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文學藝術 (下)
第20課 文學藝術 (下)
課程標準: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學習目標
知識識記: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蘇軾等書法家及其名作
閻立本、吳道子、黃公望等畫家及其名作。
能力培養 通過指導學生欣賞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歷史想象力。
情感教育和價值觀
在欣賞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藝術成就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古代藝術家杰出的創造才華,刻苦的鉆研精神和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一定的藝術作品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通過各類藝術的發展演變以及藝術作品風格特點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藝術創作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系,初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學情分析
重點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張旭、蘇軾等人的書法藝術;
吳道子、范寬、蘇軾、李公麟、張擇端、黃公望、徐渭等人的繪畫藝術;唐代的歌舞。
難點 較準確的講解各類藝術的發展演變及其作品的風格特點,深刻領會藝術作品中的豐富內涵。
上冊書中已學習過文學藝術,學生對如何學習該部分內容已心中有數。因該部分內容欣賞性較強,故學生愿意學習,同時因為該部分內容機械識記性亦較強,且本節課課堂容量較大,故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法 自主探究,多為互動 欣賞討論并重
教學過程
提問上一節課所學過的內容后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
續學習文學藝術,主要從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來了解古代中國人民所創造的輝煌的社會文明 。
導入新課 1、我國文字是有什么發展演變而來的?
2、說出我國文字字體的演變順序。
3、被譽為“書圣”的書法家是誰?他是什么時候的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引入新課:書法藝術到了隋唐時期,呈現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象。
一、書法
⑴ 隋唐的書法
a 學生看書116頁—117頁,回答下列問題
唐朝有哪幾位書法家?他們所擅長的字體分別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
b 師生共同欣賞課本上書法家的作品 ( 生分小組討論作品的不同特點,說出自己特別欣賞哪一個人的字,并就該字體說說自己寫字的不足。讓三個組進行發言。師做總結陳述 )
c 組織學生閱讀張旭和懷素練字的故事,啟迪思考:怎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圣自由發言,師讓學生明確一點:任何藝術上的成功,都離不開堅實的基礎和心志的投入。
⑵ 宋代的書法
a 看書回答問題:宋代的書法有何特點?宋代新書風的代表人物是誰?
b 放多媒體,引領學生欣賞蘇軾的《寒食詩帖》,并閱讀課文對蘇軾的介紹性文字。
c啟迪學生思考課本119頁思考題:蘇軾曾在詩中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義,常謂不學可。”你能理解蘇軾詩的意思嗎?談一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
明確蘇軾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其關鍵就在于創新,大屏幕打出話: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永不衰竭的動力。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⑶ 元代的書法
看書回答: 元代的書法家是誰?他的字體風格是什么?代表作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