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詩詞鑒賞部分(含賞析)
十【試題】(寧夏、海南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鷓鴣天 代人賦
辛棄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8.(5分)
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的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9.(6分)
運用了對照(或?qū)Ρ龋┑膶懽魇址āW髡邔⒊抢锍铒L(fēng)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賞析一】
這首詞題為“代人賦”,實際上是借為農(nóng)家代賦,表達詞人對農(nóng)村風(fēng)物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上片寫柔桑破芽,蠶種生些,細草黃犢,寒林暮鴉,構(gòu)造成一幅清新秀麗的江南農(nóng)村初春生活圖畫。下片進一步描寫農(nóng)村風(fēng)情的優(yōu)美歡愉,自在閑適。末尾二句,將“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相比,意謂桃李之嬌弱不如薺菜之頑強,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園生活也。另外,詞人對質(zhì)樸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薺菜花的贊頌,也體現(xiàn)了詞人頑強進取的人生觀和崇尚自然樸素的美學(xué)觀。
【賞析二】
辛棄疾這首寫農(nóng)村風(fēng)光的詞,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便感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
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fēng)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tài),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guān)了一冬,當(dāng)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gòu)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diào)發(fā)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故曰“點”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的警句“枯藤老樹昏鴉”。兩相比較,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fēng)光,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涉及人事。“山遠近,路橫斜”,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在山區(qū)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生活在山間的人們,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于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橫斜的路,去向不止一處,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biāo)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fēng)景。詞人在一首《丑奴兒近》中就寫過:“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只寫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個“有”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