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系統與設計》知識點歸納
一、系統的結構1、系統的含義:b
概念: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以來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構成系統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1)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
(2)要素(部分)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個整體;
(3)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
例:自行車的結構
2、系統的分類:a
(1)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 例:生態系統屬于自然系統;飛船、房舍等屬于人造系統。
(2)實體系統和抽象系統。 例:計算機硬件屬于實體系統;軟件屬于抽象系統。
3、系統的基本特性:b
(1)整體性(全局、集合):——側重于“部分影響整體”。是系統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觀察和分析系統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1系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各個要素(部分)的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
2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爾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論”、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棄卒保車、“阿波羅”登月飛船上的零件
(2)相關性(匹配、關聯):——側重于“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聯”
構成系統的各元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是彼此相關的。
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結構”、合金鋼材料各種性能的相互影響、家庭裝修工程
(3)目的性(功能):
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這是區別不同系統的主要標志。
(4)動態性(更新):
物質都是不斷變化,因此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5)環境適應性(自適應):
系統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并不斷的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換,系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例:“春捂秋凍”、電冰箱不能緊貼墻放置
二、系統的分析
1、系統分析及其一般步驟:c
(1)什么是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一般是從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全面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1系統分析的目標:發揮系統的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
2系統分析采用的方法: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系統加以周詳的考察、分析、比較、試驗。
3系統分析產生的結果:擬訂一套有效的處理步驟和程序,或對原系統提出改進方案。
例: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明確問題,
設立目標
收集資料,
制定方案
分析計算,
評價比較
檢驗核實,
作出決策
(2)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
2、系統分析的主要原則:a
(1)整體性原則
系統分析首先要著眼于子系統整體,要先分析整體,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過程,再看某一階段;先看長遠,再看當前。
例:田忌賽馬、丁謂修復皇宮、街道各部門施工
(2)科學性原則
系統分析一方面要有嚴格的工作步驟,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運用科學方法和數學工具進行定量分析,使決策的過程和結果更具用說服力。
例:種稻“三三進九不如二五一十”
(3)綜合性原則
系統分析時還要注重綜合性原則,要綜合分析,統籌兼顧,不可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例:孝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阿斯旺水壩
3、系統的優化:c
——在給定的條件(或約束條件)下,根據系統的優化目標,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統的目標值達到最大化(或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