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閱讀)
(答案不止一種。要求依據作品,談出真情實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言之成理,語言流暢。)
【解析】好在命題者給出答案只說是“示例”,并且說“不止一種”。本人覺得第二個和第四個示例有點牽強。小說中有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么,學校里的人越來越多,校園漸向公園靠攏。每逢節日,湖上亭榭掛滿彩燈,游人如織。”是否在暗示在商業大潮的沖擊下,平靜的大學校園再也不能平靜了,也在逐漸地商業化了,是否可以談大學的堅守與人的守真呢?
小說是文學樣式中的一種重要體式,它包含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等。小說鑒賞考查的選材是寬泛的,長篇小說的節選.短篇小說的節選或者整篇小小說都可被選用作閱讀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點與散文閱讀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點。具體來說,我覺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
一、 分析作品結構,把握情節
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構思的精巧別致。巧妙的構思首先表現在新穎.獨特.有懸念.有起伏,結構精巧。小說的構思精巧還表現在含蓄曲折。所以閱讀小說時,分析作品的層次,理清作者的思維脈絡,既是小說的一個考查點,也是閱讀小說的一個突破口。如XX年高考江蘇卷第15題: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此題就考查對小說作品結構的把握,具體考查對小說情節安排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題
時就要從全文入手,注意小說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間的正面和側面.明和暗的關系,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答案:(1)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侯銀匠。(2)女兒出嫁是侯銀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斷,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4)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5)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是為了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小說是以某一行為或動作作為情節的主體。盡管,人物動作或行動片斷也是在一個矛盾沖突中表現出來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開端.發展到高潮.結局的過程都可以不作總體性顯示。可見,閱讀小說,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如XX年高考江蘇卷第12題: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么作用?請具體說明。此題只要注意到小說情節相輔相成的關系,明白其連貫性與完整性,注意前后勾連,前有鋪墊,后有照應等情節特點,便不難回答。答案:(1)從父女相依為命著眼,為下文選女婿,打陪嫁首飾,在女兒出嫁后父親的孤獨這些情節提供依據。(2)從突出侯菊的精細能干著眼,為寫侯菊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情節提供依據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高考中涉及的小說或片斷不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現上通過人物某一動作或行動片斷,“閃現”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緒.思想.意識和人物命運的某一點細微特征。運用特寫,顯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給讀者留下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于細微處見精神。或只寫人物性格的一個小凸面,或只寫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寫人物情緒上的一絲變化,或只寫人物思想意識上的一點升華,或只寫人物命運中的一次小小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