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文學藝術(通用2篇)
第20課 文學藝術 篇1
課程標準: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樣式及其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和對古代名詩、名作的分析,
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審美能力,以及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課堂上的朗誦、討論等活動為切入點,廣泛搜集歷代文
學名篇和課本中提到的著名文學家的生平事跡,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對文學作品和作家的理性認識。
2、整理文學領域中的杰出成就,并制作簡單的表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吟誦、欣賞中國古代文學成就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古
代文人憂國憂民的深摯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2、偉大的詩人和作家,都有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通過教學,
使學生認識到偉大的作品離不開作者高尚的人品。
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介紹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唐宋以來,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文學樣式豐富多彩,風格題材豐富多樣,出現了許多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
重點: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及代表作,詞人蘇軾、
辛棄疾及代表作,四大古典名著。
難點:如何使文學作品的講述和學習體現歷史課的特點。
教學方法
自學指導法 分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展出:《早發白帝城》、《赤壁懷古》、《竇娥冤》、《西游記》
等圖片。
提問:以上作品的題材、作者及生活的歷史時期?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以上四部作品分屬于不同的文學樣式,
分別是詩歌、詞、雜劇、小說,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占據了當時文學的主流,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學藝術”(板書課題)
唐詩
1、教師講: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輩出的名家,
如林的杰作,不僅為時代增添了光輝,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請學生根據所學及了解的,列出所知道的唐代詩人及其著作。教師強調,在燦如星斗的詩人中,最耀眼的是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
2、課件展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
破歌》、王維的《鳥鳴澗》、白居易的《賣炭翁》。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誦。(注意體會詩的不同風格)
3、學生閱讀教材,分組討論四位詩人在以上四首詩歌中所體
現的風格。它們與詩人的性格、經歷、生活的社會背景有何聯系?
4、教師對四位詩人及其詩作作進一步介紹。李白深受屈原的
影響,詩歌極富想象力,具有瑰瑋絢爛的浪漫主義色彩,他生活在盛唐時期,性格放蕩不羈,才華橫溢,寫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補充《早發白帝城》寫作背景。)詩歌內容豐富多彩,指導學生找出不同內容的代表作。(歌頌祖國錦繡山河的《望廬山瀑布》;寫朋友之情的《贈王倫》;寫思鄉之情的《靜夜思》等。)杜甫是現實主義風格的詩人,他經歷了唐朝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變化時代,在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人民的痛苦,社會現實與個人遭際的緊密結合是他詩歌的顯著特點,(補充《三吏》、《三別》,使學生由“詩”入“史”,由“詩”見“史”,實現文學與史學的結合。)他有一句深刻反映民生疾苦的名句是什么?(朱門酒肉臭,路有
凍死骨)。王維的詩寧靜恬淡,以優美的田園山水詩聞名。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主張反映現實生活(“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宋詞
1、請學生朗讀柳永的《雨霖鈴》、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結合教材,分組討論“三位詞人的寫作風格”(課件展出柳
詞多寫離愁別緒,風格婉約;蘇詞縱論古今;辛詞多金戈鐵馬,皆風格豪放。)課件展示:想想看,在現代人的詩詞里,有蘇軾、辛棄疾這種豪放風格嗎?能不能舉例說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課件展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反映了什么歷史
事件?對“一時多少豪杰”一句,請學生舉出三個以上的豪杰(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
4、請學生課外搜集有關 “蘇軾與密州”(諸城),(教師提示
《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元曲
關漢卿的《竇娥冤》: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關漢卿及代表作,
教師強調他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與英國的莎士比亞齊名。
明清小說
1、結合明清政治經濟發展狀況,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明
清時期,小說這一文學形式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地位,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明代,工商業得以進一步發展,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要求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能在文學中得到反映)
2、請閱讀過這四部長篇小說或連環畫的學生講述這四部小說
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情節或片斷,并嘗試概括其思想性、藝術性。
3、教師對四部小說進行總結分析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長篇歷史小說,善于表現大量歷史
事件,寫人物各具性格,提醒學生注意歷史事實與小說演義的區別!端疂G傳》應明確此書的作者,至今尚無定論,它揭示了當“官
逼民反”的社會現實,挖掘了產生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和黑暗。
《西游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通過神魔斗爭的故事,
曲折反映了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紅樓夢》代表了古典長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以賈寶玉、林
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中心,聯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具體解剖了封建社會后期衰敗的過程及原因,向人們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小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我國古典文學發展的幾個高
峰,我國古代文學領域、名家名作燦如星斗,值得我們吟詠誦讀,從中獲得生動的史實材料,吸取豐富的精神養料。
課堂練習
1、中國是詩歌的王國, 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
峰,詞興起于 代,至兩宋達繁盛, 是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元代文藝以 最為光彩奪目,其中 最負盛名,他的代表作是《 》,明清時期, 十分興盛。
2、材料分析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宋代哪一位著名詞人的作品?
這位女詞人的作品,以宋室南遷為界線,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思
想感情,造成宋室南遷的是哪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詩中涉及了中國歷史上哪一場重要戰爭?
3、動腦
杜甫的詩為什么被稱為“詩史”?
教學后記
第20課 文學藝術 篇2
第20課 文學藝術 (下)
課程標準: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學習目標
知識識記: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蘇軾等書法家及其名作
閻立本、吳道子、黃公望等畫家及其名作。
能力培養 通過指導學生欣賞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歷史想象力。
情感教育和價值觀
在欣賞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藝術成就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古代藝術家杰出的創造才華,刻苦的鉆研精神和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一定的藝術作品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通過各類藝術的發展演變以及藝術作品風格特點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藝術創作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系,初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學情分析
重點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張旭、蘇軾等人的書法藝術;
吳道子、范寬、蘇軾、李公麟、張擇端、黃公望、徐渭等人的繪畫藝術;唐代的歌舞。
難點 較準確的講解各類藝術的發展演變及其作品的風格特點,深刻領會藝術作品中的豐富內涵。
上冊書中已學習過文學藝術,學生對如何學習該部分內容已心中有數。因該部分內容欣賞性較強,故學生愿意學習,同時因為該部分內容機械識記性亦較強,且本節課課堂容量較大,故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法 自主探究,多為互動 欣賞討論并重
教學過程
提問上一節課所學過的內容后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
續學習文學藝術,主要從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來了解古代中國人民所創造的輝煌的社會文明 。
導入新課 1、我國文字是有什么發展演變而來的?
2、說出我國文字字體的演變順序。
3、被譽為“書圣”的書法家是誰?他是什么時候的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引入新課:書法藝術到了隋唐時期,呈現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象。
一、書法
⑴ 隋唐的書法
a 學生看書116頁—117頁,回答下列問題
唐朝有哪幾位書法家?他們所擅長的字體分別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
b 師生共同欣賞課本上書法家的作品 ( 生分小組討論作品的不同特點,說出自己特別欣賞哪一個人的字,并就該字體說說自己寫字的不足。讓三個組進行發言。師做總結陳述 )
c 組織學生閱讀張旭和懷素練字的故事,啟迪思考:怎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圣自由發言,師讓學生明確一點:任何藝術上的成功,都離不開堅實的基礎和心志的投入。
、 宋代的書法
a 看書回答問題:宋代的書法有何特點?宋代新書風的代表人物是誰?
b 放多媒體,引領學生欣賞蘇軾的《寒食詩帖》,并閱讀課文對蘇軾的介紹性文字。
c啟迪學生思考課本119頁思考題:蘇軾曾在詩中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義,常謂不學可。”你能理解蘇軾詩的意思嗎?談一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
明確蘇軾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其關鍵就在于創新,大屏幕打出話: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永不衰竭的動力。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 元代的書法
看書回答: 元代的書法家是誰?他的字體風格是什么?代表作品是什么?
師生共同欣賞趙孟頫的作品。
、 明代的書法
看書回答: 明代有哪些書法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學習完書法這一框題后,引領學生總結歸納:書法家的作品為什么會流傳后世?啟迪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二、繪畫
學生看書解決下列問題(問題用大屏幕展示)
、 初唐的畫家是 ;盛唐的畫家 創造了一種筆墨圓潤、富有粗細濃淡變化的線條,后人稱他為“ ”。
、 唐代山水畫畫家是 、 。其中 所作的《 》是現存最古的卷軸山水畫作品。宋代山水畫作品是 畫的《 》和 畫的《 》
⑶ 北宋風俗畫的代表作品是 畫的《 》。
、 北宋中后期,花壇上出現了一股講求筆墨情趣和詩文意境、忽略形似,強調神似的畫風,后人稱這些畫為“ ”。 對文人畫的勃興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是《 》。
⑸ 元代畫壇 畫成為畫壇主流,其中 做的《 》備受后人推崇。
⑹ 明代繪畫最富創意的是潑墨大寫意花卉畫,代表人物是明后期的 其作品是《 》
學生邊看書邊解決問題,同位互對答案。教師強調重點
a 放多媒體 欣賞閻立本的《步輦圖》,體會大唐盛世局面的繁華,培養民族自豪感。
b 欣賞課本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白描手法,強調他被譽為“畫圣”,他的創精神。
c 放多媒體 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藝術和現實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張擇端為什么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張擇端是我們諸城人的驕傲,你作為新時代的諸城人,應該為諸城做點什么呢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為家鄉做貢獻的意識。
d文人畫是怎樣興起的?那一人物對文人畫的勃興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畫如何?與他同時代的文人畫畫家是誰?其作品是什么?欣賞二位的畫作。突出蘇軾的創新精神。
e 欣賞課本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揣墨山水畫的風格:雅淡空靈,意境深遠。陶冶情操。
f欣賞課本徐渭的《墨葡萄圖》,教師簡介其生平事,領會畫為心聲,畫是精神生活的寄托,是對現實生活的或曲折或直接的反映。
三、雕塑藝術
復習提問隋唐以前雕塑藝術的成果,如秦兵馬俑,北朝佛教石窟中的雕塑作品,指出這些雕塑大都表現政治或宗教題材,生看書,明確宋代以后,雕塑走向生活化實用化 引領學生看書回答問題
宋代雕塑藝術以 為題材,具有 風格。明清的雕塑作品水平如何?
師生欣賞北宋定窯的白瓷孩兒枕、北京故宮太和門前的銅獅(見課本)
四、舞蹈藝術
學生自己看書回答問題 我國的原始歌舞出現于 時代。
商代和西周, 樂舞已經很盛行。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成套 表明我國古代音樂在春秋戰國達到較高的水平。
唐朝是我國著名的宮廷樂舞有《 》和《 》
小型娛樂性舞蹈大體有兩類: 舞和 舞
首先請音樂課代表歸納問題: 在舞蹈藝術發展過程中,有何特點?請舉一例說明之。
在回答特點這個問題時,要強調中外吸收、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學習別人的長處,使自己不斷的提高和進步。
引領學生欣賞課本124頁、125頁插圖
形成性測試:見課課練,可根據自己的訓練要求,自由組合測試題。
課堂小結
老師一方面強調重點,另一方面結合學生實際,鼓勵其學習,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充分認識藝術來源于實踐的科學論斷,張揚其學習的風帆。同時引領學生歸納,這些作品有的流寓海外,被外國博物館收藏,學生思考原因,培養為中華之崛起讀書的豪情
板書設計 文學藝術(下)
書法 隋唐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張旭、懷素
宋代的蘇軾 米芾,元代的趙孟頫 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繪畫 山水畫 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 宋代的范寬
花鳥畫 宋徽宗
風俗畫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文人畫 蘇軾的《古木怪石圖》元代的黃公望 明代的寫意花卉畫
雕塑 白瓷孩兒枕
舞蹈 戰國青銅編鐘 隋唐的宮廷樂舞 《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舞》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