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聯系的觀點(精選6篇)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系、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局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于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普遍性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明確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這種關系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相互"的關系。這兩個相互的范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我們統稱為聯系。
哲學上的聯系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范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绷袑幒苄蕾p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边@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這個聯系包括橫向聯系和從相聯系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于前后相繼的聯系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系。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
(1)事物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系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
。2)因果聯系的特點:因果聯系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后續的關系。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系。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所以不是因關聯系;發展經濟和污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系。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可見,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這是由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系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于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茖W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于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賹"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系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么后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么關系?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么關系?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系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②對“人和事物聯系的客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么?人類在開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蹖"因果聯系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的事例導入 ,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因果聯系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系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系,并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系區別于其他聯系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怎樣的。
④對"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教學重點:因果聯系的特點;原因銀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 :原因和結果的互相轉化,特別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的主體地位相結合,通過小組調查、事例教學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探究意識,改變政治課“一言堂的”的教學模式,積極實踐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
5月20日,四川省廣安市石林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十五人遇險;5月18日,四川宜賓市南溪青龍嘴煤礦發生透水事故,39人被困井下;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區富源縣一家煤礦發生爆炸,有15人被埋在井下,等等。
學生調查:導致我國煤礦事故頻發的原因是什么?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因此,我們看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尋因究果,防范于未然。
導入 新課: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聯系中的一種。那么什么叫因果聯系?因果聯系有哪些特點?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板書)
材料: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杰出代表。他博學多才,著作多達五六十種┉。馬、恩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的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彼麨槭裁慈绱瞬⿲W多才呢?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為最大快樂。他曾經說:“寧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边@句話說得非常好?茖W的任務就在于探求因果聯系。
提問:你認為事物之間聯系的方式有哪些?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諸多種聯系中,人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哪一種?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之間的聯系方式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因果聯系等等。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無限多樣的,事物的聯系也是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諸多聯系中,我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
2、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電腦展示:風蝕地貌圖和蛀牙形成圖
提問:風蝕地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蛀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現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是現象之間存在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如:風蝕地貌圖的存在,“風”是引起的現象,“地貌”是被引起的現象;“蛀牙的形成”中“糖”是引起的現象,“蛀牙”是被引起的現象。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設疑: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在哲學上稱為什么關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板書)
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哲學上稱為因果關系。其中,引起其他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你還能舉出哪些呢?
。ń處熆梢龑W生分別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角度列舉事例,教師可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例子寫在黑板上。)
。ㄔ诖嘶A上)教師設疑:從以上的分析中你能看出因果聯系有什么特點嗎?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作為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先,結果作為被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后,我們常說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梢,因果聯系是指原因和結果之間的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
設疑:那么,是不是說事物之間具有先行后續關系,就一定是因果聯系?
。ń處熆梢獙W生列舉一些存在先行后續關系但并不是因果聯系的例子,讓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雖然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他們之間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也就構不成因果聯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設疑:那么,因果聯系除了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還必須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二者關系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因果聯系嗎?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的因果聯系既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一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只有這兩個特點同時具備才叫因果聯系,這就是因果聯系的特點。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以下板書)
(2)因果聯系的特點(板書)
教師設疑:一種關系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才構成因果聯系。這兩個特點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起被引起的關系更重要。因為,事物之間光具備先行后續的關系,而不具備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不能構成因果聯系,而具有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一定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就一定是因果關系。所以,它是因果關系的本質特征。
設疑:原因和結果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2、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板書)
材料一:電腦圖畫《痛痛病》
材料二:廈門遠華案
廈門遠華案是“目前涉及走私金額最大的”。該案涉嫌的走私范圍也很廣,包括化工、油品、汽車、百貨,“什么都有”。 廈門遠華案涉及的走私金額“大概有400多億人民幣”(約80多億新元)。
提問:(1)材料一中誰是原因?誰是結果?二者是否構成因果聯系?(2)材料二中改革開放是否是走私這種經濟犯罪出現的原因?(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怎樣?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材料一中水受污染是原因,居民飲水并得病是結果。水受污染引起了痛痛病的出現。在二者關系中水受污染出現在先,居民得病出現在后,二者構成因果聯系。材料二中改革開放并不是走私出現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不是因果聯系。原因和結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 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板書)
投影顯示:
教師分析:正因為原因和結果有這些嚴格的區別,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們混淆。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我們不能隨意顛倒原因和結果的順序,否則,將會鬧出笑話。例如:在“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這個因果聯系中,因果就不能顛倒,否則,將是非;闹嚨。
設疑:原因和結果能否相互分離呢?
、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板書)
分析:第一,原因離不開結果,一定的原因必定引起一定的結果;同樣,結果也離不開原因,一定的結果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二者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如:環境污染在工業排出的廢氣廢水中是結果,在危害人體健康中就成了原因。損害人體健康在環境污染中是結果,在影響工作和學習中就成了原因?梢姡环N現象,在這一場合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說明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轉化的第一種情形。
如: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中,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產是因,消費是果。而消費反過來也影響生產的發展,能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是因,生產是果?梢,在這一關系中,它們是互為因果,這是轉化的另一種情形。
投影顯示:
綜上所述:二者關系如下:
設疑:掌握這一原理,對于我們科學的認識事物和有效的進行實踐活動,有什么方法論意義?
3、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板書)
。1)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板書)
材料:
牛頓有一天正在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蘋果樹下掉下一個蘋果,這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卻引起牛頓的思考:蘋果為什么不蹦到天上,又為什么不會水平地向外飛出,而偏偏落在地上呢?他認為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正是這一因果聯系之謎促使牛頓不斷的去探索、研究、試驗。最后他發現蘋果之所以落在地上,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在其基礎上他提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У氖,牛頓晚年確認為地球的運動是由于上帝的推動,因而想方設法去尋找所謂的“第一推動力”,這樣就否認了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因果聯系,把自己的研究引向企圖,結果是一事無成。
提問:(1)牛頓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正確認識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并會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牛頓的事例生動的告訴我們,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它又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列寧說:“物本身中,含有因果依存性!笔澜缟系氖挛锟偸窍纫蚝蠊,彼此制約的,都處在因果鏈條的連接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在認識某一事物時,既要看到它的產生是又客觀原因的,又要看到它還會引起一定的結果。
問卷調查:
1、 你知道的歷史上重大的人類對環境的重大破壞作用以及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案例有哪些?
2、 你認為現在人類仍在進行的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行為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制止這類現象繼續發生?
3、 你知道的最近幾年我國境內出現的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案有哪些?
4、 你認為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如何?為了增強人類的環保意識,我們應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5、 沙塵暴是最近幾年讓老百姓頭疼的事情,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控制這一現象的擴展和蔓延呢?
6、 北京申辦奧運的主題其中之一就是“綠色奧運”,為了實現這一承諾,北京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7、 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如上海、大連等,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促使國家、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
8、 你認為作為一個中學生,在環保方面我們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其中的2個問題,填寫好調查問卷回班交流)
(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設疑: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也提出西部開發,環保先行等,促使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經驗教訓給人們帶來的啟示:人和自然只有和諧相處,大自然才能更好的回報人類。這從哲學上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有因必有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茖W只有尋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樹,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日益深入,因此,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下列板書)
。2)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板書)
材料:
據《光明日報》報道:草地作為環境生態系統的基本部分,具有凈化空氣,清潔水源,保持水土、防塵護沙、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但目前占我國國土面積1/4的草地被大量開墾,加上過度放牧,遭到掠奪式破壞,草地鼠蟲害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西北地區出現的沙塵暴以及華北地區出現的風沙天氣,均與草地沙化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先后大力治理了淮河、太湖、滇池,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西部開發戰略中游強電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F在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已付諸行動。
提問:這兩段材料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第二段材料的決定是根據什么做出的?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這要求我們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重犯類似的錯誤 ,從而提高自己活動的自覺性。
電腦展示:課本50頁圖片《找原因》
提問:這段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人們應當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提高對活動的預見性。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了對后果的科學預見,才能促使事物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如果只顧眼前的行動,不顧長遠結果,必然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危害。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因果聯系的含義、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以及學習因果聯系,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大指導意義。
課后練習:
1、 單項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牽一發而動全身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辨析題:
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所以,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
答案:選擇題答案B
辨析題答案: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這句話有道理,但因此得出“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二者不構成因果聯系。引起環境污染的因素許多,如環保意識差等,我們應該提倡邊發展邊治理。
板書設計 :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 因果聯系的含義
(1) 含義
。2) 特點
2、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3、 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1) 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2)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探究活動
節能--是一個落伍的話題還是緊迫的話題?
1、探究目的: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要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資源意識、節約意識。
雖然節能對我們國家來說有著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浪費資源沒有關系,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浪費資源反而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那么,如何看待節能問題?它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探究。
2、探究活動的程序: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8個組,圍繞8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然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什么是能源?其中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的擁有量如何?
。2)、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怎樣?要保證我國每年7%-8%的經濟發展速度,我國能耗量是多少?這些能源是如何保證的?
。3)、我國的能源利用現狀如何?和過去相比有什么進步?和發達國家相比有什么差距?國家在節約能源問題上有哪些措施?
。4)、發達國家如何看待能源問題?他們在能源開發和利用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成果?
。5)、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怎樣?節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6)、結合案例分析說明能源利用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之間是什么關系?
。7)、我國在利用能源問題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和建議是什么?
。8)、在保護能源、節約能源問題上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做?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系、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局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于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普遍性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明確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這種關系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相互"的關系。這兩個相互的范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我們統稱為聯系。
哲學上的聯系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范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列寧很欣賞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边@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這個聯系包括橫向聯系和從相聯系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于前后相繼的聯系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系。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
。1)事物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系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
。2)因果聯系的特點:因果聯系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后續的關系。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系。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所以不是因關聯系;發展經濟和污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系。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可見,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這是由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系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于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于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賹"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系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么后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么關系?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么關系?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系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趯Α叭撕褪挛锫撓档目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么?人類在開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蹖"因果聯系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的事例導入 ,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因果聯系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系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系,并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系區別于其他聯系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怎樣的。
、軐"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教學重點:因果聯系的特點;原因銀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原因和結果的互相轉化,特別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的主體地位相結合,通過小組調查、事例教學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探究意識,改變政治課“一言堂的”的教學模式,積極實踐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5月20日,四川省廣安市石林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十五人遇險;5月18日,四川宜賓市南溪青龍嘴煤礦發生透水事故,39人被困井下;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區富源縣一家煤礦發生爆炸,有15人被埋在井下,等等。
學生調查:導致我國煤礦事故頻發的原因是什么?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因此,我們看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尋因究果,防范于未然。
導入 新課: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聯系中的一種。那么什么叫因果聯系?因果聯系有哪些特點?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板書)
材料: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杰出代表。他博學多才,著作多達五六十種┉。馬、恩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的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彼麨槭裁慈绱瞬⿲W多才呢?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為最大快樂。他曾經說:“寧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边@句話說得非常好。科學的任務就在于探求因果聯系。
提問:你認為事物之間聯系的方式有哪些?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諸多種聯系中,人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哪一種?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之間的聯系方式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因果聯系等等。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無限多樣的,事物的聯系也是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諸多聯系中,我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
2、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電腦展示:風蝕地貌圖和蛀牙形成圖
提問:風蝕地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蛀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現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是現象之間存在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如:風蝕地貌圖的存在,“風”是引起的現象,“地貌”是被引起的現象;“蛀牙的形成”中“糖”是引起的現象,“蛀牙”是被引起的現象。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設疑: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在哲學上稱為什么關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板書)
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哲學上稱為因果關系。其中,引起其他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你還能舉出哪些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別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角度列舉事例,教師可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例子寫在黑板上。)
(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疑:從以上的分析中你能看出因果聯系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作為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先,結果作為被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后,我們常說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可見,因果聯系是指原因和結果之間的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
設疑:那么,是不是說事物之間具有先行后續關系,就一定是因果聯系?
。教師可要學生列舉一些存在先行后續關系但并不是因果聯系的例子,讓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雖然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他們之間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也就構不成因果聯系!霸诖酥蟆辈坏扔凇耙虼酥省。
設疑:那么,因果聯系除了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還必須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二者關系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因果聯系嗎?
。▽W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的因果聯系既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一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只有這兩個特點同時具備才叫因果聯系,這就是因果聯系的特點。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以下板書)
(2)因果聯系的特點(板書)
教師設疑:一種關系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才構成因果聯系。這兩個特點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起被引起的關系更重要。因為,事物之間光具備先行后續的關系,而不具備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不能構成因果聯系,而具有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一定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就一定是因果關系。所以,它是因果關系的本質特征。
設疑:原因和結果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2、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板書)
材料一:電腦圖畫《痛痛病》
材料二:廈門遠華案
廈門遠華案是“目前涉及走私金額最大的”。該案涉嫌的走私范圍也很廣,包括化工、油品、汽車、百貨,“什么都有”。 廈門遠華案涉及的走私金額“大概有400多億人民幣”(約80多億新元)。
提問:(1)材料一中誰是原因?誰是結果?二者是否構成因果聯系?(2)材料二中改革開放是否是走私這種經濟犯罪出現的原因?(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怎樣?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材料一中水受污染是原因,居民飲水并得病是結果。水受污染引起了痛痛病的出現。在二者關系中水受污染出現在先,居民得病出現在后,二者構成因果聯系。材料二中改革開放并不是走私出現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不是因果聯系。原因和結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① 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板書)
投影顯示:
教師分析:正因為原因和結果有這些嚴格的區別,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們混淆。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我們不能隨意顛倒原因和結果的順序,否則,將會鬧出笑話。例如:在“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這個因果聯系中,因果就不能顛倒,否則,將是非;闹嚨。
設疑:原因和結果能否相互分離呢?
②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板書)
分析:第一,原因離不開結果,一定的原因必定引起一定的結果;同樣,結果也離不開原因,一定的結果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二者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如:環境污染在工業排出的廢氣廢水中是結果,在危害人體健康中就成了原因。損害人體健康在環境污染中是結果,在影響工作和學習中就成了原因?梢姡环N現象,在這一場合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說明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轉化的第一種情形。
如: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中,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產是因,消費是果。而消費反過來也影響生產的發展,能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是因,生產是果?梢,在這一關系中,它們是互為因果,這是轉化的另一種情形。
投影顯示:
綜上所述:二者關系如下:
設疑:掌握這一原理,對于我們科學的認識事物和有效的進行實踐活動,有什么方法論意義?
3、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板書)
(1)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板書)
材料:
牛頓有一天正在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蘋果樹下掉下一個蘋果,這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卻引起牛頓的思考:蘋果為什么不蹦到天上,又為什么不會水平地向外飛出,而偏偏落在地上呢?他認為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正是這一因果聯系之謎促使牛頓不斷的去探索、研究、試驗。最后他發現蘋果之所以落在地上,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在其基礎上他提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У氖,牛頓晚年確認為地球的運動是由于上帝的推動,因而想方設法去尋找所謂的“第一推動力”,這樣就否認了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因果聯系,把自己的研究引向企圖,結果是一事無成。
提問:(1)牛頓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正確認識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有什么意義?
。▽W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并會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牛頓的事例生動的告訴我們,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它又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列寧說:“物本身中,含有因果依存性!笔澜缟系氖挛锟偸窍纫蚝蠊,彼此制約的,都處在因果鏈條的連接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在認識某一事物時,既要看到它的產生是又客觀原因的,又要看到它還會引起一定的結果。
問卷調查:
1、 你知道的歷史上重大的人類對環境的重大破壞作用以及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案例有哪些?
2、 你認為現在人類仍在進行的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行為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制止這類現象繼續發生?
3、 你知道的最近幾年我國境內出現的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案有哪些?
4、 你認為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如何?為了增強人類的環保意識,我們應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5、 沙塵暴是最近幾年讓老百姓頭疼的事情,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控制這一現象的擴展和蔓延呢?
6、 北京申辦奧運的主題其中之一就是“綠色奧運”,為了實現這一承諾,北京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7、 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如上海、大連等,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促使國家、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
8、 你認為作為一個中學生,在環保方面我們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其中的2個問題,填寫好調查問卷回班交流)
。ㄔ诮涣鞯幕A上)教師設疑: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也提出西部開發,環保先行等,促使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經驗教訓給人們帶來的啟示:人和自然只有和諧相處,大自然才能更好的回報人類。這從哲學上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有因必有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茖W只有尋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樹,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日益深入,因此,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下列板書)
(2)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板書)
材料:
據《光明日報》報道:草地作為環境生態系統的基本部分,具有凈化空氣,清潔水源,保持水土、防塵護沙、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但目前占我國國土面積1/4的草地被大量開墾,加上過度放牧,遭到掠奪式破壞,草地鼠蟲害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西北地區出現的沙塵暴以及華北地區出現的風沙天氣,均與草地沙化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先后大力治理了淮河、太湖、滇池,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西部開發戰略中游強電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現在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已付諸行動。
提問:這兩段材料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第二段材料的決定是根據什么做出的?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這要求我們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重犯類似的錯誤 ,從而提高自己活動的自覺性。
電腦展示:課本50頁圖片《找原因》
提問:這段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人們應當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提高對活動的預見性。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了對后果的科學預見,才能促使事物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如果只顧眼前的行動,不顧長遠結果,必然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危害。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因果聯系的含義、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以及學習因果聯系,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大指導意義。
課后練習:
1、 單項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牽一發而動全身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辨析題:
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所以,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
答案:選擇題答案B
辨析題答案: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這句話有道理,但因此得出“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二者不構成因果聯系。引起環境污染的因素許多,如環保意識差等,我們應該提倡邊發展邊治理。
板書設計: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 因果聯系的含義
。1) 含義
。2) 特點
2、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3、 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1) 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2)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探究活動
節能--是一個落伍的話題還是緊迫的話題?
1、探究目的: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要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資源意識、節約意識。
雖然節能對我們國家來說有著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浪費資源沒有關系,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浪費資源反而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那么,如何看待節能問題?它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探究。
2、探究活動的程序: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8個組,圍繞8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然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什么是能源?其中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的擁有量如何?
。2)、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怎樣?要保證我國每年7%-8%的經濟發展速度,我國能耗量是多少?這些能源是如何保證的?
。3)、我國的能源利用現狀如何?和過去相比有什么進步?和發達國家相比有什么差距?國家在節約能源問題上有哪些措施?
(4)、發達國家如何看待能源問題?他們在能源開發和利用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成果?
。5)、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怎樣?節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6)、結合案例分析說明能源利用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之間是什么關系?
。7)、我國在利用能源問題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和建議是什么?
。8)、在保護能源、節約能源問題上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做?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系、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局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于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普遍性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明確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這種關系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相互"的關系。這兩個相互的范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我們統稱為聯系。
哲學上的聯系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范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绷袑幒苄蕾p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這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這個聯系包括橫向聯系和從相聯系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于前后相繼的聯系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系。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
。1)事物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系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
。2)因果聯系的特點:因果聯系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后續的關系。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系。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所以不是因關聯系;發展經濟和污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系。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梢,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這是由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系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于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茖W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于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賹"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系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么后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么關系?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么關系?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系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趯Α叭撕褪挛锫撓档目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么?人類在開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蹖"因果聯系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的事例導入 ,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因果聯系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系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系,并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系區別于其他聯系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怎樣的。
、軐"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
第 1 2 頁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系、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局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于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普遍性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明確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這種關系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相互"的關系。這兩個相互的范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我們統稱為聯系。
哲學上的聯系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范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列寧很欣賞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边@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這個聯系包括橫向聯系和從相聯系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于前后相繼的聯系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系。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
(1)事物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系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
。2)因果聯系的特點:因果聯系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后續的關系。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系。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所以不是因關聯系;發展經濟和污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系。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梢,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這是由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系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于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茖W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于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賹"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系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么后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么關系?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么關系?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系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②對“人和事物聯系的客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么?人類在開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③對"因果聯系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的事例導入 ,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因果聯系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系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系,并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系區別于其他聯系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怎樣的。
、軐"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教學重點:因果聯系的特點;原因銀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 :原因和結果的互相轉化,特別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的主體地位相結合,通過小組調查、事例教學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探究意識,改變政治課“一言堂的”的教學模式,積極實踐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
5月20日,四川省廣安市石林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十五人遇險;5月18日,四川宜賓市南溪青龍嘴煤礦發生透水事故,39人被困井下;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區富源縣一家煤礦發生爆炸,有15人被埋在井下,等等。
學生調查:導致我國煤礦事故頻發的原因是什么?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因此,我們看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尋因究果,防范于未然。
導入 新課: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聯系中的一種。那么什么叫因果聯系?因果聯系有哪些特點?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板書)
材料: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杰出代表。他博學多才,著作多達五六十種┉。馬、恩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的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彼麨槭裁慈绱瞬⿲W多才呢?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為最大快樂。他曾經說:“寧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這句話說得非常好?茖W的任務就在于探求因果聯系。
提問:你認為事物之間聯系的方式有哪些?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諸多種聯系中,人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哪一種?
。▽W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之間的聯系方式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因果聯系等等。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無限多樣的,事物的聯系也是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諸多聯系中,我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
2、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電腦展示:風蝕地貌圖和蛀牙形成圖
提問:風蝕地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蛀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現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是現象之間存在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如:風蝕地貌圖的存在,“風”是引起的現象,“地貌”是被引起的現象;“蛀牙的形成”中“糖”是引起的現象,“蛀牙”是被引起的現象。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設疑: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在哲學上稱為什么關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板書)
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哲學上稱為因果關系。其中,引起其他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你還能舉出哪些呢?
。ń處熆梢龑W生分別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角度列舉事例,教師可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例子寫在黑板上。)
。ㄔ诖嘶A上)教師設疑:從以上的分析中你能看出因果聯系有什么特點嗎?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作為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先,結果作為被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后,我們常說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梢,因果聯系是指原因和結果之間的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
設疑:那么,是不是說事物之間具有先行后續關系,就一定是因果聯系?
。ń處熆梢獙W生列舉一些存在先行后續關系但并不是因果聯系的例子,讓學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雖然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他們之間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也就構不成因果聯系!霸诖酥蟆辈坏扔凇耙虼酥省。
設疑:那么,因果聯系除了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還必須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二者關系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因果聯系嗎?
。▽W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的因果聯系既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一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只有這兩個特點同時具備才叫因果聯系,這就是因果聯系的特點。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以下板書)
(2)因果聯系的特點(板書)
教師設疑:一種關系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才構成因果聯系。這兩個特點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起被引起的關系更重要。因為,事物之間光具備先行后續的關系,而不具備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不能構成因果聯系,而具有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一定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就一定是因果關系。所以,它是因果關系的本質特征。
設疑:原因和結果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2、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板書)
材料一:電腦圖畫《痛痛病》
材料二:廈門遠華案
廈門遠華案是“目前涉及走私金額最大的”。該案涉嫌的走私范圍也很廣,包括化工、油品、汽車、百貨,“什么都有”。 廈門遠華案涉及的走私金額“大概有400多億人民幣”(約80多億新元)。
提問:(1)材料一中誰是原因?誰是結果?二者是否構成因果聯系?(2)材料二中改革開放是否是走私這種經濟犯罪出現的原因?(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怎樣?
。▽W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材料一中水受污染是原因,居民飲水并得病是結果。水受污染引起了痛痛病的出現。在二者關系中水受污染出現在先,居民得病出現在后,二者構成因果聯系。材料二中改革開放并不是走私出現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不是因果聯系。原因和結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① 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板書)
投影顯示:
教師分析:正因為原因和結果有這些嚴格的區別,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們混淆。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我們不能隨意顛倒原因和結果的順序,否則,將會鬧出笑話。例如:在“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這個因果聯系中,因果就不能顛倒,否則,將是非;闹嚨摹
設疑:原因和結果能否相互分離呢?
、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板書)
分析:第一,原因離不開結果,一定的原因必定引起一定的結果;同樣,結果也離不開原因,一定的結果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二者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如:環境污染在工業排出的廢氣廢水中是結果,在危害人體健康中就成了原因。損害人體健康在環境污染中是結果,在影響工作和學習中就成了原因。可見,一種現象,在這一場合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說明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轉化的第一種情形。
如: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中,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產是因,消費是果。而消費反過來也影響生產的發展,能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是因,生產是果?梢姡谶@一關系中,它們是互為因果,這是轉化的另一種情形。
投影顯示:
綜上所述:二者關系如下:
設疑:掌握這一原理,對于我們科學的認識事物和有效的進行實踐活動,有什么方法論意義?
3、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板書)
(1)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板書)
材料:
牛頓有一天正在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蘋果樹下掉下一個蘋果,這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卻引起牛頓的思考:蘋果為什么不蹦到天上,又為什么不會水平地向外飛出,而偏偏落在地上呢?他認為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正是這一因果聯系之謎促使牛頓不斷的去探索、研究、試驗。最后他發現蘋果之所以落在地上,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在其基礎上他提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У氖,牛頓晚年確認為地球的運動是由于上帝的推動,因而想方設法去尋找所謂的“第一推動力”,這樣就否認了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因果聯系,把自己的研究引向企圖,結果是一事無成。
提問:(1)牛頓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正確認識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并會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牛頓的事例生動的告訴我們,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它又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列寧說:“物本身中,含有因果依存性!笔澜缟系氖挛锟偸窍纫蚝蠊舜酥萍s的,都處在因果鏈條的連接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在認識某一事物時,既要看到它的產生是又客觀原因的,又要看到它還會引起一定的結果。
問卷調查:
1、 你知道的歷史上重大的人類對環境的重大破壞作用以及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案例有哪些?
2、 你認為現在人類仍在進行的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行為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制止這類現象繼續發生?
3、 你知道的最近幾年我國境內出現的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案有哪些?
4、 你認為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如何?為了增強人類的環保意識,我們應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5、 沙塵暴是最近幾年讓老百姓頭疼的事情,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控制這一現象的擴展和蔓延呢?
6、 北京申辦奧運的主題其中之一就是“綠色奧運”,為了實現這一承諾,北京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7、 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如上海、大連等,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促使國家、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
8、 你認為作為一個中學生,在環保方面我們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ㄈ喾殖4個小組,分別調查其中的2個問題,填寫好調查問卷回班交流)
。ㄔ诮涣鞯幕A上)教師設疑: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也提出西部開發,環保先行等,促使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經驗教訓給人們帶來的啟示:人和自然只有和諧相處,大自然才能更好的回報人類。這從哲學上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有因必有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茖W只有尋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樹,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日益深入,因此,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下列板書)
。2)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板書)
材料:
據《光明日報》報道:草地作為環境生態系統的基本部分,具有凈化空氣,清潔水源,保持水土、防塵護沙、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但目前占我國國土面積1/4的草地被大量開墾,加上過度放牧,遭到掠奪式破壞,草地鼠蟲害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西北地區出現的沙塵暴以及華北地區出現的風沙天氣,均與草地沙化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先后大力治理了淮河、太湖、滇池,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西部開發戰略中游強電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F在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已付諸行動。
提問:這兩段材料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第二段材料的決定是根據什么做出的?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這要求我們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重犯類似的錯誤 ,從而提高自己活動的自覺性。
電腦展示:課本50頁圖片《找原因》
提問:這段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人們應當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提高對活動的預見性。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了對后果的科學預見,才能促使事物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如果只顧眼前的行動,不顧長遠結果,必然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危害。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因果聯系的含義、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以及學習因果聯系,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大指導意義。
課后練習:
1、 單項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牽一發而動全身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辨析題:
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所以,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
答案:選擇題答案B
辨析題答案: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這句話有道理,但因此得出“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二者不構成因果聯系。引起環境污染的因素許多,如環保意識差等,我們應該提倡邊發展邊治理。
板書設計 :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 因果聯系的含義
。1) 含義
。2) 特點
2、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3、 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1) 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2)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探究活動
節能--是一個落伍的話題還是緊迫的話題?
1、探究目的: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要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資源意識、節約意識。
雖然節能對我們國家來說有著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浪費資源沒有關系,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浪費資源反而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那么,如何看待節能問題?它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探究。
2、探究活動的程序: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8個組,圍繞8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然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什么是能源?其中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的擁有量如何?
(2)、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怎樣?要保證我國每年7%-8%的經濟發展速度,我國能耗量是多少?這些能源是如何保證的?
。3)、我國的能源利用現狀如何?和過去相比有什么進步?和發達國家相比有什么差距?國家在節約能源問題上有哪些措施?
(4)、發達國家如何看待能源問題?他們在能源開發和利用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成果?
(5)、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怎樣?節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6)、結合案例分析說明能源利用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之間是什么關系?
。7)、我國在利用能源問題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和建議是什么?
。8)、在保護能源、節約能源問題上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做?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5
第一節 堅持聯系的觀點教案
第一框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從容說課
第一,第二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綱,也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濃縮、結晶,是從總體上體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內在的高度的有機統一的重要內容;又是指導人生觀、價值觀研究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在本書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第一節是講述世界的狀態是普遍聯系的問題。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這個問題是辯證法部分的邏輯起點,也是第二課內容的邏輯出發點。第一節包括三個框題,第一框是總體上講聯系,第二、三框是從具體形式上分析聯系。邏輯次序是由一般抽象到思維中的具體,中心是講聯系問題。
第三,第一框題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其中,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去改變事物,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兩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對于初學的來說,當然成為難點了。教學中,通過采用情境一問題法,從教材、從選擇貼近學生的材料入手,寓“疑”于情境中,激發學生討論,然后教師再重點分析論證,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要求學生識記聯系的含義,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把握事物的聯系與人的活動的關系。
能力方面
通過“聯系”這一概念的教學,要求學生體會哲學概念的形成和抽象過程,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結合聯系普遍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用事物內部聯系和事物外部聯系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從事物聯系中認識事物的辯證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逐步樹立唯物辯證的世界觀,并懂得無論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還是社會領域的生態農業,都說明事物本身是普遍聯系的,人們只有正確認識這些聯系,才能理解事物,從而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教學重點
聯系的普遍性
●教學難點
聯系的客觀性
●教學方法
采用講、讀、議、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聯系的定義采用定義分解法的講法進行。對本課重點和難點問題,先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議論、思考,然后教師再重點分析論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與教有機地統一起來。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從第一課所學的知識中引出新課,并引導學生注意把握第一課與第二課之間的內在聯系)
[生]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對,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又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世界本原問題的基本觀點。我們在了解世界“是什么”之后,還要了解物質世界的狀態是“怎么樣”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彼此孤立的還是普遍聯系的?是靜止不變的還是變化發展的?如果是變化發展的,那么,這種變化發展是雜亂無章的還是有規律的?對于這些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做出了科學的回答。它認為物質世界不僅是普遍聯系的、變化發展的,而且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因此,人們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就是我們在第二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壑v授新課]
第二課 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板書)
在這里,我們將要學習以下內容。(多媒體顯示本課的知識框架結構圖)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節第一框題——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這個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總特征之一,也是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弄懂這個觀點,對于理解和掌握辯證法的其他觀點,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一節 堅持聯系的觀點(板書)
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板書)
哲學上講的聯系是什么?(多媒體放映高中地理《生態系統》音像材料)
在桑基魚塘這種農業生態系統中,“!Q—魚”之間由于食物關系構成了一條簡單的食物鏈。在食物鏈內部,“!Q—魚”之間都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在食物鏈外部,與周圍環境(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分和土壤等事物)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哲學上就把這種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稱為聯系。這就是聯系的含義。(指導學生閱讀)
實際上,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從人類社會到思維,萬事萬物無不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像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一種冠狀病菌嚴重侵蝕了人的肌體,人類在戰勝病菌的過程中終將取得勝利。同時,“非典”的流行,影響了交通運輸、商業、旅游、教學等,但也帶動了藥材及其他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物品的生產和銷售。在這個過程中,醫學專家和醫護人員們對“非典”的認識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治療的成功率越來越高;普通百姓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全國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的意義認識得越深刻?傊挛锒际锹撓档摹D敲矗軐W上講的聯系是否就是像這樣的具體聯系呢?不是。它們是有區別的,前面我們學過物質與具體物質的關系,大家還記得是什么?
[生]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蹘煟菔堑。哲學上講的聯系也是對萬事萬物的具體聯系的抽象與概括,是一種抽象聯系,它與具體聯系的關系是:抽象聯系是具體聯系的抽象與概括,具體聯系是抽象聯系的具體表現。簡單說就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或者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關于聯系的概念,我們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聯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是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這種關系。
。蹘煟荩ǹ偨Y)首先,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是什么關系呢?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互相”的關系,其次,是誰與誰的兩個互相關系呢?一是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都稱為聯系。所以說,辯證法講的聯系就是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而且這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廣泛存在于一切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二個問題——聯系的普遍性。
2.事物的聯系是具有遍性(板書)
那么,聯系的普遍性又是怎樣體現出來的?或者它有哪些具體表現?
。ǘ嗝襟w顯示以下內容)
自
然
界
人類社會:社會生產的總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四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促進或阻礙著生產的發展。
思維領域:馬克思主義就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的相互聯系構成的理論體系。
。蹘煟荩ńY合多媒體顯示的內容分析)世界上(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這些部分,要素之間正是由于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才使事物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這就是聯系普遍性的第一個表現。
(1)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互相聯系的(板書)
如果說剛才多媒體顯示的內容說明了事物內部的聯系,那么,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自從這個故事傳開以后,人們無不對狼深惡痛絕。可是近年來,科學家卻向人類呼吁:救救狼吧!比如,美國阿拉斯加涅利欽自然保護區在飽嘗“殺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請回來“作客”了!這是為什么?(詳細內容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8第4自然段)
[生]因為“殺狼保鹿”非但沒保住鹿,反而使鹿大量死亡,不得已請回狼,狼的出現使鹿群又恢復了生機。
[師]對,這正是聯系普遍性的第二個表現,即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
(2)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板書)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這些周圍事物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失去了這些周圍事物,該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比如,自然界中的鹿群不僅與周圍的溫度、空氣、水、草等自然環境聯系,而且也與天敵狼群聯系,沒有這些聯系,鹿的生存就發生了危機。
再比如,人類社會中的教學活動,不僅存在著學生、教師、課本、教具等內部要素的聯系,而且與周圍事物(如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等)之間也存在著聯系。沒有這些聯系,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
再比如,思維領域中,我們所學的各門學科的理論知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反映。它不僅與被反映對象相聯系,而且與人腦、實踐活動等相聯系,還與書本載體、印刷工人的勞動相聯系。這些聯系就是各門學科知識得以存在的條件。
這里還需向大家強調一點:不是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而是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注意:“周圍”二字不能丟掉。
那么,關于這一點,同學們能不能再舉一些例子說明呢?
。凵菝烙⒙撥娙肭忠晾,對伊拉克的鄰國約旦、土耳其、科威特等產生了影響,甚至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生]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影響了我們正常的教學計劃與安排,影響了好多會議、運動會等的計劃與安排。
[生]發生在美國的“9•ll”恐怖事件。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生]XX年歲末,南美的阿根廷國內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不僅國內一片恐慌,而且引起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的關注。
。蹘煟菔堑摹T诋敶瑖H經濟一體化日趨形成,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賴日益加強,當某一國的社會生產和經濟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和波及其他國家,甚至是整個國際社會。這正好體現了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即任何事物都以周圍的事物為其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如果說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是橫向聯系,那么就同一事物來看,它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也存在著聯系,這種聯系則是縱向聯系。
。ǘ嗝襟w顯示以下內容)
自然界中的地球: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人類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思維領域: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生要思想
以上內容體現了什么?
。凵菀磺惺挛锒加衅洚a生、發展、滅亡的歷史。
。蹘煟萑魏问挛锏陌l展,都必然表現為時間上的前后相繼的關系,即從事物的過去發展而來,向事物的未來發展而去。這說明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也存在著聯系?梢,事物的聯系,不僅表現為橫的方面的左鄰右舍的聯系,也表現為縱的方面的古往今來的聯系。
總之,從以上分析來看,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思維,三大領域中的事物都在普遍聯系中存在著,整個世界就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請看圖(多媒體顯示)
可見——
(3)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板書)
總之,聯系不只是為個別或局部的事物所具有,也不只是在某一段時間里存在,而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聯系具有普遍的性質,沒有聯系就沒有世界。
既然如此,有的同學可能要問:是不是說我們設想有什么樣的聯系就一定會有什么樣的聯系呢?我們看電影或電視時,有時出現這樣的鏡頭:一聲聲悠揚動聽的嗩吶,伴隨著樹上的喜鵲唧唧喳喳的叫聲,花轎進村了。在一片肅穆悲哀的樂曲聲中,幾只烏鴉在荒山曠野里發出凄慘的叫聲,母親帶著幼兒在剛埋完丈夫尺骨的墳前哭得痛不欲生。因此,人們常說:“喜鵲叫,喜事到;烏鴉叫,喪事到。”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現象,比如最近我市保險公司搞了一次活動,凡購買1000元以上保險的贈送一張照相優惠卡,代表價值168元,大家知道它為什么要選中這個數字?
。凵荨168”是“一路發”的意思,保險公司希望他們一直發財,事業蒸蒸日上。
。蹘煟荨8”就一定意味著“發”嗎?顯然不是。這些聯系根本不存在,這是主觀臆造出來的聯系!鞍l不發財”并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聯系具有客觀性。
3.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板書)
[師]那么,聯系的客觀性是指什么?
[生]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給事物,也不能否定客觀上存在的聯系。
。蹘煟菔堑,聯系既不能人為臆造,也不能人為消滅。任何人為臆造聯系的做法和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行為都是毫無意義的,甚至在實踐中是有危害的。實際上,人們既無法否定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客觀聯系.也無法割斷事物的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的聯系。所以,對待客觀聯系,我們就應該持一種承認和尊重的態度。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總有人錯誤地對待聯系。請看屏幕:
材料一:新華社消息:一女大學生在長春求職總被拒之門外,并非因其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她姓“裴”,與“賠”同音,老板紛紛敬而遠之。
材料二:漫畫《失敗的原因找到了》
問題:如何看待兩則材料中所反映的現象?
(同學們簡單議論)
[生甲]材料一中把“裴”視為“賠”而視“裴”為不吉利,這顯然與把“8”視為“發”一樣,是一種主觀臆造的聯系,客觀上并不存在,而且很可笑。
[生乙]材料二中漫畫的意思同樣很可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賽前一隊員被女球迷吻了一下,顯然這是不切實際的胡亂聯系。
[生丙]這種找法肯定找不到失敗的真正原因。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的人。也就找不到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現實生活中沒有這樣傻的球隊吧,漫畫是有諷刺意味的,這肯定是在諷刺那些總結時總找一些不痛不癢的原因的人,總結流于形式,不見效果。
[生丁]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用主觀幻想的聯系代替客觀存在的聯系的做法,是典型的唯心主義的表現,是封建迷信的行為。
。蹘煟萃瑢W們分析得很好。對于這些行為和做法,我們必須加以警惕和反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存在著這種主觀臆造的虛假聯系,更多的是存在著大量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甚至破壞事物客觀聯系的現象。例如,一些人無視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的聯系,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惜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這種“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做法,破壞了寶貴的自然資源和人們的生存環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慘痛的教訓。(為了增加說明問題的力度,可從互聯網上下載關于環境污染的圖片進行播放)
這許許多多觸目驚心的事例告訴我們,人們由于忽視了事物的這種客觀存在的聯系,遭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我們應當從中吸取教訓,為了我們的后代能夠生存下去,必須要自覺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
總之,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人不能“憑空創造”一種聯系強加給客觀事物,也不能任意“消滅”事物之間固有的聯系,這是否就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或者說人們在聯系面前,無能為力呢?(設問過渡到下一個內容)不是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從而達到為人類造福的目的。
4.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板書)
。ǘ嗝襟w顯示以下內容)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憑借其區位優勢和國家政策支持,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高速發展,但能源相對不足,我國在沿海地區已建成或正建設秦山、大亞灣、大田灣核電站,并實施西電東送工程,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西電東輸三大通道。
材料二:加快西部大開發,首先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拔鳉鈻|輸”工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估計兩年內完工。XX年,新疆的天然氣將送到上海。
材料三:水資源短缺限制了西北、華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十五”計劃期間,國家計劃實行南水北調西線、中線、東線調水工程,將長江的水調至西北,華北地區。
材料四:十年前,異地人們之間進行交往主要是靠彼此通信,而隨著電信事業的發展,住宅電話的普及,手機用戶的增多,人們之間的聯系就顯得比原來方便和快捷得多了。特別是近些年,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人們的距離進一步縮短。通過上網發信、發賀卡、聊天、娛樂、采購、看病、學習、工作等,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難怪有人驚嘆:“地球村”的時代來到了!
。蹘煟菡埻瑢W們想一想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以及異地交往方式的變化共同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什么道理?
。▽W生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9倒數第4、5自然段)
。凵萑藗兛梢愿鶕挛锏墓逃新撓蹈淖兪挛锏臓顟B,建立新的聯系。
。蹘煟荩ǚ治觯簩,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東部與西部原來就存在著聯系,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不僅強化了西部與東部的聯系,促進了西部經濟發展,而且也帶動了東部及沿線地帶的聯系,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異地人們的交往本來就存在,由于通訊方式的變革,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強化了人們之間的聯系,更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決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觀聯系。事物狀態的改變,并沒有否定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只是使聯系的具體形式更加多樣了。聯系形式不管怎樣多樣,如何變化,但終歸都屬于聯系這一點是不變的,是客觀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計算機網絡的出現,雖然建立了新的具體聯系,但并不否認事物的客觀聯系。
恰恰相反,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課堂總結]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原理。請同學們概括出此原理的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其中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們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就必須具體地分析事物的聯系。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看下邊這幅漫畫,下列看法符合題中寓意的是( )
a.“持續開發”可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b.聯系是普遍的.同時又是客觀的
c.我們必須堅持用聯系觀點看問題
d.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2.“雞蛋生產線”對我們有何啟示 ( )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b.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c.要看到事物的前后相繼性
d.要堅持從實際出發
3.對右圖的評述觀點.你認為正確合理的是 ( )
a.存在的必定是好的
b.玩玩無妨
c.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d.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注意其相關連的影響
4.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才能有農村的政治穩定,這說明 ( )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中國臺灣當局借“非典”問題大做文章,說什么“非典”在中國臺灣控制進程緩慢,是因為中國臺灣沒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從哲學上看.中國臺灣當局的觀點 ( )
、袤w現了事物聯系的普遍性與客觀性 ②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 ③歪曲了事物的因果聯系 、茏鹬亓艘幝傻目陀^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XX年1月7 b,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粵海鐵路正式開通,結束了海南與大陸不通鐵路的歷史。這說明 ( )
a.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b.人們可以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c.事物的聯系并不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創造
d.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7.聯合國將XX年定為“國際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國政府及民眾對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嚴重性的認識。水危機威脅全球,中國缺水將威脅世界糧食安全。專家告誡:水資源的匱乏將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大規模人口遷移甚至沖突。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 ( )
a.世界的物質性 b.聯系的普遍性
c.事物的復雜性 d.意識的能動性
我國古代發達的農學思想對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如《呂氏春秋》載“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據此回答8~9題:
8.這段材料體現的主要哲學道理是 ( )
a.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b.事物的聯系有利于事物的發展
c.物質決定意識 d.面對同一事物,人們的認識不同
9.“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的意思告訴人們 ( )
a.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b.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c.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的過程 d.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合理內容
10.原產于亞馬孫流域的食人魚因色彩美麗被引進作為觀賞魚,但因其性格極為殘暴,會大量“屠殺”水中其他魚類,破壞生物的多樣性而再一次敲響生物安全的警鐘。食人魚在亞馬孫河流域獵食其他魚類并非易事,因為河水混濁,能見度低。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形成了對付食人魚的“尖端武器”。而我國南方的氣候雖與亞馬遜河流域相似,但卻缺少上述對食人魚的自然制約因素,因此大量引進會破壞本土魚類系統。這說明 ( 。
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具體的,客觀的
b.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因果聯系
c.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產生根本不同的認識
d.一切應從實際出發
答案:1.bcd 2.bc 3.d 4.b 5.b 6.b 7.b 8.a 9.b 10.a
二、非選擇題
11.黨的xx大報告指出: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1)這個論斷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2)請用這個哲學觀點說明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的重要性。
答案:(1)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這就要求必須用觀系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
。2)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經濟建設靠人的力量,而人口過多又會影響經濟發展;經濟建設離不開資源,沒有資源就不能發展,而浪費資源也不會有效益;人口、經濟的發展與環境關系密切。環境保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口和經濟的發展。因此,只有把經濟建設、人口、環境看成是有機聯系的整體,使之協調發展,良性循環、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2.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答案:(1)聯系是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改革、發展、穩定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穩定既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和發展的保證。改革是促進發展的動力,也是保證穩定的重要措施,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只有抓住機遇、促進發展,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總之,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保證,只有進行改革、促進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保持穩定。
●板書設計
堅持聯系的觀點 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系、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局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系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于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普遍性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首先明確聯系是講關系的概念。這種關系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簡稱兩個相互的關系。這兩個相互的范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系。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這種關系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系。無論內部聯系還是外部聯系,我們統稱為聯系。
哲學上的聯系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范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绷袑幒苄蕾p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這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這個聯系包括橫向聯系和從相聯系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于前后相繼的聯系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系。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
(1)事物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系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
。2)因果聯系的特點:因果聯系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后續的關系。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系。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所以不是因關聯系;發展經濟和污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系。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梢,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這是由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系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于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茖W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表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表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于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①對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系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么后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么關系?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么關系?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系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②對“人和事物聯系的客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么?人類在開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系,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系,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系的懲罰。
、蹖σ蚬撓档奶攸c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的事例導入 ,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因果聯系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系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系,并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系區別于其他聯系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怎樣的。
、軐φw和部分相互關系的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教學重點:因果聯系的特點;原因銀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教學難點 :原因和結果的互相轉化,特別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的主體地位相結合,通過小組調查、事例教學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探究意識,改變政治課“一言堂的”的教學模式,積極實踐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
5月20日,四川省廣安市石林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十五人遇險;5月18日,四川宜賓市南溪青龍嘴煤礦發生透水事故,39人被困井下;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區富源縣一家煤礦發生爆炸,有15人被埋在井下,等等。
學生調查:導致我國煤礦事故頻發的原因是什么?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因此,我們看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尋因究果,防范于未然。
導入 新課: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聯系中的一種。那么什么叫因果聯系?因果聯系有哪些特點?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板書)
材料: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杰出代表。他博學多才,著作多達五六十種┉。馬、恩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的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彼麨槭裁慈绱瞬⿲W多才呢?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為最大快樂。他曾經說:“寧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這句話說得非常好。科學的任務就在于探求因果聯系。
提問:你認為事物之間聯系的方式有哪些?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諸多種聯系中,人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哪一種?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之間的聯系方式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因果聯系等等。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無限多樣的,事物的聯系也是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諸多聯系中,我們經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聯系是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
2、事物的因果聯系(板書)
電腦展示:風蝕地貌圖和蛀牙形成圖
提問:風蝕地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蛀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現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是現象之間存在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如:風蝕地貌圖的存在,“風”是引起的現象,“地貌”是被引起的現象;“蛀牙的形成”中“糖”是引起的現象,“蛀牙”是被引起的現象。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設疑: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在哲學上稱為什么關系?
。1)因果聯系的含義(板書)
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哲學上稱為因果關系。其中,引起其他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你還能舉出哪些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別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角度列舉事例,教師可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例子寫在黑板上。)
。ㄔ诖嘶A上)教師設疑:從以上的分析中你能看出因果聯系有什么特點嗎?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作為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先,結果作為被引起者,總是出現在后,我們常說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梢姡蚬撓凳侵冈蚝徒Y果之間的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
設疑:那么,是不是說事物之間具有先行后續關系,就一定是因果聯系?
(教師可要學生列舉一些存在先行后續關系但并不是因果聯系的例子,讓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雖然是先行后續的關系,但他們之間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也就構不成因果聯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設疑:那么,因果聯系除了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還必須是一種什么關系呢?二者關系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因果聯系嗎?
。▽W生討論并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事物的因果聯系既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一種引起被引起的關系。只有這兩個特點同時具備才叫因果聯系,這就是因果聯系的特點。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以下板書)
(2)因果聯系的特點(板書)
教師設疑:一種關系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才構成因果聯系。這兩個特點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起被引起的關系更重要。因為,事物之間光具備先行后續的關系,而不具備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不能構成因果聯系,而具有引起被引起的關系,一定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就一定是因果關系。所以,它是因果關系的本質特征。
設疑:原因和結果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2、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板書)
材料一:電腦圖畫《痛痛病》
材料二:廈門遠華案
廈門遠華案是“目前涉及走私金額最大的”。該案涉嫌的走私范圍也很廣,包括化工、油品、汽車、百貨,“什么都有”。 廈門遠華案涉及的走私金額“大概有400多億人民幣”(約80多億新元)。
提問:(1)材料一中誰是原因?誰是結果?二者是否構成因果聯系?(2)材料二中改革開放是否是走私這種經濟犯罪出現的原因?(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怎樣?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材料一中水受污染是原因,居民飲水并得病是結果。水受污染引起了痛痛病的出現。在二者關系中水受污染出現在先,居民得病出現在后,二者構成因果聯系。材料二中改革開放并不是走私出現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不是因果聯系。原因和結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 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板書)
投影顯示:
教師分析:正因為原因和結果有這些嚴格的區別,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們混淆。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我們不能隨意顛倒原因和結果的順序,否則,將會鬧出笑話。例如:在“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這個因果聯系中,因果就不能顛倒,否則,將是非常荒謬的。
設疑:原因和結果能否相互分離呢?
、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板書)
分析:第一,原因離不開結果,一定的原因必定引起一定的結果;同樣,結果也離不開原因,一定的結果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二者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如:環境污染在工業排出的廢氣廢水中是結果,在危害人體健康中就成了原因。損害人體健康在環境污染中是結果,在影響工作和學習中就成了原因?梢,一種現象,在這一場合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說明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轉化的第一種情形。
如: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中,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產是因,消費是果。而消費反過來也影響生產的發展,能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是因,生產是果?梢,在這一關系中,它們是互為因果,這是轉化的另一種情形。
投影顯示:
綜上所述:二者關系如下:
設疑:掌握這一原理,對于我們科學的認識事物和有效的進行實踐活動,有什么方法論意義?
3、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板書)
。1)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板書)
材料:
牛頓有一天正在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蘋果樹下掉下一個蘋果,這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卻引起牛頓的思考:蘋果為什么不蹦到天上,又為什么不會水平地向外飛出,而偏偏落在地上呢?他認為其中一定隱藏著某種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正是這一因果聯系之謎促使牛頓不斷的去探索、研究、試驗。最后他發現蘋果之所以落在地上,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在其基礎上他提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У氖牵nD晚年確認為地球的運動是由于上帝的推動,因而想方設法去尋找所謂的“第一推動力”,這樣就否認了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因果聯系,把自己的研究引向企圖,結果是一事無成。
提問:(1)牛頓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正確認識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有什么意義?
。▽W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ㄔ趯W生討論并會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牛頓的事例生動的告訴我們,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它又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列寧說:“物本身中,含有因果依存性。”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約的,都處在因果鏈條的連接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普遍性,在認識某一事物時,既要看到它的產生是又客觀原因的,又要看到它還會引起一定的結果。
問卷調查:
1、 你知道的歷史上重大的人類對環境的重大破壞作用以及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案例有哪些?
2、 你認為現在人類仍在進行的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行為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制止這類現象繼續發生?
3、 你知道的最近幾年我國境內出現的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案有哪些?
4、 你認為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如何?為了增強人類的環保意識,我們應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5、 沙塵暴是最近幾年讓老百姓頭疼的事情,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控制這一現象的擴展和蔓延呢?
6、 北京申辦奧運的主題其中之一就是“綠色奧運”,為了實現這一承諾,北京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7、 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如上海、大連等,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促使國家、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
8、 你認為作為一個中學生,在環保方面我們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ㄈ喾殖4個小組,分別調查其中的2個問題,填寫好調查問卷回班交流)
。ㄔ诮涣鞯幕A上)教師設疑:最近幾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退湖還田;一些城市也特別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也提出西部開發,環保先行等,促使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經驗教訓給人們帶來的啟示:人和自然只有和諧相處,大自然才能更好的回報人類。這從哲學上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W生討論并回答)
。ㄔ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有因必有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茖W只有尋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樹,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日益深入,因此,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ㄔ谝陨戏治龅幕A上得出下列板書)
。2)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板書)
材料:
據《光明日報》報道:草地作為環境生態系統的基本部分,具有凈化空氣,清潔水源,保持水土、防塵護沙、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但目前占我國國土面積1/4的草地被大量開墾,加上過度放牧,遭到掠奪式破壞,草地鼠蟲害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西北地區出現的沙塵暴以及華北地區出現的風沙天氣,均與草地沙化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先后大力治理了淮河、太湖、滇池,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西部開發戰略中游強電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F在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已付諸行動。
提問:這兩段材料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第二段材料的決定是根據什么做出的?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這要求我們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重犯類似的錯誤 ,從而提高自己活動的自覺性。
電腦展示:課本50頁圖片《找原因》
提問:這段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人們應當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提高對活動的預見性。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了對后果的科學預見,才能促使事物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如果只顧眼前的行動,不顧長遠結果,必然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危害。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因果聯系的含義、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以及學習因果聯系,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大指導意義。
課后練習:
1、 單項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牽一發而動全身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辨析題:
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所以,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
答案:選擇題答案B
辨析題答案:發展經濟會引起環境污染這句話有道理,但因此得出“環境污染必定是發展經濟引起的”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二者不構成因果聯系。引起環境污染的因素許多,如環保意識差等,我們應該提倡邊發展邊治理。
板書設計 :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1、 因果聯系的含義
。1) 含義
(2) 特點
2、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3、 掌握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1) 承認事物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2)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探究活動
節能--是一個落伍的話題還是緊迫的話題?
1、探究目的: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要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資源意識、節約意識。
雖然節能對我們國家來說有著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浪費資源沒有關系,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浪費資源反而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那么,如何看待節能問題?它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探究。
2、探究活動的程序:全班按自愿原則分成8個組,圍繞8個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準備2-3個星期的時間。調查結束后,然學生在全班進行成果交流,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3、探究的內容:
。1)、什么是能源?其中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的擁有量如何?
。2)、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怎樣?要保證我國每年7%-8%的經濟發展速度,我國能耗量是多少?這些能源是如何保證的?
。3)、我國的能源利用現狀如何?和過去相比有什么進步?和發達國家相比有什么差距?國家在節約能源問題上有哪些措施?
。4)、發達國家如何看待能源問題?他們在能源開發和利用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成果?
。5)、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怎樣?節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6)、結合案例分析說明能源利用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之間是什么關系?
。7)、我國在利用能源問題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和建議是什么?
。8)、在保護能源、節約能源問題上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