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十課第2框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導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之間的關系;明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會通過正確的途徑切實提高自己的 思想道德修養。
2.能力目標: 正確分析當今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的思想道德沖突,認識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給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帶來的沖擊挑戰。 面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 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實踐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種痛苦選擇,而是自我愉悅的過程。
【學習重難點】
重點: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文化修養的關系
難點:在于闡述產生道德沖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沖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基礎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標。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 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
彭宇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某日,他搭乘公交車,到站下車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他扶起了這位老太太,并將她送往醫院。老太大由于脛骨骨折,花費了數萬元醫藥費。老太太認定是彭宇撞倒了她,要求賠償損失,未果,于是向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起訴,要求彭宇賠償各項損失13萬多元。法院審理認為,彭宇有碰撞事實,判決老太大勝訴,彭宇應補償老太太40%的損失,即45876元。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不少人感到很困惑:碰到類似的情況,該不該出乎相助呢?
(1)上述道德沖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面對上述材料中出現的“道德兩難”現象,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判斷和選擇呢?假如你路遇老人跌倒受傷在地,你會出手相助嗎?
探究活動二: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材料一 東漢哲學家王符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北彼问穼W家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
材料二 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繆爾•約翰遜說:“有知識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睈垡蛩固拐f:“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至于應當確立怎樣的價值目標,卻在它的視野和職能范圍之外!
(2)運用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關系的知識,說明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材料三 感動中國人物: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是涼山北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從漢族地區來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扎根這里18年,把知識的種子播種在彝寨。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教書育人,培養了6屆共149名學生。陸建芬現在還是代課老師,1個月的工資才230元。是他們,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
(3)結合材料,你認為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之在于什么?
探究活動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XX年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來到清華大學,與一批即將赴祖國西部和基層就業的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代表座談。座談會上,深情地希望同學們做一個德、學、才兼備的人。他說:“經過大學的培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做一個有才能的人,做一個能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這就是我對青年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