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按客觀規律辦事(通用9篇)

按客觀規律辦事

發布時間:2023-01-18

按客觀規律辦事(通用9篇)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規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明確物質和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清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應該。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違背客觀規律。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建議

  關于第三節重點、難點分析

  第一、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三,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歷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

  (3)人和規律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但人在規律面前有不是無能為力的,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

  (2)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觀實際上。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就要實事求是;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思想符合變化發展了的實際而不被舊觀念所束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關于第三節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a.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教學可采用調查法。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圍繞"我們學過哪些規律?具體的規律和哲學上講的規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社會上有哪些規則?規律和規則的區別是什么?規律客觀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人和規律的關系是怎樣的?調查結束后,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在全班作匯報,教師可就其中的疑點再帶領學生進一步探討。

  b.對"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這個知識點的分析,教師可由一個辨題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實事求是;要實事求是,就會限制解放思想。在辯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關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規律的含義;懂得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明確規律和規律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  能力目標: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

  3、  覺悟目標: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館,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從而堅定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 :規律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設計思想: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具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歸納,上升為抽象的哲學道理,注重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導入  新課:我們學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了解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那么,物質運動的多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是意味著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三節內容。

  第三節 (板書)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動畫:地球運動圖;血液循環圖;水分子運動圖;青蛙發展過程圖。

  提問:以上動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是無機自然界事物的運動還是生物界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即自然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1)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人類社會更替圖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什么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歸納:這些圖片說明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支配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2)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認識領域發展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些圖片說明,人類的認識也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發展。即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3)人類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又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1、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那么,什么是規律?

  2、  規律的含義(板書)

  設疑:運動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各類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共同特性嗎?怎樣從哲學上來理解規律的內涵呢?怎樣去判斷規律呢?

  閱讀:課本70頁、2-72頁、5

  判斷: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來判斷一下,下列幾組說法,哪些屬于規律的聯系,哪些不是?為什么?

  投影顯示:

  (1)A.紅燈停,綠燈行 B.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C.喜鵲叫喜,烏鴉叫喪 D.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

  (2)A.萬有引力 B.月亮繞地球轉 

  C.商品價格與價值的聯系 D.蘋果落地

  (3)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分析:第一組中“紅燈停,綠燈行”是交通規則,是人制定的,是主觀的,可以廢除和修改,不屬于規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轉化過程的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的聯系,不是外力強加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的聯系,它是階級社會本身固有的聯系;喜鵲和喜事,烏鴉和喪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外力強加的,是主觀想象的,不是規律,因此,B、D屬于規律間的聯系。

  提問:結合教材70頁、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過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

  (1)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聯系(板書)

  提示:是否承認之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上的根本分歧。

  電腦圖片:蘋果落地

  “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

  提問:畫中的人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因為“蘋果落地”是合乎規律的現象間聯系,通過感官可以感知到;而萬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穩定的深刻的東西,是人無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用圖表示:

  電腦展示:價格波動曲線圖

  分析: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會上下波動,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是在圍繞價值上下變化。所以,價格的波動是現象,而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

  所以,第二組中,“萬有引力”和“商品的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月亮繞地球轉”和“蘋果落地”是規律的表現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通過以上分析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現象的聯系是指浮現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系;本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的聯系。規律是指本質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板書)

  閱讀:課本71頁、3

  提問:規律和規律現象之間的關系?

  閱讀:課本72頁、2-5

  設疑:材料(3)中誰是規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輝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反映了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系,是規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因此,規律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只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板書)

  綜上所述: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閱讀:課本72、6-73、1

  提問:規律和規則有什么區別?

  3、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設疑:規律和具體規律有什么關系?

  歸納: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上講的規律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課后練習:(練習冊)

  單項選擇題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知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兩句話揭示的哲理詩(    )

  A.     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由人的意志決定,而由天的意志來決定

  C.     規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無條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規律是客觀的,就是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2、規律的含義

  (1)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

  (3)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

  探究活動

  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和諧、健康?

  1、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們也實行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凈化我們的外部環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生存的人文環境中,也存在著許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種新出現的城市病。還有噪音污染、污言穢語污染等。

  2、探究活動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學校為調查對象,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小組,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對人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

  (2)你認為造成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這些污染和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對人的影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這對一種污染提出你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設我們的社區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規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明確物質和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清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應該。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違背客觀規律。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建議

  關于第三節重點、難點分析

  第一、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三,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歷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

  (3)人和規律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但人在規律面前有不是無能為力的,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

  (2)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觀實際上。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就要實事求是;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思想符合變化發展了的實際而不被舊觀念所束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關于第三節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a.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教學可采用調查法。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圍繞"我們學過哪些規律?具體的規律和哲學上講的規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社會上有哪些規則?規律和規則的區別是什么?規律客觀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人和規律的關系是怎樣的?調查結束后,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在全班作匯報,教師可就其中的疑點再帶領學生進一步探討。

  b.對"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這個知識點的分析,教師可由一個辨題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實事求是;要實事求是,就會限制解放思想。在辯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關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規律的含義;懂得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明確規律和規律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  能力目標: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

  3、  覺悟目標: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館,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從而堅定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 :規律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設計思想: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具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歸納,上升為抽象的哲學道理,注重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導入  新課:我們學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了解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那么,物質運動的多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是意味著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三節內容。

  第三節 (板書)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動畫:地球運動圖;血液循環圖;水分子運動圖;青蛙發展過程圖。

  提問:以上動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是無機自然界事物的運動還是生物界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即自然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1)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人類社會更替圖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什么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歸納:這些圖片說明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支配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2)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認識領域發展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些圖片說明,人類的認識也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發展。即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3)人類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又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1、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那么,什么是規律?

  2、  規律的含義(板書)

  設疑:運動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各類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共同特性嗎?怎樣從哲學上來理解規律的內涵呢?怎樣去判斷規律呢?

  閱讀:課本70頁、2-72頁、5

  判斷: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來判斷一下,下列幾組說法,哪些屬于規律的聯系,哪些不是?為什么?

  投影顯示:

  (1)A.紅燈停,綠燈行 B.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C.喜鵲叫喜,烏鴉叫喪 D.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

  (2)A.萬有引力 B.月亮繞地球轉 

  C.商品價格與價值的聯系 D.蘋果落地

  (3)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分析:第一組中“紅燈停,綠燈行”是交通規則,是人制定的,是主觀的,可以廢除和修改,不屬于規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轉化過程的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的聯系,不是外力強加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的聯系,它是階級社會本身固有的聯系;喜鵲和喜事,烏鴉和喪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外力強加的,是主觀想象的,不是規律,因此,B、D屬于規律間的聯系。

  提問:結合教材70頁、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過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

  (1)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聯系(板書)

  提示:是否承認之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上的根本分歧。

  電腦圖片:蘋果落地

  “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

  提問:畫中的人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因為“蘋果落地”是合乎規律的現象間聯系,通過感官可以感知到;而萬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穩定的深刻的東西,是人無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用圖表示:

  電腦展示:價格波動曲線圖

  分析: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會上下波動,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是在圍繞價值上下變化。所以,價格的波動是現象,而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

  所以,第二組中,“萬有引力”和“商品的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月亮繞地球轉”和“蘋果落地”是規律的表現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通過以上分析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現象的聯系是指浮現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系;本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的聯系。規律是指本質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板書)

  閱讀:課本71頁、3

  提問:規律和規律現象之間的關系?

  閱讀:課本72頁、2-5

  設疑:材料(3)中誰是規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輝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反映了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系,是規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因此,規律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只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板書)

  綜上所述: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閱讀:課本72、6-73、1

  提問:規律和規則有什么區別?

  3、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設疑:規律和具體規律有什么關系?

  歸納: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上講的規律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課后練習:(練習冊)

  單項選擇題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知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兩句話揭示的哲理詩(    )

  A.     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由人的意志決定,而由天的意志來決定

  C.     規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無條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規律是客觀的,就是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2、規律的含義

  (1)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

  (3)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

  探究活動

  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和諧、健康?

  1、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們也實行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凈化我們的外部環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生存的人文環境中,也存在著許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種新出現的城市病。還有噪音污染、污言穢語污染等。

  2、探究活動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學校為調查對象,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小組,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對人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

  (2)你認為造成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這些污染和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對人的影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這對一種污染提出你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設我們的社區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規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明確物質和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清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應該。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違背客觀規律。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建議

  關于第三節重點、難點分析

  第一、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三,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歷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

  (3)人和規律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但人在規律面前有不是無能為力的,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

  (2)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觀實際上。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就要實事求是;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思想符合變化發展了的實際而不被舊觀念所束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關于第三節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a.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教學可采用調查法。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圍繞"我們學過哪些規律?具體的規律和哲學上講的規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社會上有哪些規則?規律和規則的區別是什么?規律客觀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人和規律的關系是怎樣的?調查結束后,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在全班作匯報,教師可就其中的疑點再帶領學生進一步探討。

  b.對"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這個知識點的分析,教師可由一個辨題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實事求是;要實事求是,就會限制解放思想。在辯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關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規律的含義;懂得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明確規律和規律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  能力目標: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

  3、  覺悟目標: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館,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從而堅定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規律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設計思想: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具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歸納,上升為抽象的哲學道理,注重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導入  新課:我們學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了解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那么,物質運動的多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是意味著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三節內容。

  第三節 (板書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動畫:地球運動圖;血液循環圖;水分子運動圖;青蛙發展過程圖。

  提問:以上動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是無機自然界事物的運動還是生物界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即自然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1)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人類社會更替圖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什么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歸納:這些圖片說明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支配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2)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認識領域發展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些圖片說明,人類的認識也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發展。即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3)人類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又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1、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那么,什么是規律?

  2、  規律的含義(板書

  設疑:運動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各類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共同特性嗎?怎樣從哲學上來理解規律的內涵呢?怎樣去判斷規律呢?

  閱讀:課本70頁、2-72頁、5

  判斷: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來判斷一下,下列幾組說法,哪些屬于規律的聯系,哪些不是?為什么?

  投影顯示:

  (1)A.紅燈停,綠燈行 B.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C.喜鵲叫喜,烏鴉叫喪 D.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

  (2)A.萬有引力 B.月亮繞地球轉 

  C.商品價格與價值的聯系 D.蘋果落地

  (3)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分析:第一組中“紅燈停,綠燈行”是交通規則,是人制定的,是主觀的,可以廢除和修改,不屬于規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轉化過程的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的聯系,不是外力強加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的聯系,它是階級社會本身固有的聯系;喜鵲和喜事,烏鴉和喪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外力強加的,是主觀想象的,不是規律,因此,B、D屬于規律間的聯系。

  提問:結合教材70頁、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過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

  (1)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聯系(板書

  提示:是否承認之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上的根本分歧。

  電腦圖片:蘋果落地

  “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

  提問:畫中的人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因為“蘋果落地”是合乎規律的現象間聯系,通過感官可以感知到;而萬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穩定的深刻的東西,是人無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用圖表示:

  電腦展示:價格波動曲線圖

  分析: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會上下波動,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是在圍繞價值上下變化。所以,價格的波動是現象,而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

  所以,第二組中,“萬有引力”和“商品的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月亮繞地球轉”和“蘋果落地”是規律的表現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通過以上分析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現象的聯系是指浮現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系;本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的聯系。規律是指本質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板書

  閱讀:課本71頁、3

  提問:規律和規律現象之間的關系?

  閱讀:課本72頁、2-5

  設疑:材料(3)中誰是規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輝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反映了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系,是規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因此,規律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只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板書

  綜上所述: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閱讀:課本72、6-73、1

  提問:規律和規則有什么區別?

  3、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設疑:規律和具體規律有什么關系?

  歸納: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上講的規律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課后練習:(練習冊)

  單項選擇題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知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兩句話揭示的哲理詩(    )

  A.     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由人的意志決定,而由天的意志來決定

  C.     規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無條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規律是客觀的,就是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2、規律的含義

  (1)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

  (3)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

  探究活動

  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和諧、健康?

  1、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們也實行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凈化我們的外部環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生存的人文環境中,也存在著許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種新出現的城市病。還有噪音污染、污言穢語污染等。

  2、探究活動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學校為調查對象,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小組,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對人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

  (2)你認為造成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這些污染和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對人的影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這對一種污染提出你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設我們的社區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規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明確物質和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清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應該。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違背客觀規律。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建議

  關于第三節重點、難點分析

  第一、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三,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歷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

  (3)人和規律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但人在規律面前有不是無能為力的,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

  (2)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觀實際上。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就要實事求是;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思想符合變化發展了的實際而不被舊觀念所束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關于第三節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a.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教學可采用調查法。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圍繞"我們學過哪些規律?具體的規律和哲學上講的規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社會上有哪些規則?規律和規則的區別是什么?規律客觀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人和規律的關系是怎樣的?調查結束后,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在全班作匯報,教師可就其中的疑點再帶領學生進一步探討。

  b.對"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這個知識點的分析,教師可由一個辨題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實事求是;要實事求是,就會限制解放思想。在辯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關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規律的含義;懂得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明確規律和規律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  能力目標: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

  3、  覺悟目標: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館,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從而堅定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規律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設計思想: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具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歸納,上升為抽象的哲學道理,注重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導入  新課:我們學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了解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那么,物質運動的多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是意味著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三節內容。

  第三節 (板書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動畫:地球運動圖;血液循環圖;水分子運動圖;青蛙發展過程圖。

  提問:以上動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是無機自然界事物的運動還是生物界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即自然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1)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人類社會更替圖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什么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歸納:這些圖片說明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支配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2)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認識領域發展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些圖片說明,人類的認識也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發展。即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3)人類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又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1、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那么,什么是規律?

  2、  規律的含義(板書

  設疑:運動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各類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共同特性嗎?怎樣從哲學上來理解規律的內涵呢?怎樣去判斷規律呢?

  閱讀:課本70頁、2-72頁、5

  判斷: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來判斷一下,下列幾組說法,哪些屬于規律的聯系,哪些不是?為什么?

  投影顯示:

  (1)A.紅燈停,綠燈行 B.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C.喜鵲叫喜,烏鴉叫喪 D.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

  (2)A.萬有引力 B.月亮繞地球轉 

  C.商品價格與價值的聯系 D.蘋果落地

  (3)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分析:第一組中“紅燈停,綠燈行”是交通規則,是人制定的,是主觀的,可以廢除和修改,不屬于規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轉化過程的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的聯系,不是外力強加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的聯系,它是階級社會本身固有的聯系;喜鵲和喜事,烏鴉和喪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外力強加的,是主觀想象的,不是規律,因此,B、D屬于規律間的聯系。

  提問:結合教材70頁、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過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

  (1)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聯系(板書

  提示:是否承認之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上的根本分歧。

  電腦圖片:蘋果落地

  “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

  提問:畫中的人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因為“蘋果落地”是合乎規律的現象間聯系,通過感官可以感知到;而萬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穩定的深刻的東西,是人無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用圖表示:

  電腦展示:價格波動曲線圖

  分析: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會上下波動,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是在圍繞價值上下變化。所以,價格的波動是現象,而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

  所以,第二組中,“萬有引力”和“商品的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月亮繞地球轉”和“蘋果落地”是規律的表現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通過以上分析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現象的聯系是指浮現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系;本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的聯系。規律是指本質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板書

  閱讀:課本71頁、3

  提問:規律和規律現象之間的關系?

  閱讀:課本72頁、2-5

  設疑:材料(3)中誰是規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輝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反映了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系,是規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因此,規律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只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板書

  綜上所述: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閱讀:課本72、6-73、1

  提問:規律和規則有什么區別?

  3、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設疑:規律和具體規律有什么關系?

  歸納: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上講的規律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課后練習:(練習冊)

  單項選擇題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知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兩句話揭示的哲理詩(    )

  A.     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由人的意志決定,而由天的意志來決定

  C.     規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無條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規律是客觀的,就是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2、規律的含義

  (1)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

  (3)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

  探究活動

  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和諧、健康?

  1、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們也實行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凈化我們的外部環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生存的人文環境中,也存在著許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種新出現的城市病。還有噪音污染、污言穢語污染等。

  2、探究活動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學校為調查對象,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小組,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對人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

  (2)你認為造成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這些污染和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對人的影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這對一種污染提出你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設我們的社區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規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明確物質和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清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應該按客觀規律辦事。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違背客觀規律。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學建議

  關于第三節重點、難點分析

  第一、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三,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歷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

  (3)人和規律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也不能違抗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但人在規律面前有不是無能為力的,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2)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觀實際上。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要實事求是;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思想符合變化發展了的實際而不被舊觀念所束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關于第三節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a.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教學可采用調查法。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圍繞我們學過哪些規律?具體的規律和哲學上講的規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社會上有哪些規則?規律和規則的區別是什么?規律客觀性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人和規律的關系是怎樣的?調查結束后,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在全班作匯報,教師可就其中的疑點再帶領學生進一步探討。

  b.對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這個知識點的分析,教師可由一個辨題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實事求是;要實事求是,就會限制解放思想。在辯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關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規律的含義;懂得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明確規律和規律的表現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  能力目標: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

  3、  覺悟目標: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館,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從而堅定學生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 :規律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設計思想: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具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歸納,上升為抽象的哲學道理,注重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導入  新課:我們學習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了解了物質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那么,物質運動的多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是意味著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三節內容。

  第三節 按客觀規律辦事(板書)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動畫:地球運動圖;血液循環圖;水分子運動圖;青蛙發展過程圖。

  提問:以上動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是無機自然界事物的運動還是生物界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即自然界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1)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人類社會更替圖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什么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歸納:這些圖片說明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支配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2)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板書)

  課件展示:認識領域發展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些圖片說明,人類的認識也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發展。即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板書)

  (3)人類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又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1、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設疑:那么,什么是規律?

  2、  規律的含義(板書)

  設疑:運動變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各類事物發展規律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它們之間有共同特性嗎?怎樣從哲學上來理解規律的內涵呢?怎樣去判斷規律呢?

  閱讀:課本70頁、2-72頁、5

  判斷:根據剛才看書的內容來判斷一下,下列幾組說法,哪些屬于規律的聯系,哪些不是?為什么?

  投影顯示:

  (1)A.紅燈停,綠燈行 B.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C.喜鵲叫喜,烏鴉叫喪 D.階級社會的階級斗爭

  (2)A.萬有引力 B.月亮繞地球轉 

  C.商品價格與價值的聯系 D.蘋果落地

  (3)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分析:第一組中“紅燈停,綠燈行”是交通規則,是人制定的,是主觀的,可以廢除和修改,不屬于規律;“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轉化過程的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的聯系,不是外力強加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對立階級之間的聯系,它是階級社會本身固有的聯系;喜鵲和喜事,烏鴉和喪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外力強加的,是主觀想象的,不是規律,因此,B、D屬于規律間的聯系。

  提問:結合教材70頁、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過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

  (1)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聯系(板書)

  提示:是否承認之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上的根本分歧。

  電腦圖片:蘋果落地

  “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

  提問:畫中的人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因為“蘋果落地”是合乎規律的現象間聯系,通過感官可以感知到;而萬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穩定的深刻的東西,是人無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用圖表示:

  電腦展示:價格波動曲線圖

  分析: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會上下波動,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是在圍繞價值上下變化。所以,價格的波動是現象,而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

  所以,第二組中,“萬有引力”和“商品的價格和價值之間的聯系”是規律;“月亮繞地球轉”和“蘋果落地”是規律的表現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通過以上分析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現象的聯系是指浮現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系;本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系,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的聯系。規律是指本質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板書)

  閱讀:課本71頁、3

  提問:規律和規律現象之間的關系?

  閱讀:課本72頁、2-5

  設疑:材料(3)中誰是規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在學生輝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反映了事物之間的一種必然聯系,是規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因此,規律事物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聯系。只有事物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聯系,才能成為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板書)

  綜上所述: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閱讀:課本72、6-73、1

  提問:規律和規則有什么區別?

  3、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設疑:規律和具體規律有什么關系?

  歸納: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上講的規律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地、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課后練習:(練習冊)

  單項選擇題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知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兩句話揭示的哲理詩(    )

  A.     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由人的意志決定,而由天的意志來決定

  C.     規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無條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     規律是客觀的,就是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按客觀規律辦事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2、規律的含義

  (1)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聯系

  (2)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

  (3)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

  探究活動

  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和諧、健康?

  1、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們也實行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凈化我們的外部環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生存的人文環境中,也存在著許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種新出現的城市病。還有噪音污染、污言穢語污染等。

  2、探究活動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學校為調查對象,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小組,圍繞幾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你現在生活的環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對人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

  (2)你認為造成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這些污染和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對人的影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這對一種污染提出你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設我們的社區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6

  2.8  按客觀規律辦事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義。

  理解:

  ①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②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統一的;

  ③蔑視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運用:

  ①運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事例,說明規律的客觀性。

  ②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人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能力方面

  ①通過交流個人遵循學習規律搞好學習的體會,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②通過“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相統一原理的學習,分析改革開放中的典型事例,從而培養和提高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①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思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②認識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學重點

  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教學難點

  規律的客觀性,特別是思維規律的客觀性。

  教學方法

  導與思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①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規律的客觀性?

  (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講授本課新知識,明確規律是客觀的,人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哲學上所講的規律就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不是外力強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由于規律是客觀的,所以,又把規律叫做客觀規律。既然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就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二、按客觀規律辦事

  1.規律具有客觀性

  (1)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多媒體顯示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荀況

  教師提問:荀況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荀況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不會因堯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滅亡。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這說明了自然規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質。

  多媒體顯示:《太陽系的模式圖》

  教師提問: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開普勒和牛頓發現以前是否存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這些科學家發現這些規律以前,就在宇宙中始終客觀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可見,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在人類產生以前,自然規律就自發地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在人類產生以后,無論人們是否發現和認識它,是否喜歡它,它都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教師提問:社會規律是不是客觀的,人的思維規律是不是客觀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雖然社會規律是通過人有意識的活動來實現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規律就具有主觀隨意性,它同自然規律一樣,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價值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和承認它們,只要它們發生作用的客觀條件存在,它們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歷史上,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歷代反動統治階級都采用過殘酷鎮壓和政治欺騙等卑劣的手段,妄圖使自己的統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的,想扭轉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無法辦到的。以上說明,社會規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思維規律也是客觀的。思維規律雖然從形式上看,是主觀意識活動的規律,但從本質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維規律所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物質的運動規律。思維規律的客觀性表現在,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要起作用。人們自覺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就促使人們獲得正確認識;人們把握不到思維規律,違背思維規律的要求,思維規律就決定人們在認識活動中必遭失敗。不論思維規律促進人的認識,還是懲罰人的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在起作用。區別只不過在于對人的認識的關系上,思維規律顯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為思維規律從兩個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們加強思維訓練,及早達到對思維規律的自覺遵循,促進我們不斷地得到正確認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總之,無論是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還是思維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的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性質,即是規律的客觀性。

  (2)規律的客觀性還指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 滅

  多媒體顯示;

  中國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

  全國水土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屬富水區;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占全國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西北和華北土地、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能源和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黃、準、海平原和膠東半島是我國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經濟發達的地區,目前水資源缺乏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并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急待調水解決。

  神州四號升空瞬間

  (學生閱讀教材第74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后看圖片,再作回答。)

  引水上山是不是消滅了或改變了萬有引力規律?衛星上天,引力規律還起作用嗎?                       火箭點火前的發射現場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引水上山,不是改變或消滅了萬有引力規律,而正是利用這個規律的結果。(第二個問題可參閱教材第126頁右下角的說明。)衛星上天時地球引力仍然存在,這時由于衛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這時引力規律還起作用,衛星上天無論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規律作用的制約。

  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項羽雖然力大無窮,但他違背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其它機械運動規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總之,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意志創造一個客觀上不存在的規律,也不能改造或消滅仍然起作用的規律。規律只能隨著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而不能由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改變。

  (3)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我國在50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搞“一大二公”;“文革”時期人為地取消價值規律,在實踐中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這說明規律是必然的聯系,是鐵的法則,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即不可違抗性。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規律的不可抗拒性也有力地證明了規律的客觀性。

  我們已經了解了規律客觀性的含義和表現,那么規律客觀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4)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作為物質運動本身所固有的規律,也必然具有客觀性;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構成規律的各種因素是容觀的,從而決定了規律也必然是客觀的。

  2.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能利用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人們是怎樣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的?利用規律的表現有哪些?舉例說明。

  人能認識規律是因為,規律總是要通過各種具體現象表現出來,而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能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發現和認識其中的客觀規律。

  人利用規律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也可以改造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變害為利。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可引起全球范圍的氣候異常,對我國氣候也有重要影響。根據專家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的氣候影響主要為:我國北方夏季發生高溫、干旱,南方低溫,易發生洪澇,當年我國北方還容易出現暖冬。

  近百年來,我國發生過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而且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其中,近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1997—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1998年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被科學家視為氣候變異的重要信號,1997年是厄爾尼諾現象復出年,從3月開始,西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升高,8月,熱帶地區的海面溫度增高9度,超過了1982年—1983年,創最高記錄。由于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此現象進行了海洋觀測和衛星偵察等科研活動,目前,已可通過大氣海洋流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和科研,利用大型計算機準確計算的數據,可以對此現象提前預報3-6個月,甚至可以提前一年.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氣候異常現象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提高人類預防災害的能力。

  XX年4月14日由衛生部、科技部共同開展的“非典型肺炎防治緊急科技行動”正式啟動,這也是我國近幾十年來第一次針對某種突發性流行疾病而緊急啟動的科技行動。XX年3月21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分離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后,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非典型肺炎快速檢測技術。4月21日下午,由他們最新研制的能有效預防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種干擾素通過了國家新藥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綜合評審。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正是由于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奮力攻關,我國醫學專家及時提出了“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治原則,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癥病人治愈出院。疾病誠然可怕,但與疾病的斗爭中,人類從未放棄過努力。人們堅信:科學上的每一次發現,都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的一步。人類終將戰勝非典型肺炎,終將贏得了這場非典型肺炎防治戰役的最后勝利。

  左圖:北京地壇醫院的醫護人員打出勝利的手勢。該院不少醫護人員已經前后在非典病房工作了數月。北京地壇醫院是北京最后一家非典定點醫院,住在這里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將于8月16日出院。

  右圖:8月14日,大學生小孫在北京地壇醫院拿到出院通知書后高興地手舞足蹈。

  左圖:患者孫崢走出生活了近兩個月的病房 

  右圖:患者同他認的護士“干媽”劉曉冬(左)、“干姐”李泉珊合影

  地壇醫院XX年8月16日布置慶典現場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這樣評價我國:中國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對其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認識規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規律就是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定目的。

  3.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8-79頁,然后請同學們列舉你所了解的社會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取得成功,而違反客觀規律就受到規律的懲罰的事例,來進一步說明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特別是一個中學生按客觀規律學習的事例,是否對你有啟發,你是否體會到學習某一門學科的規律性?(建議給學生一定時間的交流,或作為思考題留給學生,安排專門時間進行交流。)

  4.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

  (l)實事求是的含義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出發于“實事”,著眼于“是”,而用力于“求”。

  (2)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

  實事求是承認世界是物質的,所以說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實事求是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也就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帶領我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鄧小平同志在創立、設計和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全新事業的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相繼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一國兩制”的理論等。這些理論的提出、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

  (3)實事求是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且在它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這充分說明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作用。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4)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因為發現規律和按規律辦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人們又總是行動在先。人們在探索過程中,必然經歷著“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而一旦發現了規律并按照規律辦事,人們就獲得了認識上和行動上的自由。由此可見,解放思想是為了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是為了在運動中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因此,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實事求是內在地包括著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也必然以實事求是為基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綜上所述,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人們雖然不能創造、消滅或改變規律,但能夠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利用規律就是要按規律辦事,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師設疑:“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它們都是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正確運用;但二者也有區別,這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分析。

  ① 二者的基本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決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主觀東西。實事求是是指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②二者依據的原理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實事求是是規律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的要求。

  ③二者在實際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行動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斷解決新問題,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二者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于青年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青年學生來講主要是逐步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⑤二者的側重點和各自的對立面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它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在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一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實事求是則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它的對立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否定規律的客觀性,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二是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兩大問題,一是學習了正確理解規律的客觀性,二是學習了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通過學習,要求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承認規律的客觀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實事求是”中的“實事”指的是                                       (   )

  a. 實實在在應該做的事情    

  b.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    

  c.從實際出發辦事情    

  d. 當老實人和辦老實事

  2.“實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   )

  a.是非問題   

  b.對的事情或事物   

  c.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   

  d.可知性

  3.下列備選答案,屬于客觀規律的有                                        (   )

  a.水往低處流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o度    

  d. 凡是產生的東西都要滅亡

  4.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材料主要體現了唯物論的下列原理                         (   )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律。

  b.人類能夠認識規律、改造規律為人類造福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5.我國戰國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濫吞沒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為治理水患,倡導興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變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災交織的局面。這一事例說明(   )

  a.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

  使人們少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

  b.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作出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c.人們能夠把自然規律作為行動的向導

  d.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6.19世紀下半葉,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表曾預言了當時尚未發現的十幾種元素的存在和性質,后來的一些科學家相繼發現了這些新元素。這一事實說明   (   )

  a.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

  b.人們的思想必須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 .

  c.事物運動的規律,不僅能為人們所認識,而且能為人們所改變

  d.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作出科學的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7.規律客觀性的含義是                                                 (   )

  a.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條件 

  b.它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c.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d.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二.論述題

  8.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根據以往觀測太陽活動的規律分析,專家們預計,太陽活動將在5月份達到最強。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這個預計會有一定誤差,但誤差不會太大。據此,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注意,太陽劇烈活動時產生的大量紫外線會傷害人的皮膚,人們應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在紫外線強的時間,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陽鏡、打陽傘,盡量穿長袖淺色衣服。

  (1)上述材料蘊涵著哪些哲理? ” 

  (2)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哲理的?

  參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d   7.d

  8.(1)上述材料蘊涵的哲理包括: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第二,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第三,由于條件的限制,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2)第一,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說明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第二,專家對太陽活動觀測,得知太陽活動的具體情況,體現了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第三,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對太陽活動的預計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說明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專家對太陽活動的預計以及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說明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7

  2.8  按客觀規律辦事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義。

  理解:

  ①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②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統一的;

  ③蔑視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運用:

  ①運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事例,說明規律的客觀性。

  ②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人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能力方面

  ①通過交流個人遵循學習規律搞好學習的體會,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②通過“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相統一原理的學習,分析改革開放中的典型事例,從而培養和提高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①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思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②認識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學重點

  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教學難點 

  規律的客觀性,特別是思維規律的客觀性。

  教學方法

  導與思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①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規律的客觀性?

  (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講授本課新知識,明確規律是客觀的,人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導入  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哲學上所講的規律就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不是外力強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由于規律是客觀的,所以,又把規律叫做客觀規律。既然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就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二、按客觀規律辦事

  1.規律具有客觀性

  (1)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多媒體顯示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荀況

  教師提問:荀況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荀況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不會因堯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滅亡。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這說明了自然規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質。

  多媒體顯示:《太陽系的模式圖》

  教師提問: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開普勒和牛頓發現以前是否存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這些科學家發現這些規律以前,就在宇宙中始終客觀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可見,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在人類產生以前,自然規律就自發地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在人類產生以后,無論人們是否發現和認識它,是否喜歡它,它都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教師提問:社會規律是不是客觀的,人的思維規律是不是客觀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雖然社會規律是通過人有意識的活動來實現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規律就具有主觀隨意性,它同自然規律一樣,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價值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和承認它們,只要它們發生作用的客觀條件存在,它們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歷史上,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歷代反動統治階級都采用過殘酷鎮壓和政治欺騙等卑劣的手段,妄圖使自己的統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的,想扭轉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無法辦到的。以上說明,社會規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思維規律也是客觀的。思維規律雖然從形式上看,是主觀意識活動的規律,但從本質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維規律所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物質的運動規律。思維規律的客觀性表現在,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要起作用。人們自覺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就促使人們獲得正確認識;人們把握不到思維規律,違背思維規律的要求,思維規律就決定人們在認識活動中必遭失敗。不論思維規律促進人的認識,還是懲罰人的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在起作用。區別只不過在于對人的認識的關系上,思維規律顯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為思維規律從兩個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們加強思維訓練,及早達到對思維規律的自覺遵循,促進我們不斷地得到正確認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總之,無論是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還是思維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的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性質,即是規律的客觀性。

  (2)規律的客觀性還指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多媒體顯示;

  中國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

  全國水土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屬富水區;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占全國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西北和華北土地、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能源和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黃、準、海平原和膠東半島是我國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經濟發達的地區,目前水資源缺乏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并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急待調水解決。

  神州四號升空瞬間

  (學生閱讀教材第74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后看圖片,再作回答。)

  引水上山是不是消滅了或改變了萬有引力規律?衛星上天,引力規律還起作用嗎?                        火箭點火前的發射現場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引水上山,不是改變或消滅了萬有引力規律,而正是利用這個規律的結果。(第二個問題可參閱教材第126頁右下角的說明。)衛星上天時地球引力仍然存在,這時由于衛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這時引力規律還起作用,衛星上天無論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規律作用的制約。

  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項羽雖然力大無窮,但他違背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其它機械運動規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總之,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意志創造一個客觀上不存在的規律,也不能改造或消滅仍然起作用的規律。規律只能隨著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而不能由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改變。

  (3)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我國在50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搞“一大二公”;“文革”時期人為地取消價值規律,在實踐中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這說明規律是必然的聯系,是鐵的法則,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即不可違抗性。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規律的不可抗拒性也有力地證明了規律的客觀性。

  我們已經了解了規律客觀性的含義和表現,那么規律客觀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4)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作為物質運動本身所固有的規律,也必然具有客觀性;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構成規律的各種因素是容觀的,從而決定了規律也必然是客觀的。

  2.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能利用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人們是怎樣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的?利用規律的表現有哪些?舉例說明。

  人能認識規律是因為,規律總是要通過各種具體現象表現出來,而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能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發現和認識其中的客觀規律。

  人利用規律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也可以改造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變害為利。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可引起全球范圍的氣候異常,對我國氣候也有重要影響。根據專家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的氣候影響主要為:我國北方夏季發生高溫、干旱,南方低溫,易發生洪澇,當年我國北方還容易出現暖冬。

  近百年來,我國發生過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而且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其中,近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1997—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1998年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被科學家視為氣候變異的重要信號,1997年是厄爾尼諾現象復出年,從3月開始,西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升高,8月,熱帶地區的海面溫度增高9度,超過了1982年—1983年,創最高記錄。由于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此現象進行了海洋觀測和衛星偵察等科研活動,目前,已可通過大氣海洋流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和科研,利用大型計算機準確計算的數據,可以對此現象提前預報3-6個月,甚至可以提前一年.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氣候異常現象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提高人類預防災害的能力。

  2003年4月14日由衛生部、科技部共同開展的“非典型肺炎防治緊急科技行動”正式啟動,這也是我國近幾十年來第一次針對某種突發性流行疾病而緊急啟動的科技行動。2003年3月21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分離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后,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非典型肺炎快速檢測技術。4月21日下午,由他們最新研制的能有效預防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種干擾素通過了國家新藥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綜合評審。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正是由于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奮力攻關,我國醫學專家及時提出了“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治原則,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癥病人治愈出院。疾病誠然可怕,但與疾病的斗爭中,人類從未放棄過努力。人們堅信:科學上的每一次發現,都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的一步。人類終將戰勝非典型肺炎,終將贏得了這場非典型肺炎防治戰役的最后勝利。

  左圖:北京地壇醫院的醫護人員打出勝利的手勢。該院不少醫護人員已經前后在非典病房工作了數月。北京地壇醫院是北京最后一家非典定點醫院,住在這里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將于8月16日出院。

  右圖:8月14日,大學生小孫在北京地壇醫院拿到出院通知書后高興地手舞足蹈。

  左圖:患者孫崢走出生活了近兩個月的病房 

  右圖:患者同他認的護士“干媽”劉曉冬(左)、“干姐”李泉珊合影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0.0pt">

  地壇醫院2003年8月16日布置慶典現場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這樣評價我國:中國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對其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認識規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規律就是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定目的。

  3.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8-79頁,然后請同學們列舉你所了解的社會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取得成功,而違反客觀規律就受到規律的懲罰的事例,來進一步說明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特別是一個中學生按客觀規律學習的事例,是否對你有啟發,你是否體會到學習某一門學科的規律性?(建議給學生一定時間的交流,或作為思考題留給學生,安排專門時間進行交流。)

  4.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

  (l)實事求是的含義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出發于“實事”,著眼于“是”,而用力于“求”。

  (2)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

  實事求是承認世界是物質的,所以說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實事求是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也就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帶領我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鄧小平同志在創立、設計和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全新事業的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相繼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一國兩制”的理論等。這些理論的提出、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

  (3)實事求是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且在它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這充分說明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作用。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4)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因為發現規律和按規律辦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人們又總是行動在先。人們在探索過程中,必然經歷著“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而一旦發現了規律并按照規律辦事,人們就獲得了認識上和行動上的自由。由此可見,解放思想是為了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是為了在運動中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因此,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實事求是內在地包括著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也必然以實事求是為基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綜上所述,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人們雖然不能創造、消滅或改變規律,但能夠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利用規律就是要按規律辦事,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師設疑:“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它們都是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正確運用;但二者也有區別,這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分析。

  ① 二者的基本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決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主觀東西。實事求是是指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②二者依據的原理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實事求是是規律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的要求。

  ③二者在實際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行動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斷解決新問題,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二者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于青年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青年學生來講主要是逐步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⑤二者的側重點和各自的對立面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它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在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一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實事求是則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它的對立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否定規律的客觀性,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二是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兩大問題,一是學習了正確理解規律的客觀性,二是學習了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通過學習,要求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承認規律的客觀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實事求是”中的“實事”指的是                                       (   )

  a. 實實在在應該做的事情

  b.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

  c.從實際出發辦事情  

  d. 當老實人和辦老實事

  2.“實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   )

  a.是非問題

  b.對的事情或事物

  c.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

  d.可知性

  3.下列備選答案,屬于客觀規律的有                                        (   )

  a.水往低處流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o度

  d. 凡是產生的東西都要滅亡

  4.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材料主要體現了唯物論的下列原理                         (   )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律。

  b.人類能夠認識規律、改造規律為人類造福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5.我國戰國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濫吞沒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為治理水患,倡導興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變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災交織的局面。這一事例說明(   )

  a.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

  使人們少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

  b.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作出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c.人們能夠把自然規律作為行動的向導

  d.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6.19世紀下半葉,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表曾預言了當時尚未發現的十幾種元素的存在和性質,后來的一些科學家相繼發現了這些新元素。這一事實說明   (   )

  a.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

  b.人們的思想必須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 .

  c.事物運動的規律,不僅能為人們所認識,而且能為人們所改變

  d.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作出科學的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7.規律客觀性的含義是                                                 (   )

  a.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條件 

  b.它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c.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d.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二.論述題

  8.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根據以往觀測太陽活動的規律分析,專家們預計,太陽活動將在5月份達到最強。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這個預計會有一定誤差,但誤差不會太大。據此,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注意,太陽劇烈活動時產生的大量紫外線會傷害人的皮膚,人們應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在紫外線強的時間,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陽鏡、打陽傘,盡量穿長袖淺色衣服。

  (1)上述材料蘊涵著哪些哲理? ” 

  (2)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哲理的?

  參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d   7.d

  8.(1)上述材料蘊涵的哲理包括: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第二,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第三,由于條件的限制,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2)第一,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說明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第二,專家對太陽活動觀測,得知太陽活動的具體情況,體現了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第三,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對太陽活動的預計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說明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專家對太陽活動的預計以及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說明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8

  按客觀規律辦事說課案

  一、 教材:

  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征。而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的落腳點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是對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的進一步深化。在內容上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這條全書的主線。

  根據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課題的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 說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a. 基本概念:了解解放思想的含義,深刻理解實事求是的內容。

  b. 基本觀點:懂得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知道人們應該也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蔑視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明確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理解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統一的。

  2. 能力方面:

  能運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事例,表述規律的客觀性,鍛煉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能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人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以便培養學生的論述說明能力。通過交流個人遵循學習規律搞好學習的體會,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能根據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相統一的道理,分析改革開放中的典型事例,從而培養和提高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3. 覺悟方面:

  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思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認識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礎、精髓和根本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辦法和優良傳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使學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二) 說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本框的教學重點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這是本框的主題,也是教學最后的落腳點。同時,實事求是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所以,是教學的重點。

  2. 難點:

  教學難點是規律的客觀性,特別是思維規律的客觀性。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不難理解,人類社會和思維規律就不同了,人類社會是以人為主體的,是有人所參與的,而人是有意識,有目的,社會的發展是通過人的活動進行的,說社會規律是客觀的就比較難理解。思維是人的主觀意識活動,其規律是客觀的就更難理解了。

  二、 教法、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學法以實例分析法、歸納法、討論法為主,輔之以問題法、練習法等來進行教學。

  教法的選擇是根據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直觀性和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原則;以及本課題的教學目標來確定教法的。

  學法的選擇是根據學生學習的態度、動機、能力以及政治科的特點,運用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論,并運用哲學基本觀點去分析、解決社會現實問題。

  本課題的教學手段主要采用cai課件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 說教學程序設計:

  本課題的教學程序有以下幾個環節:

  a) 以時政熱點導入新課。用多媒體課件打出網絡免費信箱與網絡收費信箱的情況,設置問題---網絡信箱由免費到收費說明了什么?引發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從而導入新課——按客觀規律辦事。

  b) 領會新教材:

  首先,設置幾個問題,用多媒體課件打出,如自然規律、社會規律、思維規律是否是客觀的?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回答。在這里,必須特別強調思維規律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卻是客觀的。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進而明確規律具有客觀性,層層推進,使學生理解掌握規律客觀性的含義、表現、根源。

  其次,用多媒體打出科學家實驗的材料、設置問題——跳蚤為什么會變成“爬蚤”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并用多媒體打出人認識并利用規律是兩個表現。

  再次,引用海爾集團推出XX年精品,用多媒體打出,設置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層層推進,明確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進而引入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

  接著,讓學生聯系中國和世界的革命和建設史,列舉典型事例,說明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重要性。進而加深理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從而完全突破了“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的教學重點。

  c) 鞏固、復習知識。教師選3道選擇題,1道辨析題,用多媒體課件打出,讓學生當場完成,以達到鞏固運用新知識。

  d) 檢查反饋,回授調節。由學生提一些仍弄不清楚的問題,教師加以解答,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

  板書設計

  二、按客觀規律辦事

  1、規律具有客觀性

  (1)、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規律的客觀性還指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3)、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2、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能利用規律

  3、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4、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實事求是

  (1)、實事求是的含義

  (2)、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

  (3)、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按客觀規律辦事 篇9

  2.8  按客觀規律辦事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義。

  理解:

  ①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②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統一的;

  ③蔑視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運用:

  ①運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事例,說明規律的客觀性。

  ②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人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能力方面

  ①通過交流個人遵循學習規律搞好學習的體會,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②通過“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相統一原理的學習,分析改革開放中的典型事例,從而培養和提高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①通過本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思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②認識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學重點

  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教學難點 

  規律的客觀性,特別是思維規律的客觀性。

  教學方法

  導與思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①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規律的客觀性?

  (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講授本課新知識,明確規律是客觀的,人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導入  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哲學上所講的規律就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不是外力強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由于規律是客觀的,所以,又把規律叫做客觀規律。既然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就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二、按客觀規律辦事

  1.規律具有客觀性

  (1)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多媒體顯示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荀況

  教師提問:荀況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荀況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不會因堯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滅亡。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這說明了自然規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質。

  多媒體顯示:《太陽系的模式圖》

  教師提問: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開普勒和牛頓發現以前是否存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太陽系行星運動的三個規律在這些科學家發現這些規律以前,就在宇宙中始終客觀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可見,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在人類產生以前,自然規律就自發地存在并發生著作用;在人類產生以后,無論人們是否發現和認識它,是否喜歡它,它都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教師提問:社會規律是不是客觀的,人的思維規律是不是客觀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雖然社會規律是通過人有意識的活動來實現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規律就具有主觀隨意性,它同自然規律一樣,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價值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和承認它們,只要它們發生作用的客觀條件存在,它們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歷史上,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歷代反動統治階級都采用過殘酷鎮壓和政治欺騙等卑劣的手段,妄圖使自己的統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的,想扭轉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無法辦到的。以上說明,社會規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思維規律也是客觀的。思維規律雖然從形式上看,是主觀意識活動的規律,但從本質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維規律所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物質的運動規律。思維規律的客觀性表現在,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思維規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要起作用。人們自覺遵循思維規律進行認識活動,思維規律就促使人們獲得正確認識;人們把握不到思維規律,違背思維規律的要求,思維規律就決定人們在認識活動中必遭失敗。不論思維規律促進人的認識,還是懲罰人的認識活動,思維規律都在起作用。區別只不過在于對人的認識的關系上,思維規律顯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為思維規律從兩個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們加強思維訓練,及早達到對思維規律的自覺遵循,促進我們不斷地得到正確認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總之,無論是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還是思維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的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性質,即是規律的客觀性。

  (2)規律的客觀性還指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 滅

  多媒體顯示;

  中國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

  全國水土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屬富水區;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占全國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西北和華北土地、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能源和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黃、準、海平原和膠東半島是我國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經濟發達的地區,目前水資源缺乏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并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急待調水解決。

  神州四號升空瞬間

  (學生閱讀教材第74頁第1自然段的內容后看圖片,再作回答。)

  引水上山是不是消滅了或改變了萬有引力規律?衛星上天,引力規律還起作用嗎?                        火箭點火前的發射現場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引水上山,不是改變或消滅了萬有引力規律,而正是利用這個規律的結果。(第二個問題可參閱教材第126頁右下角的說明。)衛星上天時地球引力仍然存在,這時由于衛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這時引力規律還起作用,衛星上天無論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規律作用的制約。

  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楚霸王項羽的故事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項羽雖然力大無窮,但他違背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其它機械運動規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舉起來。

  總之,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意志創造一個客觀上不存在的規律,也不能改造或消滅仍然起作用的規律。規律只能隨著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而不能由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改變。

  (3)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我國在50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搞“一大二公”;“文革”時期人為地取消價值規律,在實踐中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這說明規律是必然的聯系,是鐵的法則,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強制性,即不可違抗性。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規律的不可抗拒性也有力地證明了規律的客觀性。

  我們已經了解了規律客觀性的含義和表現,那么規律客觀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4)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作為物質運動本身所固有的規律,也必然具有客觀性;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構成規律的各種因素是容觀的,從而決定了規律也必然是客觀的。

  2.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能利用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人們是怎樣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的?利用規律的表現有哪些?舉例說明。

  人能認識規律是因為,規律總是要通過各種具體現象表現出來,而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能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發現和認識其中的客觀規律。

  人利用規律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也可以改造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變害為利。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可引起全球范圍的氣候異常,對我國氣候也有重要影響。根據專家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的氣候影響主要為:我國北方夏季發生高溫、干旱,南方低溫,易發生洪澇,當年我國北方還容易出現暖冬。

  近百年來,我國發生過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而且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其中,近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1997—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1998年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被科學家視為氣候變異的重要信號,1997年是厄爾尼諾現象復出年,從3月開始,西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升高,8月,熱帶地區的海面溫度增高9度,超過了1982年—1983年,創最高記錄。由于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此現象進行了海洋觀測和衛星偵察等科研活動,目前,已可通過大氣海洋流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和科研,利用大型計算機準確計算的數據,可以對此現象提前預報3-6個月,甚至可以提前一年.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氣候異常現象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提高人類預防災害的能力。

  2003年4月14日由衛生部、科技部共同開展的“非典型肺炎防治緊急科技行動”正式啟動,這也是我國近幾十年來第一次針對某種突發性流行疾病而緊急啟動的科技行動。2003年3月21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分離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后,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非典型肺炎快速檢測技術。4月21日下午,由他們最新研制的能有效預防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種干擾素通過了國家新藥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綜合評審。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正是由于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奮力攻關,我國醫學專家及時提出了“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治原則,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癥病人治愈出院。疾病誠然可怕,但與疾病的斗爭中,人類從未放棄過努力。人們堅信:科學上的每一次發現,都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的一步。人類終將戰勝非典型肺炎,終將贏得了這場非典型肺炎防治戰役的最后勝利。

  左圖:北京地壇醫院的醫護人員打出勝利的手勢。該院不少醫護人員已經前后在非典病房工作了數月。北京地壇醫院是北京最后一家非典定點醫院,住在這里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將于8月16日出院。

  右圖:8月14日,大學生小孫在北京地壇醫院拿到出院通知書后高興地手舞足蹈。

  左圖:患者孫崢走出生活了近兩個月的病房 

  右圖:患者同他認的護士“干媽”劉曉冬(左)、“干姐”李泉珊合影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0.0pt">

  地壇醫院2003年8月16日布置慶典現場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這樣評價我國:中國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對其他國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認識規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規律就是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定目的。

  3.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8-79頁,然后請同學們列舉你所了解的社會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取得成功,而違反客觀規律就受到規律的懲罰的事例,來進一步說明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特別是一個中學生按客觀規律學習的事例,是否對你有啟發,你是否體會到學習某一門學科的規律性?(建議給學生一定時間的交流,或作為思考題留給學生,安排專門時間進行交流。)

  4.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

  (l)實事求是的含義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出發于“實事”,著眼于“是”,而用力于“求”。

  (2)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

  實事求是承認世界是物質的,所以說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實事求是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也就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帶領我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鄧小平同志在創立、設計和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全新事業的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相繼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一國兩制”的理論等。這些理論的提出、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

  (3)實事求是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且在它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這充分說明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作用。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4)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因為發現規律和按規律辦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人們又總是行動在先。人們在探索過程中,必然經歷著“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而一旦發現了規律并按照規律辦事,人們就獲得了認識上和行動上的自由。由此可見,解放思想是為了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是為了在運動中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因此,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實事求是內在地包括著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也必然以實事求是為基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綜上所述,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人們雖然不能創造、消滅或改變規律,但能夠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利用規律就是要按規律辦事,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教師設疑:“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它們都是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正確運用;但二者也有區別,這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分析。

  ① 二者的基本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決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主觀東西。實事求是是指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②二者依據的原理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實事求是是規律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的要求。

  ③二者在實際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行動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斷解決新問題,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④二者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于青年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青年學生來講主要是逐步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⑤二者的側重點和各自的對立面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它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在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一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實事求是則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它的對立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否定規律的客觀性,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二是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兩大問題,一是學習了正確理解規律的客觀性,二是學習了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要實事求是。通過學習,要求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承認規律的客觀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實事求是”中的“實事”指的是                                       (   )

  a. 實實在在應該做的事情

  b.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

  c.從實際出發辦事情  

  d. 當老實人和辦老實事

  2.“實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   )

  a.是非問題

  b.對的事情或事物

  c.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

  d.可知性

  3.下列備選答案,屬于客觀規律的有                                        (   )

  a.水往低處流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o度

  d. 凡是產生的東西都要滅亡

  4.經過三個月艱苦研究,廣東專家已有最新發現:專家通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這對于隔離治療、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學調查都有重要意義。材料主要體現了唯物論的下列原理                         (   )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律。

  b.人類能夠認識規律、改造規律為人類造福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5.我國戰國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濫吞沒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為治理水患,倡導興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變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災交織的局面。這一事例說明(   )

  a.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

  使人們少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

  b.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作出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c.人們能夠把自然規律作為行動的向導

  d.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6.19世紀下半葉,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表曾預言了當時尚未發現的十幾種元素的存在和性質,后來的一些科學家相繼發現了這些新元素。這一事實說明   (   )

  a.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

  b.人們的思想必須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 .

  c.事物運動的規律,不僅能為人們所認識,而且能為人們所改變

  d.人們能夠利用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作出科學的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7.規律客觀性的含義是                                                 (   )

  a.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條件 

  b.它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c.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d.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二.論述題

  8.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根據以往觀測太陽活動的規律分析,專家們預計,太陽活動將在5月份達到最強。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這個預計會有一定誤差,但誤差不會太大。據此,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注意,太陽劇烈活動時產生的大量紫外線會傷害人的皮膚,人們應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在紫外線強的時間,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陽鏡、打陽傘,盡量穿長袖淺色衣服。

  (1)上述材料蘊涵著哪些哲理? ” 

  (2)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哲理的?

  參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d   7.d

  8.(1)上述材料蘊涵的哲理包括: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第二,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第三,由于條件的限制,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2)第一,太陽活動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約11.2年,說明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第二,專家對太陽活動觀測,得知太陽活動的具體情況,體現了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第三,由于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太陽活動的規律,對太陽活動的預計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說明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第四,專家對太陽活動的預計以及健康專家提請人們根據紫外線的強弱采取一定的防曬措施,說明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并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按客觀規律辦事(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精選7篇)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識記:(1)哲學的基本問題;(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理解:(1)列舉實例表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正確與否,取決于主觀是否符合客觀;(2)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觀點,說明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精選7篇)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識記物質的概念。理解(1)從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兩方面,列舉實例,說明人們必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2)結合基本史實,闡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3)通過闡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

  • 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精選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①識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關系原理;能結合實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轉化的道理;以正反兩方面的實例,闡釋抓住重點、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并能用...

  •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通用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矛盾特殊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理,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的原理。在矛盾特殊性的含義及表現的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的原理...

  •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通用11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①理解哲學意義上的矛盾概念,并能夠分析具體事物中的對立統一關系;著重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②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對待矛盾的科學態度,了解“兩分法”、“一點論”的基本含義,并...

  • 《文化生活》第五課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案(通用12篇)

    科任任教班級 《文化生活》第五課教案 集體備課部分課題第五課 文化創新 一、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中心發言人備課時間第四周上課時間第五周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發展的實質、創新的源泉與作用。...

  • 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精選4篇)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因果聯系的含義和特點,掌握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 文化與經濟(精選11篇)

    科任任教班級 《文化生活》第一課教案 集體備課部分課題第一課文化與社會二、文化與經濟政治中心發言人備課時間第一周上課時間第一周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 生活與哲學復習提綱(精選2篇)

    《生活與哲學》復習提綱 新人教必修四一、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

  • 高二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i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 欲求不满的哺乳期人妻 | 麻豆免费版 | 亚洲欧美婷婷五月色综合麻豆 | 在线日韩精品视频 | 国产色网站 | 日日摸夜夜添狠狠添欧美 |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A片免费 精品久久一 | 狠狠鲁影院 | 亚洲AⅤ无码精品色情午在线 | 伦人伦XXX国产对白 一本久道视频一本久道 | 夜夜小视频 |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 欧洲色视频 | 成人在线视频网址 |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aⅴ在线 | 精品国产美女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久色欧美 |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 精品国产偷窥一区二区 | 狠狠爱一区 | 99久女女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我 |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 | 高h喷水荡肉爽文np肉色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88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在线视频国产情侣不卡顿 | 四虎影视88aa成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