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與質變》教學設計
十、設計點評: 本科的教學從整體上講,有以下兩點突破值得推薦: 一是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自然和現實生活的教事例,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具體事物的變化特征,從而總結得出量變質變的有關基本知識,反映了學生從具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辯證思維能力。 二是能夠設計運用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地展示具體事物運動變化的變化趨勢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思維,深化了學生對基本原理的認識理解,較好地發揮了輔助教學的作用。高二政治國家的本質(人教k)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 環顧世界,在形形色色的國家中,你能找出兩個形式完全相同的國家嗎?恐怕很難。要解釋這種現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知識梳理】知識點一: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1、中國是二戰的主要參戰國,是聯合國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以后提出恢復其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美國采用“ ”等手段無理阻撓。...
第1課:文化與社會學案第一框:體味文化【課標要求】 1、知識目標:◇識記 :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內涵 ◇分析: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2、能力目標:通過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培...
6.2 【學習目標】知識:1、真理含義2、真理的基本屬性:客觀性3、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4、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5、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能力:1、能夠通過對真理和謬誤的理解把二者區分開來2、能夠運用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反復性和無限性...
第四單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1.我國文化生活色彩斑斕的原因(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2)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3)大眾傳媒的發展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變化☆原因...
一、(學案)學習指導(一) (學案)知識網絡 (二) (學案)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評述文化生活對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感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當地文...
一、本課地位本課內容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五課“文化創新”的第二框。如何進行文化創新既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
教學案(新人教必修4)第十一課 第二框 社會歷史的主體【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2、能力目標:通過對社會主體的學習,形成自覺堅持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