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地球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思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變化與一年中的氣溫高低變化有關嗎?畫圖說明。你能解釋極晝的南北極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陽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層厚海拔高。)
4.五帶劃分:(圖略)
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回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5.四季
(1)從天文含義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 。一季三個月,請寫出天文四季的春夏秋冬所包含的月份。
春______夏______秋______冬______
(2)思考: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季含義是什么(氣溫的高低)。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______夏______秋______冬______
(3)了解24節(jié) 氣的概念與四季的關系
24節(jié) 氣是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zhuǎn)軌道平分24份,從春分點開始,角度每隔15度為一個節(jié) 氣,約為15天。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上的運行會產(chǎn)生天氣和季節(jié) 的有規(guī)律變化,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中農(nóng)民依此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的諺語。
(三)總結(jié)、擴展
思考:你知道為什么4年一潤嗎?
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歸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時,故4年一潤,閏年為366天。另有其它歷法計算余、損數(shù)值。
六、布置作業(yè)
題1 讀右圖”極地投影太陽光照圖”(虛線表示極圈和回歸線,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反映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45e,0
(此圖所畫半球逆時針旋轉(zhuǎn),為北半球,北極圈里是極晝,此日是夏至6月22日)
(2)abc是晨昏線,其中晨線為bc段。(晨昏線與太陽光線永遠垂直,此圖逆時針旋轉(zhuǎn),地球上各地在ab弧處由晝進入夜,在bc弧處由夜進入晝,為晨線。)
(3)此時a、b、d、e四地的地方時應是a15時,b6時,d21時,e12時。
(太陽最高點為正午12點,緯線周長被均分為24小時。)
(4)此時a、e晝夜長短是a24小時晝,e12小時晝。
(5)再過三個月,b地處在什么初秋季節(jié) (三個月后,太陽直射點由北半球移向赤道,并將繼續(xù)向南半球移動。)
題2 設計一個表盤,從中可以讀出不同緯度任意一天的太高度角。
教師指導:盤1太陽直射點緯度范圍,從2326n——2326s。
盤2太陽高度角范圍。
盤3地理緯度值,三盤疊加在一起。
七、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地球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學生隨堂畫圖,此處略)
二、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1.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于夜。
2.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越大。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
3.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
分全球晝夜平分。
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一地正午太陽高度隨距太陽直射點的遠近而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地理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則減。)
四、五帶劃分(圖略)
五、四季劃分
天文四季: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
氣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24節(jié) 氣:地球公轉(zhuǎn)軌道的24份均分。在天氣和氣候概念之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