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崔顥《長干行》)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柴》)
這兩首詩都儼然是戲景,是畫境。它們都是從混整的悠久而流動的人生世相中攝取來的一剎那,一片斷。本是一剎那,藝術灌注了生命給它,它便成為終古,詩人在一剎那中所心神領會的,便獲得一種超時間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斷地去心神領會。本是一片段,藝術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為一種獨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間性而同時在無數心神領會者的心中顯現形象。詩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從時間與空間中執著一微點而加以永恒化與普遍化。它可以在無數心靈中繼續復現,雖復現而卻不落于陳腐,因為它能夠在每個欣賞者的當時當境的特殊性格與情趣中吸取新鮮生命。
8.閱讀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詩對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4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猶如織絲縷為錦繡,鑿頑石為雕刻”句中“絲縷”、“頑石”指的是_____,
“錦繡”、“雕刻”指的是_______(各限4字以內)。
(3)“不即不離”概括了詩與人生世相的關系,“不即”在文中指詩_______,
______;“不離”在文中指詩_______,_______(用本段中
原話作答)。
9.作者列舉崔顥和王維的詩,在于說明詩的境界是有兩個要素構成的,請概括說明有哪兩個要素。
答:要素一:______________(限8個字以內)。
要素二:______________(限8個字以內)。
10.閱讀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詩的意境的三個特點。(均限10字以內)
答:特點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a.詩不是像柏拉圖所說的簡單“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對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創造。
b.詩的意境能讓讀者忘記喜怒哀樂。
c.詩的意境是穿越時空永恒存在的。
d.欣賞者在讀詩時,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響到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e.詩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塑造的。
答案:8.特點一:剎那間成為終古;特點二:片斷成為完整的形象;特點三:在無數心靈中復現。
9、be(b項所說的“喜怒哀樂”所屬對象不清,應該說是讀者忘記了自身的喜怒哀樂;e項說法不準,作者和讀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時是有差別的,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現象。)
10、c(本項錯在“看重人的個性”。文中說“突出人的個性”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項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據)
11、d(a項錯誤顯而易見;b項“尊重人權”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觀點;c項錯在“肯定人權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權是為了“導出人格平等”)
12. (XX年遼寧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擬兩個對象,另寫三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擬來表現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