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聯合國 教案(精選2篇)
中國與聯合國 教案 篇1
(人教) 中國與聯合國教案
(人教k)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即舊金山制憲會議)在美國召開。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為中共和解放區的代表隨中國代表團出席這次會議,并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與會期間,董必武欣然賦詩,記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謀,橡林建議早
綢繆。主盟壇坫推三國,薈集衣冠合五洲。爭論中心為委托(英文veto的譯音,否決權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憲章簽字施行日,庶使勞民得小休。”
●請你解讀這首詩,并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說一說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淵源。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經歷了復雜曲折的過程。1949年,中國人民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經根本不能代表中國的舊政府,參加聯合國工作。蘇聯、印度等國也提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國的無理阻撓下,這一正義要求遭到拒絕。美國采用“延期審議”等手段,為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設置重重障礙,導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長期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
87
(人教k)專家點評
聯合國有不少會員國因革命或政變而更迭政權、改變國名,但是新政府順利繼承
舊政府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在聯合國的席位并未受到影響。按照國際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以后取代國民黨政權在聯合國的席位,是順理成章、不應有任何爭議的事情。美國的無理阻撓致使新中國進入聯合國的進程被拖延22年之久。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暴露了聯合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性。
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lo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案,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中國臺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組織上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這是中國與廣大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的國家的重大勝利。從此,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聯合國舞臺上,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步人正軌,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
(人教k)相關鏈接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聯合國技術援助計劃的管理機構,其宗旨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向它們提供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援助。197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啟動了中國與聯合國駐華機構的合作。經過雙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合作形式不斷創新,合作內容日益擴大。
到XX年底,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多達15個,對華援助資金與項目覆蓋農業、工業、環境、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眾多領域,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88
(人教k)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中國將一如既往地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履行國際義務,同各國一道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想一想:今天的中國在聯合國中擔任什么角色?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
(人教k)相關鏈接
1981年,聯合國進行秘書長換屆。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名坦桑尼亞外交部長薩利姆為候選人,而美國等國堅持原秘書長、來自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連任。中國以否決權為后盾,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最后,安理會經過協商,重新提名,向大會推薦秘魯人德奎利亞爾為秘書長候選人,并獲得大會任命。這一事件表明,中國在聯合國始終維護和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89
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通過與聯合國廣大會員國特別是安理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中國積極推動多起地區沖突走向政治解決。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參與水平不斷提高。在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領域,中國努力維護現有多邊條約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支持發揮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的核心作用。
(人教k)相關鏈接
中國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軍事觀察員,到XX年底,已先后為13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 362人次。XX年,中國向東帝汶、利比里亞、阿富汗、塞黑科索沃地區和海地派遣59名維和警察,并應聯合國的請求,向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派遣維和警察分隊。
中國赴利比里亞維和部隊運輸連官兵準備出發
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連續擔任經社理事會理事國,積極參與經社系統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國際會議和其他活動并承辦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積極推動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敦促發達國家為實現全球普遍、協調、均衡發展承擔更多責任。中國加入多項國際人權公約并認真履行公約義務,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保持良好合作,與多國展開人權對話。
(人教k)相關鏈接
1995年9月,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19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國際組織的1.76萬名代表圍繞會議主題“以行動謀求平等、發展與和平”展開熱烈討論。會議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為全球婦女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的國際公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在內的多項國際人權公約,采取一系列措施履行公約義務,并根據公約規定及時提交履行公約情況的報告,接受聯合國條約機構的審議。
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國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
中國與聯合國 教案 篇2
第二框題 中國與聯合國
一、課程標準:
5.13 評析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闡述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課教學:
(一)、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
課堂探究: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即舊金山制憲會議)在美國召開。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為中共和解放區的代表隨中國代表團出席這次會議,并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與會期間,董必武欣然賦詩,記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謀,橡林建議早綢繆。主盟壇坫推三國,薈集衣冠合五洲。爭論中心為委托(英文vet0的譯音,否決權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憲章簽字施行日,庶使勞民得小休。”
請你解讀這首詩,并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說一說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淵源。
1、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2、1949—1971年中國因美國的無理阻撓而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
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經歷了復雜曲折的過程。1949年,中國人民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經根本不能代表中國的舊政府,參加聯合國工作。蘇聯、印度等國也提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國的無理阻撓下,這一正義要求遭到拒絕。美國采用“延期審議”等手段,為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設置重重障礙,導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長期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
專家點評:
聯合國有不少會員國因革命或政變而更迭政權、改變國名,但是新政府順利繼承舊政府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在聯合國的席位并未受到影響。按照國際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以后取代國民黨政權在聯合國的席位,是順理成章、不應有任何爭議的事情。美國的無理
阻撓致使新中國進入聯合國的進程被拖延22年之久。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暴露了聯合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通過第2758號決議案,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案,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中國臺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組織上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這是中國與廣大堅持原則、主持正義的國家的重大勝利。從此,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聯合國舞臺上,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步入正軌,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
相關鏈接: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聯合國技術援助計劃的管理機構,其宗旨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向它們提供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援助。197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啟動了中國與聯合國駐華機構的合作。經過雙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合作形式不斷創新,合作內容日益擴大。
到XX年底,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多達15個,對華援助資金與項目覆蓋農業、工業、環境、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眾多領域,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課堂探究:
指出,中國將一如既往地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履行國際義務,同各國一道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想一想:今天的中國在聯合國中擔任什么角色?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1、地位:作為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
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
相關鏈接:
1981年,聯合國進行秘書長換屆。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名坦桑尼亞外交部長薩利姆為候選人,而美國等國堅持原秘書長、來自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連任。中國以否決權為后盾,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最后,安理會經過協商,重新提名,向大會推薦秘魯人德奎利亞爾為秘書長候選人,并獲得大會任命。這一事件表明,中國在聯合國始終維護和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2、作用: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1)、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通過與聯合國廣大會員國特別是安理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中國積極推動多起地區沖突走向政治解決。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參與水平不斷提高。在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領域,中國努力維護現有多邊條約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支持發揮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的核心作用。
相關鏈接:
中國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軍事觀察員,到XX年底,已先后為13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 362人次。XX年,中國向東帝汶、利比里亞、阿富汗、塞黑科索沃地區和海地派遣59名維和警察,并應聯合國的請求,向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派遣維和警察分隊。
(2)、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連續擔任經社理事會理事國,積極參與經社系統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國際會議和其他活動并承辦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積極推動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敦促發達國家為實現全球普遍、協調、均衡發展承擔更多責任。中國加人多項國際人權公約并認真履行公約義務,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保持良好合作,與多國展開人權對話。
相關鏈接:
1995年9月,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19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國際組織的1.76萬名代表圍繞會議主題“以行動謀求平等、發展與和平”展開熱烈討論。會議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為全球婦女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的國際公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在內的多項國際人權公約,采取一系列措施履行公約義務,并根據公約規定及時提交履行公約情況的報告,接受聯合國條約機構的審議。
3、中國關于聯合國改革的主張
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國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
◇本框題小結: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主要要掌握如下知識:
◇2個作用:即中國在聯合國中作用的兩個方面
◇1個地位:即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