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39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兩個層次,前者要求不要惡待別人,后者要求要主動幫助別人。
d.是人們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兩種方法,前者是考慮自己,后者才是考慮他人。
4.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答案:1.c(依據是文中第一段“‘黃金’是指普遍適應性,即它是基本標準;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應當遵守的普遍準則”這句話。a項所說“道德黃金律”是“針對社會轉型時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d項縮小了概念的外延。)
2.a(“……堅決反擊,不要讓別人有可乘之機”與文意不符。正確意是“……那么你就不要再用這種行為對待別人。”)
3.c
4.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應當重視對中國傳統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繼承與弘揚,確立和推行中國的“道德黃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小題。
人性•獸性•蟲性
——進化論出世150周年陟覽
(1)人類能進化到今天的優秀和強大,勝過一切其他動物而統治著整個世界,是因為我們獲得了理性,即認知世界、概念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認識世界、適應環境和局部改造環境的能力。動物學研究表明,其他動物如靈長目也有初等的認知、簡單的思維和粗淺的推理能力,但都不如人類的能力那么強大、系統和深刻。只有人類具備理性思維和行為能力。
(2)人的理性包括感性認知,學習記憶,思維推理和智能創新四部分。
(3)感性認知是通過觀察和接觸,認知周圍事物的特征性屬,形成概念,區分類別,認清其相互關系。動物認知食物和獵物,鼠見貓逃竄等,多是先天遺傳技能。除高級靈長類外,都不能在鏡子中認出自己的影像,經長期訓練也不成。學習記憶是人類特有的能力,發達的大腦是浩瀚記憶力的物質基礎。符號語言和文字是思維和表達思想的工具,積累和傳播知識的手段,是人類獨有的后天習得的技能。能根據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并作出推論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悟性,探求真理的勇氣和為集體利益的身精神使人類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創新智能。偉大革命事業的成功,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存條件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等都是人類智能創新的產物。
(4)理性是后天獲得的能力,靈敏的受感器官,可靠的神經系統和強壯的大腦等是理性的物質基礎。生物學公認后天習得的性狀和能力不可能遺傳子代,至少短期內不能。每代新人的理性要從頭學起,靠社會文化和教育塑造而成。社會文化的進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培育公民的良好品德、優越智慧和堅韌的創新精神的必要條件。沒有先進文化的陶冶和良好的教育而指望天賦予睿智美德是與科學規律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