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話題作文審題分析和優秀作文
話題——溫水煮青蛙
共5篇范文,有審題分析,有對作文的評析,文章立意角度均不相同,文體豐富多彩,有記敘文,有議論文,還有寓言故事
先請看下面的材料:
有人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反映靈敏的青蛙,用盡全力,躍出滾燙的油鍋,安然逃生。接著那人在鍋里放了冷水,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鍋里,這只青蛙在水里泅游。那人偷偷在鍋底用炭火慢慢加溫,青蛙仍然悠閑地在微溫的水中泅游。等到它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為時已晚,它欲躍乏力,全身癱瘓,只能臥以待斃。終于葬身鍋底。
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第一步,弄清大意。講的是有關青蛙的實驗過程及結果。
第二步,比較異同。這是一次對比性實驗,同一只青蛙,同樣的鍋。實驗的過程不同:第一次是滾燙的油鍋,第二次是鍋中的水由冷水變溫水再變成沸水。實驗的結果不同:第一次是奮力躍出,第二次是坐以待斃。
第三步,提煉觀點。青蛙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它能警覺則得以生存,但當危險在平安環境里悄悄來臨時,青蛙則由囿于安逸而放松了警惕,最終因無力反抗而葬身鍋中。通過比較,可以得出如下觀點:
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要防患于未然
③和平環境里更要具憂患意識
[例文評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里,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時沉溺酒色,自我毀滅。這于青蛙臨難時的奮起一躍和溫水中的臥以待斃是何其相似。
“生于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嘗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終于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于闖王了。1644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咤風云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卷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