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捷快速準確識別病句
4、張主任和技術員小李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說:“攻下這道關,就可以試制了。”(誰告訴誰?這里的表述很模糊,把兩個“他”中的任意一個具體為某一個人,意思就明確了。)
5、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前面有兩個“不容易”,“這”到底指哪一個呢?不明確。)
6、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和其他公司領導一起參加了市里舉辦的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即代詞在使用時,由于限制不明,而造成歧義。“其他”在這里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領導”,應改為“公司其他領導”。)
九、關注數量短語
數量短語分為兩大類:名量短語(修飾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動量短語(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一般說來,動量短語的使用,出現問題較少,大部分都是在使用名量短語時出現的。而且一般是產生了歧義。其主要特點是名量短語后出現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并且這些名詞都可以受這個名量短語的限制。當然,還有像名量短語和動量短語不分,確數數量短語限制集合概念(如一匹布匹,三十輛車輛,五十朵花朵,三十多名干警們等)。如:
1、這次曲壇盛會,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的代表隊表演了1000多個節目。(這個句子中“20多個”這個數量短語既可以限制“省市”,也可以限制“代表隊”,因而造成了歧義。)
2、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幾個”可以限制“學校”,也可以限制“領導”,從而造成了歧義。可改為“學校的幾位領導”。這類情況出現的頻率最高,需要特別注意。)
3、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反映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一個又一個地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問號。(“一個又一個”是個名量短語,卻被當成動量短語來限制動詞“形成”。這是典型的名量和動量的不分。這里應該把這個名量短語放在“形成”的后面,讓它充當“問號”的定語。)
十、關注一些特殊的短語
有些短語在我們平時的口語經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人們已經習已為常了,覺得也沒有什么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有造成費解或誤解,但是書面語是要求用語的絕對準確的,不可能允許出現模棱兩可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公文中,更是不允許出現那些不規范的用法。我們也不可能用不規范的口語來要求或限制規范化的書面語。這正如我們不能用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規范法律一樣,我們只能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剔除“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的”的想法,而有意識地用規范的漢語語法來檢查那些不規范的用法。在病句題中常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用法,我把它簡單地總結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1、“目的是為了”。這個短語中“目的”和“為了”都表示“目的”,從而造成用語的重復,必須刪掉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美國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是為了摧毀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還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2、“大多以……為主”。“以……為主”中隱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語上的重復。也應當刪除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大學里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企業里的設計者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