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參考答案】
1.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適宜;d.不過:沒有責怪。)
2.a(憑著,介詞;b.“被”,介詞/“在”,介詞;c.“竟然”,副詞/“是”,表判斷;d.“將”,副詞/“且說”,連詞。)
3.d(①并無法律依據(jù);②張釋之的擔心;④文帝的行為。)
4.d(不是因恐懼而生的病。)
5.c
6.(1)上林尉東張西望,都不能回答。
(2)如果其中沒有別人想得到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參考譯文】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請?zhí)岚螐堘屩隽酥]者仆射的官。張釋之朝見后,上前進獻一些方便適宜的計策。文帝說:“不要高談闊論,只要現(xiàn)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張釋之就談秦朝和漢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漢朝能奪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稱好。
一次,隨從文帝出行。文帝登上養(yǎng)虎的圍欄,向上林尉詢問各種禽獸的情況,一共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左顧右看,都回答不出來,養(yǎng)虎的工人在旁邊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詳細。文帝說:“官吏難道不應該如此嗎!上林尉是個沒有才能的人!”下詔讓張釋之授予養(yǎng)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職。張釋之上前說:“現(xiàn)在陛下因為養(yǎng)虎工人的能言善辯而過多地提拔他,我擔心天下的人會爭著效仿,只注重會說話,而不注重做實事。”文帝說:“說得對。”就沒有實施了。
不久,太子與梁王同坐一輛車上朝,經(jīng)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于是張釋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讓他們進入殿門。并以在司馬門不下馬不敬的罪名彈劾他們。薄太后聽說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著詔書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們才得以進入殿門。文帝因此覺得張釋之是個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職。有一次,跟隨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對大臣們說:“啊,用北山的石頭做外棺,把麻和絲絮切斷鋪在石縫里,然后用漆汁粘好,這樣別人動得了嗎?左右的人都說“好”!張釋之說:“如果它中間有可以讓人產(chǎn)生貪欲的東西,即使用銅汁把南山澆鑄起來,別人也還能有縫隙進去;如果它中間沒有可以讓人產(chǎn)生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棺,也不用擔心。”文帝稱好。授予張釋之廷尉的官職。
一次文帝出行經(jīng)過中渭橋,有個人從橋下跑出來,使文帝馬車的馬受到了驚嚇。張釋之審問他。那人回答說:“聽到警蹕的聲音,就躲到橋下去了。過了很久,以為皇上已經(jīng)走了。”張釋之回奏文帝說:“這個人沒有遵守警蹕而犯法,應當判他罰金。”文帝發(fā)怒說:“這個人驚嚇了我的馬,難道不是有意要傷害我嗎?可是你卻只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應共同遵守的,這件事按法律應當如此;改變法律并加重處罰,這會讓老百姓對法律產(chǎn)生不信任感,將來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細考慮。”文帝過了很久才說:“你的判決是正確的。”
后來有人偷盜高祖廟里神座前的玉環(huán),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氣,交給張釋之處理。張釋之按盜竊宗廟供用器物的有關律法上報,判決這個人在街上當眾處死。文帝大怒說:“這個人沒有道德,竟敢偷盜先帝廟里的東西,我交給你處理的原因,是想殺了他全家,而你卻按法律判決上報,這不能體現(xiàn)我對宗廟敬奉的誠意。”張釋之脫去帽子,跪在地上謝罪說:“按法律這樣處理就夠了。現(xiàn)在盜竊宗廟的器物就殺他全家,如果這個人盜挖了長陵的墓地,陛下又將怎樣處罰他呢?”文帝向太后稟報了這件事,后來才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