喪失的功能是否能夠恢復。3.激素的提純和人工合成。從腺體或血液中提取激素,進而用化學方法分析和確定其化學結構,再用人工方法加以合成。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對于深入了解激素的作用,研究其作用機理及尋找治療作用的激素制劑具有重要意義。4.同位素示蹤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所要研究的激素,然后用有關探測儀器等可以追蹤激素在體內的動態變化,從而了解有關腺體的活動規律、激素在體內的代謝情況。應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研究甲狀腺的功能就是一例。此法的優點是靈敏度和精確度都較高。5.反射免疫法。首先將純凈抗原注射給動物,獲得對此抗原的特異性抗體。進行測定時,先將激素用同位素標記。標記的激素和未標記的待測激素對抗體有競爭作用,如果標記的激素和抗體的量保持恒定,加入未標記的待測激素后,標記的激素和抗體的結合會減少。加入未標記的待測激素量愈多,則標記的激素與抗體結合的量愈少。這樣結合的標記激素(b)與未結合的標記激素(f)的比值與待測的未標記激素的量呈反比關系。根據這種關系,可以用一系列已知濃度的激素畫出標準曲線,利用此標準曲線,只要測得標本b/f的值,便能查出該激素在血漿中的濃度。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激素作用的特異性。激素隨血液分布到全身各處,與組織細胞有著廣泛的接觸,但激素只對那些識別該激素信息,并能對它發生反應的組織細胞才能產生作用。這些能被激素作用的細胞和器官稱為“靶細胞”和“靶器官”。2.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相互增強作用,如生長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胰島血糖素等都可以作用于糖代謝,共同使血糖升高;相互拮抗作用,例如上述一些激素的升血糖作用與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相拮抗;允許作用,有些激素是其它激素引起生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如氫化可的松本身對血管的平滑肌并沒有收縮作用,但缺乏它時,去甲腎上腺素卻難以發揮其收縮血管的作用。3.激素作用的時間因素。分泌出來的激素必須不斷地被滅活或排出體外,才能作為一種調節信息起作用。在酶的作用下,激素不斷被滅活降解,降解產物大部分經尿排出體外,小部分隨膽汁排出。血漿中原有激素活性消失一半所需的時間稱為半衰期,大多數激素的半衰期在10分鐘至30分鐘之間。了解激素的時間特征,對于掌握正確的臨床給藥是有意義的。五、教學過程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現在讓我們開始上課,前幾節課我們大家學習了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等幾個方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學習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板書:第二節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我們都知道,動物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多變的,溫度有高低變化,濕度有高低變化;空氣的流動有強有弱;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變化;還有風、雨、雪、霜等自然現象,那么,動物處在這樣一個多變的環境中,怎樣才能適應這多變的外界環境呢?那么動物要適應這多變的外界環境,就要不斷調節自身,改變自身,使自己不斷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動物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按照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的進化、演化,來適應環境的不可逆變化。環境變化的不可逆,促使動物長期地去適應。這里的不可逆是指在短期內不可逆,環境的變化過程相對于動物的生命周期來說是非常非常的長。動物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就要不斷進化或者說是演化。像在遠古,地球在海洋的包圍下,在海洋中生存了當時地球上的唯一的一類生物——魚類,后來由于造山運動,慢慢形成了陸地,海洋中的魚類向著兩棲類,向爬行類進化。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樣的適應環境是緩慢的要經歷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年的時間。那么,還有一種是環境在短期內反復或者是周期性變化,動物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就要依賴于動物自身內部的調節功能來實現。 動物的調節功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神經調節,板書:神經調節 另一種呢?就是體液調節,板書:體液調節 講到這里有的同學心里就想了,課本上告訴我們兩種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你怎么說是體液調節呢?其實確切的說,兩種調節方式應該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但是說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也對,為什么呢?因為啊,這個體液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一些代謝產物的調節,像代謝產物二氧化碳能夠調節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環,濃度高了,呼吸就會加快,血液循環就會加快,使人體能獲得充足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而這個神經調節是體液調節的最主要的方式。在這兩種調節方式中,神經調節時間短,反應快,作用顯著,而幾素調節作用時間長,反應慢,效果不明顯。比如說我用針刺你的手,你的手會馬上縮回來,這是神經調節的結果,如果要靠體液調節,那么我把你刺個千瘡百孔,你連一點反應都不會有,為什么?激素調節慢呀,等你去分泌什么激素來調節自己的行動,保護自己,人早就被刺死了,這兩種調節方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神經系統控制激素的分泌,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調節的作用。比如說,人一緊張,心跳就會加快,身上冒汗,感到尿急,這是為什么?這是由于神經系統緊張促使腎上腺分泌激素的增加,促使心跳加快,尿液增多。這兩種調節不能缺少哪一種,不管少了哪一種,動物體都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比如說,少了激素調節,完全以神經來調節人體,那么一個人只要腦子了想一想我要長大,我要長大,那他就長大了,這能行嗎?這或許只有在科幻作品中才能出現。那么另一種情形,只有激素調節而沒有神經調節,那么,情況又會怎么樣呢?當你無意中摔了一跤或者被車撞了一下,流了很多血,卻一點感覺也沒有,那么血流多了會怎么樣呀?大家會說我看到血流出來了,我會去止血,不就沒事了。那么如果身體內部出血呢?你不知道,有事沒事。所以說這兩種調節方式是互相補充的,少一樣都不行。)下面就這兩種調節分別來講一講。板書:一、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 激素這一概念在初中時已經講過了,它是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板書: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這里的特殊作用是指對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調節作用。內分泌腺在初中時已經講過,是指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毛細血管,而沒有導管的一類腺體。 動物激素的種類有很多,有哪位同學就你們所知道的來講一講有那些。板書:二、激素的種類 有那些。河屑谞钕偌に亍⑸L激素、性激素、胰島素、胸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等板書: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性激素、胰島素、胸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這節課我們主要講一講幾種重要的激素板書:1、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是由位于頸前部,喉和氣管兩側的甲狀腺分泌的。同學們用手摸一摸可以感覺到,甲狀腺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甲狀腺激素對動物體有幾個重要作用板書:(1) 甲狀腺激素的作用 第一點,促進動物的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板書:① 促進動物的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 第二點,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板書:② 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含有甲狀腺激素的飼料飼喂蝌蚪,他發現這些蝌蚪轉變成青蛙所要的時間比正常的蝌蚪轉變的時間要短,自然生長的蝌蚪成長的過程應該是先慢慢長大,然后再轉變為青蛙,而經過甲狀腺激素飼喂的蝌蚪卻提前了轉化過程,著說明什么呢?說明了甲狀腺激素有促進個體生長發育的作用。同時還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幼年的狗的甲狀腺摘除,它們的生長就停止了,這進一步說明甲狀腺激素的這一功能。 甲狀腺激素的第三個作用是能夠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板書:③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也有人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點。他將正常的成年狗的甲狀腺摘除,那么甲狀腺對狗的作用就停止了,再看一看狗有什么變化,最后發現狗變得身體臃腫,行動呆笨、遲緩,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這些表現都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摘除甲狀腺的狗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了,新陳代謝作用變慢了,身體臃腫說明物質的積累大于物質的分解,說明體內物質氧化分解速度變慢了。 在動物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很少,但是是恒定在一定范圍內的,含量高了,或者低了都會引起動物的病變。板書:(2)甲狀腺疾病如果一個人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就是分泌功能過強了,分泌的激素過多了,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甲亢。板書:①甲亢甲亢患者會表現出怎樣的癥狀呢?首先是新陳代謝過于旺盛,體內物質氧化分解速度過快,雖然吃得多,但是不見胖而只見慢慢變瘦,同時,情緒容易激動,喜歡發火。如果甲狀腺功能不足呢?板書:②甲狀腺功能不足成年人激素分泌過少,會出現怕冷、心跳變慢、智力減退等癥狀;幼年時期甲狀腺功能不足會引起呆小癥,長大后出現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長發育受阻等癥狀。板書:③呆小癥 還有一種疾病,或許你們有人見過板書: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這種病一般發生在山區、內陸等食物、飲用水中缺少碘的地方。因為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的缺乏,促使甲狀腺代償性增生,以彌補甲狀腺激素的分泌的不足。引起了大脖子病。多吃一些含碘食物,像海帶等海生藻類植物,就可以有效地防治這種疾病。 關于甲狀腺激素,我們就講到這里,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第二種動物激素,性激素。板書:2、性激素 性激素是有性腺分泌的,能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生殖細胞的成熟,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性激素又可分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兩類。板書:(1)功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生殖細胞的成熟,激發并維持第二性 征 (2)種類:① 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是由雄性個體的睪丸分泌的,能夠促使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精子的形成,激發并維持雄性的第二性征。而雌性激素呢?板書:② 雌性激素 雌性激素是由雌性個體卵巢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使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卵細胞的形成,激發并維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為什么雄孔雀有美麗的尾羽而雌孔雀沒有呢?就是因為由于它們各自性器官分泌的激素不同作用的結果。課本第127頁講了一個實驗,有人分別將公雞、母雞的生殖腺割除,公雞將會喪失其雄性特征,而母雞也會喪失其雌性特征,大家看看下一頁圖—45中,3、4兩幅圖,如果不告訴你它們原先的雌雄,你們能指出它們的差別嗎?因為沒有性激素維持其第二性征,第二性征就會逐漸消失了;將公雞的睪丸移植到母雞體內,母雞就會慢慢地變成和公雞一樣,長出高大的冠、長長的尾羽,并且有了公雞好斗的習性。而將母雞的卵巢移植到閹割過的公雞體內,公雞慢慢地具備了母雞的第二性征,長得和母雞一樣了,這就說明了性激素對生物個體有很重要的作用。板書:3、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是由動物的腦垂體分泌的,也可以稱為垂體激素,生長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它在人體各種激素中,最為重要。曾經有人將狗的垂體切除,發現狗的生長馬上停滯,不再生長,如果給它注射生長激素,又能恢復生長。如果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則個體生長遲緩,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形成一個侏儒,這就是通常我們說的侏儒癥。有的患者,16歲了,體重才13公斤,身羔77厘米,這要同前面所說的呆小癥區別開,呆小癥是由什么引起的?對了,是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癥患者不僅身材矮小,而且智力低下,而侏儒癥患者智力是正常的,僅僅是身材矮小。 如果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則動物的生長迅速,到了成年有的身高達2米6,這就是所謂的巨人癥。如果成年后生長激素分泌過多,那么大家想,成年人的骨組織已經停止生長,只有關節、肢端、軟骨等處能夠繼續生長,那么會怎么樣呢?關節腫大,肢端腫大,鼻子長高,下頜前突等癥狀,稱為肢端肥大癥。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對動物體產生巨大影響。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對其它腺體的分泌有調節作用,比如說生長激素分泌增多,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間接影響了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所以說生長激素在個激素中最為重要。 這節課,我們從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的分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談起,主要講了這些內容:首先是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分為兩種形式,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然后講述了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講述了對動物有重要調節功能的幾種激素,第一是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的,其功能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講了與甲狀腺激素有關的疾病,像呆小癥、地方性甲狀腺腫、甲亢。第二、我們講了性激素,講了分泌部位是性腺,作用是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第三、生長激素,分泌部位是腦垂體,功能是調節動物體的生長發育,還講了與其有關的幾種病癥,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并且還講了生長激素對其他激素的分泌的影響。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第二節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一、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 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二、激素的種類 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性激素、胰島素、胸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等 1 、甲狀腺激素 分泌部位:甲狀腺(1)功能 ① 促進動物的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 ② 促進個體的生長發育 ③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2)甲狀腺疾病 ①甲亢 ②甲狀腺功能不足 ③呆小癥 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 2、性激素 分泌部位:性腺 (1)功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生殖細胞的成熟,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 (2)種類:① 雄性激素 ② 雌性激素 3、生長激素 分泌部位:腦垂體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睆娬{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ǘ┮詮土曁釂枌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巴ㄟ^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①下丘腦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诩に亻g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3
教學目的 1.激素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2.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3.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a:知道)! 〗虒W重點 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教學難點 先天性行為(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與后天性行為(包括印隨、模仿、條件反射等)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教學用具 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的導讀思考題;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的遮覆式比較表格;草履蟲應激性實驗;育雛的母雞和小貓;大山雀偷飲牛奶;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的示意圖。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閱讀、歸納相結合。 講述與談話、觀察相結合。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引言:前面我們學習的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對動物個體的代謝活動、生長、發育、繁殖等的調節活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動物行為雖然是以動物個體為基礎,但很大程度上是表現為生理基礎在同種個體之間(種群內部)或不同種個體之間的復雜生命活動。因此生命調節的含義就更加豐富。范疇就更大了,F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學過的有關動物行為的知識。提問:初中學過哪些動物的行為? 。ɑ卮穑郝。)、 提問:根據行為的來源,可將這些行為分為幾類? 。ɑ卮穑簝深悾忍煨孕袨楹秃筇煨孕袨椤#┨釂枺哼@些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哪些系統的直接參與? 。ɑ卮穑哼\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講述:我們今天就重點學習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與動物行為的關系,F在請同學們打開書,閱讀“激素調節與行為”這部分內容,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出示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導讀思考題。)1.激素調節在動物的哪些行為中表現明顯?2.請用最簡單的表述方法,總結一下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學生閱讀,教師巡視。大部分同學閱讀完時,組織學生回答問題1。) 。谆卮穑杭に卣{節在動物的性行為和對幼仔的照顧方面表現明顯) 。ㄒ一卮穑杭に卣{節在動物的繁殖行為方面表現明顯。引導:兩位同學回答得都很好。乙同學的回答與教材表述有些不同,請你解釋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為與性行為,以及對幼仔的照顧行為之間的關系的? (回答:繁殖行為主要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占有繁殖的空間、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對子代的哺育等。性行為和對幼仔的照顧行為可涵蓋在繁殖行為中,因此,繁殖行為對性行為和對幼仔照顧行為來說是大概念。) 講述:關于問題2請兩位同學(該同學的選定應根據巡視掌握的情況定)上黑板寫出自己總結的情況,其他同學對照自己的總結分析一下是否合理! 。装鍟阂姲鍟鴻。) 。ㄒ野鍟阂姲鍟鴻冢 ≡u價:甲和乙都總結得很好,概括性都很高,特別是乙。具體在這節內容中,主要講述的是激素對繁殖行為的調控,因而甲的總結更貼近課本內容,但乙的總結概括了所有腺體激素在行為調控中的機理,可以說是激素對行為調節的通式。講述:下面我們來看問題3,請另外一些同學發表自己的見(甲回答:每年春天的夜間會聽到雄貓和雌貓在墻沿或屋頂上“二重唱”,這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貓體內作用的結果。) 。ㄒ一卮穑好磕甏杭荆嘧訌哪戏斤w回北方,銜泥做窩,產卵育雛,也是性激素對繁殖行為調節的例。) 講述:甲乙兩位同學所舉例子都很好,很貼切,F在我們學習下一個問題,神經調節與行為。請同學們閱讀這部分內容(除課文最后一段),并注意用最簡練的文字,填寫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的遮覆式比較表格。)類型先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趨性非條件發射本能印隨模仿條件發射概念 舉例 特點 異同點 。ㄗⅲ禾顚懕砀駮r需用到初中“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人類的神經調節”兩節知識,因此課前教師需布置學生復習) (教師巡視,待同學完成時,把投影片遮蓋部分打開,顯示答案。請同學們對照檢查。并強調在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中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之間,印隨、模仿、條件反射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為幫助同學真正理解上述概念,可舉如下事例進行分析。)事例1:(出示投影片:草履蟲應激性實驗)當草履蟲培養液與清水滴連通時,草履蟲聚集在培養液滴處;當在培養液滴邊放一·粒食鹽時,草履蟲向清水滴處聚集! 。ɑ卮穑翰萋南x的這一行為屬于趨性。)事例2:用針輕輕地刺激蚯蚓身體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體后部很快地發生反應,而身體的前部反應比較微弱! 。ɑ卮穑涸撔袨閷儆诜菞l件反射。) 事例3:(出示投影片:育雛的母雞和小貓)一只失去雛雞的母雞,會把兩只失去母貓的小貓當成自己的雛雞,對小貓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小貓也安然地接受母雞的撫愛;跟隨母雞行走,把母雞當作自己的貓媽媽! 。ɑ卮穑耗鸽u的行為屬于本能,小貓跟隨母雞的行為屬于印隨。) 事例4:(出示投影片:大山雀偷飲牛奶)若干年前在英格蘭,人們發現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的蓋,它偷飲了牛奶,后來過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學會了偷飲牛奶! 。ɑ卮穑捍笊饺傅男袨閷儆谀7隆# ∈吕5:(出示投影片: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示意圖)狗吃肉時分泌唾液;后來,人們在狗吃肉前先搖鈴,經過若干次訓練后,只要鈴聲響起,不給肉,狗也分泌唾液! 。ɑ卮穑汗烦匀鈺r分泌唾液屬于非條件反射;鈴聲響起,沒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屬條件反射。) 講述:通過以上事例的分析,大家不僅對各種行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還知道除單細胞動物外,其他動物的行為無論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還是印隨、模仿、條件反射,都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神經系統越發達的動物,行為的表現也就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也越強,F在請同學們閱讀本課最后一段,注意弄清楚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釂枺杭に卣{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是什么? 。ɑ卮穑郝。) 小結:本節所學內容中,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是重點。課后,請同學們結合實例進行分析。附表: 項目概念舉例特點異同點先天
性行
為趨性動物對環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最簡單單的定向反應。臭蟲趨熱性。魚類趨光性。從單細胞動物開始出現。①生來就有;②遺傳物質決定 ①是對環境適應的結果;非條件反射動物身體某一部分的運動反應。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從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開始出現。本能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生構成的蜜蜂采蜜。蜘蛛織網。許多非條件反射的有機集合。后天
性行
為印隨剛孵化的動物對于第一次接觸到的能活動的較大物體都能緊緊追隨。剛孵化的小天鵝,跟著母天鵝游水。剛孵化的小雞,緊隨母雞左右。剛孵化出的動物具有此行為。①根據后天經驗生成;②環境決定(也有先天的基因基礎)②與神經調節有關。除單細胞動物外,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模仿是學習的一種形式,主要表現在幼年動物對年長者的行為進行模仿。小雞模仿母雞用爪扒地索食。
幼黑猩猩學從樹洞取食白蟻。幼年動物學習的主要形式。條件
反射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學習和體驗新事物,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建立的反射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聽到鈴聲,狗分泌唾液。吃過梅的人在看到或談到梅時會分泌唾液。幼年,成年動物都可建立,但需強化板書設計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一)激素調節與行為。ǘ┥窠浾{節與行為 神經系統越發達,行為表現越復雜,適應環境能力越強!。ㄈ┘に卣{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相互協調作用,神經調節處于主導地位。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睆娬{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ㄒ唬┮曰顒訉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ǘ┮詮土曁釂枌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傧虑鹉X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诩に亻g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睆娬{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ǘ┮詮土曁釂枌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巴ㄟ^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傧虑鹉X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诩に亻g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6
教學目的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b.識記)! 2.興奮的傳導、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c:理解)!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系(a:知道)。教學難點 1.興奮的傳導! 2.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教學用具 投影儀;腦模型! ‰娔X動畫:反射弧模式圖;興奮沿反射弧傳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突觸小體構模式圖;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作用。 投影片:神經纖維傳導的投影片;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特點的比較表。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結合直觀教學。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引言:在初中生物第二冊第九章中,我們學習過神經調節的基礎知識,知道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F在大家先看四組畫面。 (演示電腦動畫。) 1.脊蛙的搔扒反射;2.馬戲團的狗熊耍雜技;3.經過訓練的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4.剛出生的小豬吃奶。 提問:哪組畫面屬于非條件反射?什么叫非條件反射?哪組畫面屬于條件反射?什么叫條件反射? (回答:略。) 提問:條件反射有什么意義呢? (回答:大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講述:以上我們搞清了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那么究竟什么叫反射呢? (回答: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和動物體對體內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 講述: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提問:反射弧由哪幾部分組成? (回答:略。) 討論:就縮手反射的反射。ㄡ槾讨讣猓┓治鲆幌路瓷浠〉奈宀糠。 (由學生完成。教師小結,歸納板書要點。) 講述: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試想:當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后,興奮怎樣經過反射弧的各部分從感受器最終到達效應器呢?現在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演示反射弧模式圖,并借助此圖復習神經元結構的知識。(細胞體、突起、神經纖維,為興奮傳導打基礎設伏筆。)] (演示反射過程中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電腦動畫。)提問:根據上述講解、觀察,興奮在一個反射弧上傳導時,有的在一個神經元內(主要在神經纖維上),有時需要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這兩種情況下的傳導方式是否相同呢?教師答:不相同。這是兩種不同的傳導方式。 我們先來研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講述:(出示神經纖維傳導的模式圖投影片。)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即物理課中的電勢)表現為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當某一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該部位的膜發生很快的電位變化:膜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膜內則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但鄰近未興奮部位仍然維持原來的外“正”內“負”。 提問:請同學們按照物理課的電學知識討論一下將會出現哪些情形? (回答:略。) 歸納: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電位差,有了電荷移動,形成了局部電流。 提問:電流方向如何呢?(要求回答:膜外電流從本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膜內則相反。) 結論:在膜內外形成了局部電流回路。可用示波器記錄到其存在。 講述:這種局部電流又刺激相鄰的未興奮部位發生上述同樣的電位變化,又產生局部電流。依次進行下去,興奮則不斷向前傳導,已興奮部位又依次恢復原先電位。 需要說明的是興奮傳導在神經纖維上以電流形式進行,但它與電流在金屬導線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演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全過程的電腦動畫,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理解。) 提問:當興奮傳導到神經纖維(如軸突)的末稍時,怎樣到達下一個神經元呢?也就是在不同的神經元之間,興奮是如何傳遞的呢? 講述: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 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做突觸。 (演示突觸小體結構模式圖。) 講述:邊指圖邊講解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叫突觸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突觸由三部分構成: ①突觸前膜——突觸小體的膜; ②突觸后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③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存在的間隙。 突觸小體內近前膜處含大量突觸小泡,內含化學物質——遞質。 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其中的突觸小泡就釋放遞質進入間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聯系生活實例加以分析說明)。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 (用電腦動畫演示上述過程。) 請同學們閱讀“細胞間傳遞部分”的倒數第二段內容,閱讀后回答問題。 提問: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嗎?為什么? (回答:是單向的。因為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內,只能由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傳遞。) 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以興奮的傳導為重點,整個過程連續起來可表示為:刺激——膜電位變化——突觸小泡內遞質釋放——膜電位變化。 大家在掌握上述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聯系模式圖,并注意在實際中的應用。如臨床上用藥物局部麻醉的機理是什么?(藥物抑制突觸小泡釋放遞質,興奮不能傳遞。) 提問:我們知道,進食后食物要消化,食物消化的過程離不開胃腸蠕動。你能感覺到胃腸蠕動嗎?為什么? 胃腸蠕動我們是感覺不到的。原來調節其活動的神經叫植物性神經。什么叫植物性神經呢?植物性神經調節作用有何特點?有關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課下閱讀課外讀“植物性神經調節”。 (第二課時) 初中生物課中我們已經學習過人的大腦皮層中有神經中樞,如: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 ≌埻瑢W們根據初中已學過的知識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提問:中樞神經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回答:腦、脊髓。)提問;中樞神經與神經中樞相同嗎? (回答:不相同。) 提問:人和高等動物的高級神經中樞指什么?。 (回答:大腦皮層。) 講述: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大腦皮層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它無論在控制軀體運動、人類的語言活動和內臟活動方面都是如此。下面我們首先看看大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ǔ鍪灸X模型,并找到中央前回。) 軀體各部分的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都有它的代表區,第一運動區的機能有哪些特征呢? 當刺激中央前回頂部時,可引起下肢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時,倒出現頭部器官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時,可以出現相應器官運動。這不僅說明軀體各部分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都有其代表區,而且二者位置關系倒置。即:中央前回從頂部→底部,正好與軀體代表區從下肢→頭部相對應! ⊥瑢W們看課本圖4-14,并注意圖下注釋! ≈v述:從圖可以發現,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的代表區范圍的大小只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而與軀體的大小無關。如人類最靈巧的手雖然在整個人體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大腦皮層代表區中所占的區域卻很大;又如:我們的一張小巧的嘴,卻在大腦皮層代表區張開大口占據“地盤”;人體的軀干雖然占了人體的很大體積,但在大腦皮層代表區的范圍卻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運動區的機理主要有上述兩點特征。 講述:語言活動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語言功能在大腦皮層也有其特定代表區域,我們稱之為言語區。 (看課本中圖4—15。) 臨床資料表明:當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區)受到損傷時,會導致運動性失語癥,即病人能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談話,但不能講話,不能用語詞表達自己的思想;當皮層額上回后部(h區)受到損傷時,則會出現病人會講話、會書寫,能看懂文字,卻聽不懂別人講話,這種情況叫做聽覺性失語癥! ∽⒁鈨深悺笆дZ癥”的核心分別為: 不能講話——運動性失語癥 聽不懂——聽覺性失語癥 另外,臨床資料表明,當大腦皮層某些區域受損,還會造成 失寫癥、失讀癥等! ∠旅嬲埓蠹议喿x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相關的兩段內容(包括小字部分,了了解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的聯系以及下丘腦的重 要調節作用! ⌒〗Y:總之,神經系統是人和高等動物的主要的功能調節系統,各項生命活動一般都是在大腦皮層、下丘腦、植物性神經等共同調節作用下才得以協調進行! ⊥ㄟ^初中生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腦干中有心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脊髓灰質里有排便中樞、排尿中樞;通過對本冊小字部分的閱讀,我們也了解到,位于間腦的下丘腦與內臟活動密切相關。它們的活動都要受到高級神經中樞的調控。這說明神經系統各部分的調節作用是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正是由于神經系統的協調統一,機體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以適應內部和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 ⊙芯拷Y果還證實:大腦兩半球的作用也存在類似特點,互相協調、互相補充。如,左半球支配說話、寫字,并在進行數學計算和抽象推理等方面起決定作用;而右半球在形象思維、認識空間、理解音樂和理解復雜關系方面的能力則優于左半球。二者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有助于人體的全面發展。 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神經調節的一些新的知識。前面大家還學習過動物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在動物體內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機體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二者這兩種調節作用共同協調相輔相成,一方面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都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的;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就是大腦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在上述這兩種調節作用中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 〉怯捎诜瓷涞慕Y構基礎是反射弧,體液調節主要是激素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而發揮調節作用的。因此,這兩種調節方式各有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比較一下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不同特點! 。ㄍ队罢故颈4-2。表中只給比較項目,具體內容采取先讓學生討論,然后教師提問的方式完成。) 小結:人和高等動物的神經系統結構復雜,調節功能也很多,既有各自的獨立性,更表現出高度的協調統一,神經系統的調節還與激素調節相互配合,使機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得以順暢有序地進行,以適應機體內部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板書設計二、神經調節(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條件反射(先天的);條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缺一不可)。(二)興奮的傳導 1.神經纖維上傳導(1)未受刺激時: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興奮時,該部位膜外由“正”→“負”膜內由“負”→“正”(3)電位差→電荷移動→局部電流→局部電流回路 。4)興奮以電流的方式沿著神經纖維迅速向前傳導 2.細胞間的傳遞(1)突觸的定義 (2)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3)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作用(4)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三)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 1.中央前回第一運動區(1)中央前回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2)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復雜精細程度有關! 2.言語區(1)運動性失語癥(2)聽覺性失語癥 3.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的聯系 4.神經系統各部分的協調統一 (四)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與聯系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為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為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為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為,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為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復雜,但它們有著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為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并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后,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并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為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于醫療實踐,起自于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睆娬{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 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教法建議
一.導入 新課:
(一)以活動導入 :
1.方式一: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屏氣時間的測量,引入對體液調節的介紹。
在新課開始時組織一個小的測量活動,測一測“誰屏住呼吸的時間最長?”,請屏氣時間最長的學生談一談在屏氣最后階段的感受。達到使學生體驗“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人體呼吸運動的調節”。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學生,囑其在實驗時控制住小腿的運動,表現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當學生發現差異、引起思考時,再揭穿謎底。短小而有趣的學生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以復習提問導入 :
通過討論“膝跳反射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復習反射的概念,區分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導入 對神經調節的介紹。
二.主體知識的呈現方式:
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的介紹可以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人體如何調節?血糖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人體如何調節?生長發育如何調節?等等。結合實例、圍繞著問題展開學習,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 中來,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學生活動的組織
1.課堂活動的組織:
通過呈現“摘除、移植雞生殖腺實驗”的結果,提出:“這個實驗表明了哪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問題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雞冠萎縮,也不再產生打鳴和求偶的行為”這個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問題2:“給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雞重新移植公雞的生殖腺,公雞恢復了打鳴和求偶的行為”,又說明了什么?
問題3:“公雞的求偶行為是否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
問題4:“公雞求偶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經系統還是激素?”
問題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調節控制?”
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總結出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
2.實習活動的組織:
“用動物激素飼喂小蝌蚪”的實習活動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實際練習過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鞏固在前一節學過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先提要求,讓學生拿出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設計實驗的要點指導學生修改方案,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著手準備實驗材料。實驗開始后,對觀察、測量、記錄都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把每天的工作情況、觀察到的現象、測量到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分析時使用。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圍繞主題分前后兩部分展開。前一部分主要介紹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后一部分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后通過對“公雞生殖腺的閹割和移植實驗”進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與神經系統共同調控動物行為的。” 在介紹知識的同時,注意總結對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鞏固設計實驗的相關練習,延續科學方法的訓練。
2、課時計劃:以下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靈活選用。
。1)三課時:以教師啟發性講授和有組織的學生討論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通過復習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導出對動物激素的調節應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對糖代謝的調控為代表,了解各種激素在物質代謝的各個環節中是如何發揮調節作用的。第二部分,圍繞激素分泌過程中的激素調節,介紹垂體分泌的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由教師介紹動物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反射弧和神經傳導的細胞學基礎。第二部分,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性神經調節和高級神經活動。
第三課時:通過提供雞的閹割和移植生殖腺實驗的素材,復習、總結內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經系統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認識體液調節與神經系統調控在對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關系。了解本能行為與非條件反射、后天性行為與條件反射的關系。
(2)四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和部分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
第一課時:從血液中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引入,介紹各種激素對生理活動的調節。
第二課時:從膝跳反射引入,復習反射的種類。介紹神經興奮傳遞的細胞學基礎。
第三課時:從膝跳反射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引入,復習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介紹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課時:從組織學生對摘除、移植雞的生殖腺實驗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結論,并總結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系。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激素通過體液的傳送實現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機理。
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活動有較深入的認識。激素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植物激素對其自身生命活動的調節既有不同之處,也有著共同之處,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對自身生命活動調節機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對高等動物行為的影響。
有關“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生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了解激素對動物生理活動調控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為,培養符合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
。3)動物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系統是動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了解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特別是植物性神經以及大腦的高級神經中樞對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學生了解自身,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難點:
。1)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
由于物質代謝本身是許多連續的化學反應,教材只能對其作簡要的概述,而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也多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習起來內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為教學的難點內容之一。
。2)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
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變化既抽象,又難于理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又一個難點。
4、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能夠調節自身生命活動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條件之一。調節是生物對體內外變化做出的相應的反應。植物能夠對外環境中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應激性反應。毫無疑問,動物也能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對于體內的變化動物是如何調節的呢?我們來做一個小測驗。
當測量結束時首先要肯定屏氣時間長的學生肺活量大,緊接著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最后都會恢復呼吸,而不受意識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學過程 :圍繞“調節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問題展開。吸引學生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接受方法能力訓練。
能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要設法使學生的手、眼、口“動”起來。由于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動的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在連續三次的課堂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初學”到“重復”練習使用同一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步驟一:復習舊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供能物質。人體每分鐘都會消耗葡萄糖、人在進食后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學們是否還記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變化的?”
“人體又是如何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驟二:通過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謝的什么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現的“血糖濃度調控過程示意圖”,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前人的科學研究結論——課本知識來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激素在糖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有一個直觀的整體印象,達到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目的。
科學史教育:介紹胰島素的發現過程,說明在研究方法上與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課時
對難點的破解:本課時中的“神經細胞對沖動的傳導依賴于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改變”和“突觸傳遞”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于接受。要破解這個難點還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的有關知識基礎。配合媒體素材(神經興奮傳導與突觸傳導)突破難點。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說明這個反射弧由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組成。然后說明神經細胞在未受到刺激時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利用媒體素材“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說明突觸是如何將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的。
問題一:結合細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經細胞可能怎樣保持“內負外正”的狀態?
問題二:結合細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種細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過回憶和復習細胞膜上載體的主動運輸功能以及高爾基體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理解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的過程。
第三課時
閱讀能力訓練:
膝跳反射是較低級的反射,它是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什么位置上?”引導學生看懂圖,從圖中讀取有關信息。
學生要在圖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難,難的是準確理解“膝”所在具體的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圖4-13與圖4-14結合起來看,準確理解這一功能區的位置。
科學方法與態度教育:
“人們是如何確定這些大腦皮層功能區的?”這樣的問題在學生讀懂了圖4-14后會很自然地提出來。教師要借此機會向學生說明:“這些功能區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記錄和對尸體的解剖分析,結合動物實驗的結果逐步積累和整理出來的。” “這也說明前人是帶著問題去探究的,不能隨隨便便地、無目的地進行實驗。而且,對實驗或觀察到的結果都要做認真的記錄。
第四課時
方法訓練:當對“摘除、移植雞生殖腺的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把“雞正常交配行為的產生機理”表示出來,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體液調節
1.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對內分泌腺功能的調節;激素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性激素對生殖活動的調節。
2.激素調節的原理
、傧虑鹉X對激素調節的調控
②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血糖濃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導實現反射
3.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生命活動的調節
三、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1.對雞的閹割和移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
2.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決定動物的行為。
探究活動
調查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調查一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及其治療方案,寫出一份報告。如:關于糖尿病的報告。內容包括:病人的癥狀、醫生是怎樣檢查、怎樣確診的,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數值是多少?對糖尿病癥狀產生原因的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