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知識點復習25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參考答案:①秦國除了用攻占獲取土地之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 小的就得到邑鎮(zhèn),大的就得到城市。②(六國)一直發(fā)展到滅亡(的地步),按道理講本來也應(yīng)該是這樣的。③齊國并不曾賄賂秦國,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它討好秦國而不幫助其他五國。
3.“至丹以荊卿為計”指的是荊軻刺秦王的事。荊軻刺秦八百年之后,唐代詩人駱賓王送客易水,想起荊軻之事,作詩憑吊,題為《于易水送人》。請你寫出這首詩。
參考答案: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4.對本文選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國諸侯們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主要原因在于賄賂秦國,而不在戰(zhàn)爭。
b.如果燕國不派刺客去刺殺秦王,就不會招來災(zāi)禍,燕國就不會滅亡。
c.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以土地賄賂秦國的諸侯國是楚、韓、魏。
d.對于齊、燕、趙三國滅亡的具體原因,作者既從正面進行分析,又從反面作了假設(shè),來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觀點“不賂者以賂者喪”。
解析:文中只是說燕國派刺客去刺殺秦王,給自己招來災(zāi)禍,但是并沒有說燕國不派刺客就一定能保全自己。
答案: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