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改進設計》學案分析(廣東版)
然后要求學生在知識脈絡的指導下,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析教材p61“做飯過程的改進設計”案例,完成學習記錄單2。在記錄單的要求和引導下,學生將從措施及其對應要素、設備材料技術等條件因素、改進效果三個方面解析案例,實現將始終在課堂知識體系的框架下思考和分析,完成對課堂知識的深入理解。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進行改進設計的實踐任務,實現對知識的綜合與遷移。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歷差異,不設定特定的案例,而是列出他們比較熟悉的事情供參考或選擇,(可選案例:醫院門診流程、飯店點菜流程、開學報名繳費領書流程、商場購物流程等等)。除了創新新的改進措施以外,也可以對既有措施的分析和理解,這樣能更好的面向全體學生。選好項目以后,根據學習記錄單的要求,在課程知識的指導下,填寫學籍記錄單3,完成現狀分析、確立目標、確定方案三個步驟,實現流程的改進設計或改進措施解析。
完成設計任務后,小組內交流討論,找出各自的優點與問題,并進行優化。確定最好的方案作為小組的展示方案,集合組內力量,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最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利用實物展示臺進行介紹、展示,小組間進行質疑和答辯。學生在方案的交流、改進、展示、質疑和答辯中,實現知識的綜合、遷移。
課堂最后用最濃縮的語言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
流程的改進設計要立足兩個要素、確立兩類目標、綜合兩種方法、實施三個步驟。
最后說說我的一些反思。采用微視頻濃縮呈現課程理論,提高教學效率。 記錄單填寫督促學習過程,并實現理論引導。 剔除陌生案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知識理解。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教師講解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讓課堂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實踐性,體現“學中做”和“做中學”的課程特點。
教材部分案例(指紋鎖、印刷電路工藝),自己都是一知半解,覺得不利于學生理解課堂知識,因此沒有引用,感覺自己沒有領悟透編者的意圖。也希望專家們給以指導。
以上是我對于本課教學的理解,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