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哲學》第7課學案
a客觀條件影響著人的發展 b.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c.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d.規律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4(不定項).前不久;30個總投資達1 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因其環保評價沒有達到要求而被國家環保總局根據中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有關規定叫停,引起社會強烈反應,被人們稱之為“環保風暴”。這些被停建項目的申報及管理單位,沒有正確處理()
a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 b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c.單位利益與國家利益 d.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5.(不定項)((人民日報》報道,科學通過監測發現,由于人類不當和無限制地科考活動,導致南北兩極氣候變暖,從而影響了海洋生物圈。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實說明…
a.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 b.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c.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人們創造的 d.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重要意義
二、簡答:
1、一個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在于品牌。蘇東坡的故鄉四川省眉山市,實施以“文化為靈魂、生態為特色、長壽為品牌”的旅游產業發展,注重旅游開發通俗化、生活化、人性化,把“虛”的文化變成“實”的商品,新開發文化旅游商品達300多種。原來的經濟基礎薄弱市實現了gdp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和工業產銷率四項指標的全省第一名。
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眉山市怎樣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答:(1)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四川眉山的發展,是從橫向重視文化、生態、長壽之間的聯系,從縱向把悠久歷史的文化資源開發為旅游商品,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
(2)聯系具有客觀性,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眉山地區開拓思路,把當地資源與發展旅游緊密結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江蘇省某市多年來堅持“以青山綠水為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態建設帶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該市原有的工業基礎薄弱,如果走傳統的經濟發展道路,不但難以趕上發達地區,而且會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經過調查研究、認真分析,認為本地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因此,他們因地制宜從發展生態經濟入手,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在建設生態建設離不開環境保護和治理,該市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遷有色金屬企業,治理老企業污染,從而為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鋪平道路”。目前,該市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57.1%,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成為著名的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
(1)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分析,該市是怎樣實施“以青山綠水為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治市方略的?
(2)從辯證的唯物論角度分析,該市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做法對我們有何啟示?
答:(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市不沿襲傳統經濟發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區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發展道路。②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要求人們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該市在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廣點面結合,相互促進。③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要求人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該市高度重視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結合,既講經濟效益也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每點2分,共6分,若用辯證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