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學案
②價值僅指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而不是人對事物的積極意義----人是主體(主動的)。
③這里的“事物”,既包括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物質和精神都可能有價值)
④價值具有多樣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屬性,同一事物具有多種屬性,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認識、利用,客觀事物從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滿足不同個體和群體的需要 ---- 這樣,人的需要和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經濟方面的,也可以是政治方面或者文化方面的。例如,現在的天安門,它就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建筑科學的、思想文化的、政治活動的等等。
[拓展]經濟學中的“價值”是凝結在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在許多具體領域中都有價值,如道德價值、審美價值、醫療價值、文學價值等等。
哲學上說的“價值”,撇開了具體價值的特點,只抽取它們的共性,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它比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不能把哲學中所講的“價值”混同于經濟學中所講的“價值”。 哲學的“價值”和具體事物的“價值”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人們在判斷事物屬性從哪方面、從哪種程度上對自己具有積極意義時,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 存在著判斷它們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觀念(標準),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如何斷定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價值觀。
(2)價值觀:
a、是指______ 判斷 ___________ 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
[點撥] 這個“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是什么呢? 新課標第一網
a、事物的屬性是形成價值的基礎、前提;價值的核心是事物對人的需求的滿足。所以,斷定事物有無價值、價值大小,總是根據人的認識和需求去判定的。簡言之,“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就是“人們的需要、利益和認識”,是以主體(人)的客觀需要為標準。 所以,同樣的事物,對有的人有價值對有的人無價值;對有人價值小對有人價值大。
如:一副眼鏡,人需要就有價值,不需要則無價值,可要可不要則價值小,必須要則價值大。
b、價值觀是一種__________,是社會存在的______。它在一定的__________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_______。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______ 的__________。 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有著______的_____作用。
(如圖)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 → 體現個人的需要 → 影響個人和社會活動的方向。
第一,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 ______ 就不同;
第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 __________ 的活動中______就不同;
只有________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____________,去從事________ 活動。
第三,價值觀對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樣具有重要的______作用。
3.方法論意義
價值觀都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我們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作用。
[基本原理]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