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導學案
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含義
2.哲學依據: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規律客觀性原理
3.要求(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知識整合】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2)方法論:一方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錯誤傾向: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和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課內探究學案】
【探究1】已經頒布十幾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被修訂。國家工商總局已經建議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列入十屆全國人大的五年立法規劃。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制定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受制于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水平,許多問題沒有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反映出來。因此,有必要根據現實需要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加大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
根據現實需要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請簡要說明。
【探究2】材料一: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占總人口的28%。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一些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誘惑,甚至有人走上犯罪道路。同時,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腐敗現象屢禁不止,這些也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此,中宣部、教育部決定從XX年開始,將每年9月確定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運用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分析說明當前為什么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課堂有效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意識的形成,需要人腦,但無須客觀存在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c 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
d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錯誤的意識不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2.有人認為,計算機能夠進行一系列復雜運算,說明計算機是有意識的。該觀點否認了( )
a 意識能夠反映客觀事物 b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c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 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3.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