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fù)習(xí)系列教案 文言文翻譯
2、(1)確實如此,你不欺騙我。(注意“誠然”的解釋和“不朕欺”的語序,各1分(2)陛下剛剛廣開言路,怎么能過分給他加罪?(譯出大意,1分。譯對“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蹂e怪進言的人。(譯出大意,1分。譯對“微”和“幾”,各1分) 3、(1)好像厭惡臭氣,喜愛美麗的顏色那樣(出自至誠),這就是說的自己意念誠實,心安理得。(慊:滿足,大意對即可。重點詞:“惡”、“好”。)(2)(他們)見到那些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就顯出遮遮掩掩的神態(tài),隱藏他們所做的壞事,裝出一副善良的樣子。(厭:(yā)通“壓”,這里有“隱蔽”之類的意思。關(guān)鍵字:厭,掩,著)(3)這就是說,內(nèi)心的真實思想一定會表露到外面來。 4、(1)人們學(xué)習(xí),或貪多務(wù)得,或知識面過窄,或懼怕艱苦,或淺嘗輒止。 (2)(教師)了解這些心態(tài),然后才能矯正這些缺點。 5、臣司馬光說:誠信,是國君最大的寶貝。國家被百姓保護,百姓被誠信保護。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騙天下,霸主不欺騙鄰國,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不欺騙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騙親人。從前齊桓公不背棄曹沫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婪討伐原國的利益,魏文侯不放棄與虞人的約定,秦孝公不廢除徙木的獎賞。這四位國君,他們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衛(wèi)(商)鞅更算得上刻簿,當時又處在戰(zhàn)爭攻伐的時代,天下人都趕著用欺詐作為手段,他們尚且不敢忘記以誠信來蓄養(yǎng)民眾,何況作為太平盛世時侯的執(zhí)政者呢! 6、(1)自己通達又能讓別人通達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時不施舍,窮困時就沒人援助。 7、(1)為什么不扔掉(趕走)這只貓呢(采分點“盍”、“諸”兩個兼詞) (2)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點判斷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擔心沒有雞嗎(采分點“病”是活用) (4)沒有雞,不吃雞也就罷了,距離饑寒還很遠,像這樣,為什么要扔掉(趕走)這只貓呢,(采分點“則己耳”的語氣,“去”、“猶”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見他,就解下左邊的馬把他贖下來,用車載著他回家,越石父沒有道謝。(3分,重點:“遭之途”,“左驂”,“弗謝”的主語) ②了解我卻不以禮相待,還不如被拘禁。(2分,重點:“而”,“縲紲”。“固”是本來的意思,可靈活處置。比如譯為“本來”、“原來”、“實在”、“真”、“還”等均可。“己”可譯為“這個人”。) 9、(1)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三個分句,每句1分) (2)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兩句話,每句1分) 10、(1)商湯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有這樣的事嗎?(放:流放,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聽說過周武王誅殺毀滅仁愛、正義的殷紂,沒有聽說他殺過君主。(給分點為“一夫”、“弒”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見了覺得西施那樣子挺美,回家后也捧著胸口,皺著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