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a.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b.帝以業老于邊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令美以所部之兵護之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
d.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里 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句中“其"字稱代內容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嘗謂其徒曰
b.業勸其主繼元降
c.其子延玉亦沒焉
d.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余萬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楊業善于用兵的一組是( )
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②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
③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④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⑤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⑥再率帳下士力戰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業年青的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暗用兵法運用鷹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獵所獲得的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
b.楊業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勸北漢主劉繼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貪生怕死。
c.楊業不主張正面與遼軍作戰,但是王侁懷疑他另有圖謀,楊業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決定首先出戰。
d、楊業敗至谷口卻不見埋伏的援軍,自知必死無疑,卻仍不投降,力戰至被俘,絕食而死。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帝以業老于邊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應為由北向南。)
2.c(a.皆為“被"之義;b.皆為“對,對于"之義;c.前一個為“用",可轉譯為“率領”,后一個為“因為";d.皆為“于是,就"之義。)
3.d(a、b、c代指楊業,d代指契丹國母蕭氏。)
4.c(“善于用兵”指的是楊業當將軍之后的事,①這時楊業還未當上將軍;④是楊業不堪忍受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說的話,表現其報國忠心;⑥是楊業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拼死作戰,體現他的愛國與勇敢,與善于用兵無關。)
5.a(a.“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是拿以后為將用兵和現在用鷹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現自己的報國思想;b.“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一句,“以"表目的,“生聚"即百姓;c.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監軍王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陳述的就是這一內容;d.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以上文中語句陳述的就是這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