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捷快速準確識別病句
(二)遞進復句。這種復句,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順遞,也就是意思由輕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認識由淺入深等,另一種是逆遞,與順遞剛好相反。而用得最多的是順遞,逆遞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才用。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順遞。如:
1、對認知奧秘的新認識,不但可能帶來教育科學的革命,而且將開啟信息技術新的變革。(“帶來……革命”的語意顯然比“開啟……變革”重,所以二者應當互換位置。)
2、他不但能用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領會這些理論的精神實質。(“領會”在先且輕,“指導”在后且重。)
(三)“盡管”與“不管”的區別
這兩個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所用于表達的關系卻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盡管”略等于“雖然”,表達的是轉折關系,后面用“但”或“但是”來照應;“不管”略等于“無論”,表達的條件關系,后面一般用“都”一類的表示全范圍的詞語來照應。如果句中出現了這兩個詞中的任意一個,我們都要注意后面與之照應的詞語是不是所需要的。另外,這兩個詞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盡管”后面跟的副詞經常是“如此”、“那樣(么)”、“這樣(么)”等表示比較確定的詞語,而“不管”后面跟的卻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多么”、“何其”、“怎么(樣)”、“如何”等。這些詞語都是我們判斷句子有沒有問題的重要依據,不可掉以輕心。例如:
1、“9•11”事件后,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關系進入微妙階段,盡管美、印、巴關系何其曖昧,但美國與印度走向軍事合作的態勢已相當明朗。(應當把“何其”改為具有確定性的詞語,如“這么”等)
2、魚的鱗片中的色素細胞分出不同的顏色。但盡管現代金魚顏色多變,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藍色三種色素細胞的排列組合。(“但”就放在“仍”的前面而與“盡管”照應。)
3、在經貿方面,不管中美關系將因中國入世而變得更加密切,但同時也應看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不但不會減少,很可能還會增多。(這種現象在考題中是比較普遍的,成套使用的關聯詞,必須是搭配的,不能隨意更換。這個句子中的“不管”應換成“盡管”以和后面的“但”搭配。
八、關注代詞
代詞是文章表達中的一種省簡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簡潔。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使文意變得模糊,讓讀者無法理解或引起讀者的誤解。而在病句題中,考查代詞的使用也是一種常見的題型。所以,我們在做題時,對時人具有相當的敏感性,只要句中出現了代詞,都要認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對象是否明確,或者說是否是唯一的。否則,我們就應當很快地判斷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例如:
1、忠王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從一些記載上看,不是這樣的。(前文說的是兩個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這樣”這個代詞倒底指代哪一個意思,句子表述相當模糊。所以,應當改成:不是很英勇或確實很英勇。)
2、王健和哥哥去外地看望姑媽,卻在這時丟失了心愛的鋼筆。(“這時”到底是什么時候?是“正要去的時候”,還是“見到了姑媽的時候”?)
3、中國原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看過她的作品后,稱贊其“深得神韻,獨有所長”。(這句話中的“其”在此既可以解釋為“她”,也可以解釋為“她的作品”。所以“其”在這里指代是不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