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文學藝術(上)
課程標準: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樣式及其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和對古代名詩、名作的分析,
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審美能力,以及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課堂上的朗誦、討論等活動為切入點,廣泛搜集歷代文
學名篇和課本中提到的著名文學家的生平事跡,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對文學作品和作家的理性認識。
2、整理文學領域中的杰出成就,并制作簡單的表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吟誦、欣賞中國古代文學成就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古
代文人憂國憂民的深摯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2、偉大的詩人和作家,都有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通過教學,
使學生認識到偉大的作品離不開作者高尚的人品。
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介紹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唐宋以來,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文學樣式豐富多彩,風格題材豐富多樣,出現了許多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
重點: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及代表作,詞人蘇軾、
辛棄疾及代表作,四大古典名著。
難點:如何使文學作品的講述和學習體現歷史課的特點。
教學方法
自學指導法 分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展出:《早發白帝城》、《赤壁懷古》、《竇娥冤》、《西游記》
等圖片。
提問:以上作品的題材、作者及生活的歷史時期?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以上四部作品分屬于不同的文學樣式,
分別是詩歌、詞、雜劇、小說,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占據了當時文學的主流,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學藝術”(板書課題)
唐詩
1、教師講: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輩出的名家,
如林的杰作,不僅為時代增添了光輝,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請學生根據所學及了解的,列出所知道的唐代詩人及其著作。教師強調,在燦如星斗的詩人中,最耀眼的是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
2、課件展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
破歌》、王維的《鳥鳴澗》、白居易的《賣炭翁》。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誦。(注意體會詩的不同風格)
3、學生閱讀教材,分組討論四位詩人在以上四首詩歌中所體
現的風格。它們與詩人的性格、經歷、生活的社會背景有何聯系?
4、教師對四位詩人及其詩作作進一步介紹。李白深受屈原的
影響,詩歌極富想象力,具有瑰瑋絢爛的浪漫主義色彩,他生活在盛唐時期,性格放蕩不羈,才華橫溢,寫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補充《早發白帝城》寫作背景。)詩歌內容豐富多彩,指導學生找出不同內容的代表作。(歌頌祖國錦繡山河的《望廬山瀑布》;寫朋友之情的《贈王倫》;寫思鄉之情的《靜夜思》等。)杜甫是現實主義風格的詩人,他經歷了唐朝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變化時代,在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人民的痛苦,社會現實與個人遭際的緊密結合是他詩歌的顯著特點,(補充《三吏》、《三別》,使學生由“詩”入“史”,由“詩”見“史”,實現文學與史學的結合。)他有一句深刻反映民生疾苦的名句是什么?(朱門酒肉臭,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