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課堂探究:(1)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們常說,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種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1)科學絕不是唯唯諾諾的好好生生,批判精神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精神。批判精神源于有條理的懷疑主義。為什么要懷疑?因為科學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為人對世界的認識不能畢其功于一役,科學只能老老實實地、一點一滴地在實證的基礎上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僅有觀測的不精確,以及觀測所依據的理論的可靠性等問題需要質疑,而且從事實跨越到假說和理論往往沒有直接的邏輯通路,是一種理論嘗試,需要對其前提、推演和結論作出批判性的反思。
(2)創新是需要勇氣的。所謂不破不立,沒有打破舊的框架、舊的體系的勇氣,就難有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破”和“立”是一種對立的統一。破是手段、途徑,立是目的。沒有破就沒有質變,就沒有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立是在破的基礎上的立,是不能離開破的立,它是對“破”的否定,但這種否定是一種辯證的否定,是“揚棄”,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
(1)創新就是對傳統的突破,是在過去知識、經驗、技能基礎上的飛躍。
創新的科學內涵就是突破、質變和飛躍。創新是創造全新成果的行為與過程,就是總結新經驗、拓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就是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具體說來,創新具有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規定性。
(2)從理論上說,創新就是首次提出的獨創性見解,并且這種見解能夠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創新是理性認識的新飛躍。理論上的創新就是對概念、判斷和命題進行新的歸納、概括和總結,從而提出不同以往的新的正確認識。
人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理論創新也就具有階段性和過程性。盡管如此,階段性的創新也能夠用具體的社會實踐來汪明其正確性,因為作為新的正確認識,創新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帶有規律性的內容。任何創新都帶有時代氣息,都與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都不可能離開活生生的社會現實。
(3)從實踐上說,創新就是新發展、新創造,就是取得全新的創造性成果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家發明與創造的過程、實際工作者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都屬于創新。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出于對創新的強烈需要,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有效地運用創造性的方法,通過腳踏實地的辛勤工作,在艱苦的社會實踐中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實際上就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