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與質變》教學設計
培養學生自讀教材與把握概念內涵的能力。 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 4、辨析
量變
質變
關系 組織引導學生分析“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 教師提出學生容易出現的兩個誤解:①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②所有的質變都是發展。 學生分組學習討論,交流對二者辨證關系的理解。 組織學生發表對①②兩個觀點的看法,加深對“量變與質變”關系的理解。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消除學生的誤解。
5、
辨析
兩種
質變 形式 教師出示圖片 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學生分組討論: 事物在數量上的變化或者只是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通過典型事例的演示,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 讓學生明確引起質變的兩種形式。 6、 歸納 量變 質變 辨證 關系 原理
教師在學生討論與辨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起歸納總結“量變”與“質變”辨證關系原理, 進行要點演示強調。 學生與教師一起總結本課: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三、
鞏固
教學
1、
要點
歸納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整理。 用簡潔的語言和結構關系板書本節要點。 學生同老師一起歸納知識要點。 鼓勵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自己對要點的歸納。完成多樣化的概念圖。
使學生對本節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圖,并能發揮個性特點, 2、
鞏固
練習
①出示圖片 學生用所學原理解釋圖示蘊涵的哲學道理。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應用原理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促使自己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自己。 ②組織討論:“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闡述自己對此觀點的理解。 3、 課后 作業 布置作業,提出要求。 課后按教師要求完成作業。 鞏固知識,強化能力。 八、板書設計: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量變和質變是食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數量、程度 逐漸、不顯著 量變是質變的而前提和 必要和準備 量變與質變 量變 根本性質 劇烈、顯著 質變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事物經過量變和質變這樣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 以至無窮而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
九、體驗與反思 哲學常識中有些哲學道理在生活中處處有所體現,比如“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在講《量變與質變》一課時,我圍繞量變與質變的關系,精選事例和材料,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有趣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對材料的逐步深入的分析,獲得抽象的哲學原理。課堂上學生積極探討的氣氛很熱烈,反映好。通過練習測查,學生掌握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達成了教學目標。我深切地感受到與其對學生進行灌輸,還不如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必要幫助下,自己圍繞學習任務開動腦筋,積極探討,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有關知識,自己通過努力獲取的知識理解更深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有效地培養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養成了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的好習慣。本節課課件的使用也促成了教學效果的達成,值得我以后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