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知識點復習25
第三冊☆文言文(一)
一、基礎(chǔ)字詞
(一)通假字
《六國論》
⑴暴秦之欲無厭(厭,通“饜”,滿足)
⑵當與秦相較(當,通“倘”,如果)
《游褒禪山記》
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石鐘山記》
⑴南聲函胡 (函胡,同“含糊”,模糊不清)
⑵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古今異義
《六國論》
⑴非兵不利 古義:不鋒利。
今義:沒有好處。
⑵其實百倍 古義:實際情況 ( 兩個詞, 代詞, 名詞)。
今義:副詞, 實際上。
⑶思厥先祖父 古義:祖輩和父輩。
今義:父親的父親。
⑷至于顛覆 古義:表示由于上文所說情況,引出下文的結(jié)果。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連詞)。
⑸智力孤危 古義:智慧和力量。
今義:理解事物的能力。
⑹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 先例, 舊事。
今義: 真實或虛構(gòu)的有關(guān)人物或事情。
《游褒禪山記》
⑴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shù)目,十一。
⑵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 古義:不平常。
今義:程度副詞,很,十分。
⑶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⑷于是余有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
今義:合用為連詞。
⑸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義:古代是兩個詞,至,到;于,介詞,引進行為的處所。今義: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伶官傳序》
⑴豈非人事哉 古義:是名詞“人”與動詞“事”組成的主謂詞組。
今義:有關(guān)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管理、調(diào)配等事宜。
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屬官、屬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