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通用3篇)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發布時間:2023-08-20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通用3篇)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篇1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歷史必修ⅲ第七單元第19課的內容,主要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及作用。本課在內容上承接了第三單元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又連接著現實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運用。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必修ⅰ、必修ⅱ學習,對新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及當時的世界格局已經有所了解,已經初步具備了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背景知識。    學生通過第一單元、第四單元的學習對古代中國科技發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經有所了解,這將有助于理解新中國科技發展的原因。[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學生識記新中國在核技術、導彈、空間技術、生物技術以及計算機領域的重大成就;通過列表歸納新中國重大科技成就,培養歸納分析能力;    通過這些成就在生產領域中的運用,學生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進一步探究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列表歸納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內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確各項成就在中國與世界科技發展領域中的地位、意義;    借助多媒體,通過影視資料、圖片等再現歷史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表格分析、影視、圖片等再現的歷史情景,學生認識我國科技成就在許多領域內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培養危機意識,增強使命感、激發為振興祖國發憤讀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及對策]本課重點:    新中國建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本科難點:    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關注科學發展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對策:    指導學生列表歸納新中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其作用和地位;    借助于多媒體,通過歌曲《東方紅》,影視資料“常娥一號衛星發射” 以及大量圖片渲染氣氛、再現歷史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學方法:    列表分析歸納法法、情景再現法、問題探究法學法指導:   列表分析歸納法,迅速有效掌握歷史信息   觀察法,感受歷史情景;   討論、合作探究法,深入歷史問題認識[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課前多媒體播放歌曲《東方紅》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入新中國初步取得科技成就的喜悅中。新課開始首先播放影視資料:10月24日衛星“常娥一號”發射片段,然后和學生一起回憶“常娥一號”動態,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新課學習:一、多媒體打出這課涉及的三個方面,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完成“合作探究一:列出成就,完成表格。合作探究一:    閱讀本課內容,找一找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過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憶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領域時間成就地位、意義核技術導彈空間技術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二、然后教師補充介紹各項成就,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一)核技術方面:選擇“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學生觀察圖片,一個烏云滾滾,一個藍天白云,引導學生探討“合作探究二”: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什么要致力于原子彈等核武器的研究?你怎樣看待核技術的發展?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討論,自由發表意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當時國際上美蘇兩極爭霸,美國敵視新中國,中國和蘇聯關系惡化,中國發展核力量可以打破美蘇對核技術的壟斷,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時也加強中國國防,維護自身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安定的環境。 核技術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緊張和不安,同時也可以維護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經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我們也可以利用核技術為人類服務,造福社會。應該科學的發展、利用核技術。(二)導彈技術方面:重點介紹錢三強、鄧稼先、錢學森三位科學家的貢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生感受新中國科學探索起步的艱難與老一輩科學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兩彈一星”精神。(三)空間技術方面:介紹載人航天工程實施情況。多媒體出示一組照片(神州一號至六號發射照片以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照片),學生感受這一工程的偉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生物技術方面:選擇照片《饑餓的女孩》,引導學生觀察照片,體會透露出的非洲的凄涼、饑慌,認識解決糧食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首要問題。接著出示袁隆平與其研究的雜交水稻,引用數據突出他對世界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的杰出貢獻,體會袁隆平的科研精神、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巨大貢獻。接下來突出中國自1999年參與人類基因研究以來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科學等方面的成就,體會科技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大貢獻,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五)計算機技術方面:圖片展示“銀河ⅰ號”以及曙光系列大型計算機,突出這些高性能計算機對科學研究、人類生產的作用,再次體會科技對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所起的作用,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三、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近代中國科技發展情況,組織學生探討“合作探究三”:為什么在舊中國科技長期落后,新中國成立后,科技事業卻有了突飛猛進的?”學生在討論后,自由發言,最后師生共同總結:社會主確立義制度的確立,為科技事業發展創造了前提;黨和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和正確決策,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保證(“兩彈一星” 戰略決策;“863計劃”; “星火計劃”; 載人航天工程戰略決策 );優秀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業中的開拓創新和無私奉獻(錢三強 ;鄧稼先 ;錢學森) ;  ……等等。教師補充介紹“863計劃”、“星火計劃”,學生了解更多國家科技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增強學生的關注科學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進一步鞏固解決兩大難點。“863”計劃:1986年3月3日,王大珩、 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的高科技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后經中共中央、國務院組織的專家論證批準了《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稱為“863計劃”。 “863計劃”從國情出發,從長遠考慮我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充分分析發達國家的高技術優勢,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15個主題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 “863計劃” 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水平,增強了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實力,使我國在當今國際競爭十分激烈的主要技術領域有了自己的陣地。同時,通過及時推動階段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技術輻射, “863計劃”為我國的生物工程、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農業發展、企業技術改造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星火計劃”:      1985年5月22日,國家科委向國務院提出了《關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項目促進地方經濟振興的請示》。在請示中,國家科委把這一促進地方經濟振興的開發計劃,簡稱為“短、平、快”項目,并擬名為“星火計劃”。“星火計劃”的宗旨是:把先進適用的技術引向農村,引導億萬農民依靠科技發展農村經濟,引導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促進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截至1995年底,全國共組織實施星火計劃項目66736項,覆蓋全國85%以上縣;已經完成的星火項目為35254項,占立項總數的52.9%;星火計劃總投入為937.6億元。1995年全國星火計劃實現產值2682.7億元,實現利稅473。9億元,創匯88。9億美元。提高了鄉鎮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推動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星火計劃實施還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關注。小結:多媒體返回本課目錄,帶領學生回憶新中國在三個方面五大領域內所取得成就,要求學生把握住這些重點內容。教師提出希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希望同學們能以老一輩科學家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為中國將來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板書設計]一、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地位、意義領域時間成就地位、意義

  核技術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美蘇核壟斷,維護了世界和平20世紀90年代秦山、大亞灣核電站建成累計各發電260億和1500億千瓦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導彈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1960年仿制進程導彈成功我國國防力量進一步加強1964年自行設計的中進程導彈試驗成功

  空間技術1960年我國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奔向太空賣出第一步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

  至xx年成功研制12種不同型號系列火箭,發射70多顆國內外衛星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xx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行世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xx年“神舟”6號載人航天飛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生物技術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1973年雜交水稻“南優2號”;研制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1999年參與人類基因研究在改良品種、治療重大疾病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計算機技術1983“銀河ⅰ號”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計算機,此后越來越多高性能計算機出現,技術已居世界先列二、         新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的原因:1、社會主確立義制度的確立,為科技事業發展創造了前提;2、黨和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和正確決策,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保證(“兩彈一星” 戰略決策;“863計劃”; “星火計劃”; 載人航天工程戰略決策 );3、優秀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業中的開拓創新和無私奉獻(錢三強 ;鄧稼先;錢學森) ;  4、……等等。鞏固練習:多媒體打出練習題,鞏固本課重點知識。[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轉變教學方式,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教學設計就是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設計而成的,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可取的地方:一、重新整合教材內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現,且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填寫,能迅速突破重點。二、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課堂教學,突破難點,又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應該是歷史教學的本質所在。三、在導入中結合了現實,注意課堂氣氛的渲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圖片,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當然,在教學實踐中也有些不足,如沒有照顧到基礎知識、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使得有少部分學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在實踐中將會注意分組,由學習能力相對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學生,真正實現合作而有效的學生自主學習。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篇2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學目標】     目  標內   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科技戰略的發展四、五十年代的科技規劃;六、七十年代的科技發展;八、九十年代的科技發展通過學習科技戰略決策與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聯系,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的正確性。通過學習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了解對科技發展的決策與科技事業的進步之間內在聯系及人才對科技發展所起的突出作用。問題探究歷史比較概括闡釋情境再現通過建國以后科技成就的認識,了解中國科技的領先和差距,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增強學生的使命感,激發學生為祖國振興發奮讀書的志向。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兩彈一星”及載人航天袁隆平與雜交水稻袁隆平與雜交水稻【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一、科技戰略的發展1.四、五十年代的科技規劃2.六、七十年代的科技發展3.八、九十年代的科技發展二、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兩彈一星”2.載人航天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重點:863計劃、“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難點:科技戰略的發展的側重點;雜交水稻 【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進行,在具體授課方式上可多采用問題比較法、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進行教學。最好結合圖片和錄象資料進行講述,把抽象的史實具體化,形象化,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從感知歷史中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發現問題中,在探究學習中,學會學習,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導入新課】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創造了輝煌燦爛、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國,中國的科技水平遠遠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開始了民族振興的偉大歷程,我國的現代科技事業也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你知道“863計劃”?你知道“星火計劃”?你知道“火炬計劃”?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將會對我國建國以后,科技的發展脈絡有一個比較完整、清晰的認識,由此導入新課。【講述內容】一、科技戰略的發展1.四、五十年代的科技規劃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主要的表現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后概括指出:1949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制定科技發展規劃。1956年制定實施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遠景規劃(即《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和“十年規劃”(即《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指出:迅速壯大我國的科學技術力量,力求某些重要的和急需的部門在十二年內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建設中許多復雜的科學和技術問題能夠逐步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決,作到更好更快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兩個規劃的實現,使我國科學技術有了較全面的發展,為我國科學技術現代化奠定了基礎。2.六、七十年代的科技發展“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遭受嚴重破壞,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78年“文革”以后,我國的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78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制定了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鄧小平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得到重視,知識分子政策得以落實,我國科技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3.八、九十年代的科技發展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當前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在運行機制方面要改革撥款制度,開拓技術市場,克服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學技術工作,國家包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病;在對國家重點項目實行計劃管理的同時,動用經濟杠桿和市場調節,使科學技術機構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和自覺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活力。科技體制改革由此全面展開。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講話:“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這兩個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新的經濟體制,應該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體制。新的科技體制,應該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體制。雙管齊下,長期存在的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有可能得到比較好的解決。”以此為指導,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現代經濟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高新技術的優勢。為此,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競相制定本國的高新技術發展規劃,確定本國的高新技術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1983年美國制定了“星球大戰計劃”;1984年日本提出了“振興科技政策大綱”;同年前蘇聯開始實施“科技進步綜合綱要”;1985年西歐18個國家聯合出臺了“歐洲尤里卡計劃”。發達國家的高科技發展計劃,世界范圍掀起的新技術革命,這是自鴉片戰爭140年來最深刻的挑戰。這一局勢引起了我國科學家的高度關注。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等四位科學家于1986年初聯名向國家最高領導提出“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該建議立即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隨即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組織全國各方面著名專家數百人,自1986年3月開始制定中國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規劃(“863計劃”由此得名)。各領域專家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復論證,提出了《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即“863計劃”。該綱要提出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七個高技術領域的十幾個主要項目的研究發展重點和目標。1987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這一綱要,并決定從1987年開始實施。與此同時國家還制定了依靠科技振興地方經濟的“星火計劃”和探索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起步和發展的新路子,點燃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火炬計劃”。1995年,黨和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推動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新階段。21世紀初,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差距明顯縮小,60%以上的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二、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1.“兩彈一星”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敵視中國,想要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我黨第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果斷做出了發“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以打破美國和蘇聯等國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和蘇聯的核壟斷,對鞏固國防,維護中國的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在核科學的發展中,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為人類造福的一貫立場。在使用核技術方面,相繼建成了秦山核電站和打亞灣核電站,積極利用核能為人類造福,為社會發展盡力。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全部工程驗收合格,并投入商業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靠自己的力量建成核電站的國家之一,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于1953年開始,經過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工業部門,科學技術事業也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期間包括火箭專家錢學森在內的大批優秀科學家紛紛從海外回國,也為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創造了重要條件。1955年11月底,剛剛回國的錢學森去東北重工業基地參觀,第一站到達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見到錢學森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錢學森反問道:“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1956年10月,在聶榮臻的提議下,中國政府建立了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出任院長。第五院在進行導彈研制過程中,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并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1960年11月,中國依照蘇聯p-2(v-2的改進型)導彈圖紙制造的第一發“1059”近程導彈在西北導彈試驗基地發射成功,導彈飛行了550千米,彈頭命中目標區。當晚基地舉行了慶功會,聶榮臻在會上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了中國自己制造的導彈,這是中國軍備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后,戰略中程導彈被列為中國導彈發展的重點,首先上馬的是一個近中程的過渡型導彈——東風2號。1966年10月27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東風2號甲和核彈頭的兩彈結合試驗。導彈飛行正常,核彈頭在預定的距離精確的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完美的蘑菇云從目標區升起。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實用型導彈核武器。中國整個導彈計劃的發展,為航天運載火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多種運載火箭都是在此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且在發展導彈的過程中,還發展了多種空間微小發送機,并使固體火箭技術逐漸成熟,同樣為中國航天運載器和航天器的研制做出了巨大貢獻。從1960年11月中國第一枚中國自行研制的火箭發射成功到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ⅰ號的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能力的重要標志,在經濟、政治、軍事和科學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我國的航天技術自70年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去到回”的兩次跨越之后,在80年代又實現了“從動到靜”的第三次跨越。從而使中國成為國際上同時具有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三個空間技術強國(美、俄、中)之一。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試驗同步通信衛星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于月16日成功地定點在距地3.6萬km、東經125度赤道上空,圓滿完成了各種通信、電視轉播試驗。1986年和1988年中國又連續成功地發射了3顆實用通信衛星,為中國的廣播電視、通信、教育等做出了貢獻。靜止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也使“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一舉成名,為其投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1988年9月7日中國采用液體推進劑的“長征四號”三級運載火箭成功地將自行研制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90年代,中國的系列衛星試驗已進入應用階段。1992年4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e”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兩顆“澳星”分別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標志著我國的運載火箭和衛星發射技術已進入商業應用階段。2.載人航天中國在“兩彈一星”之后,不斷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在核科學和空間技術上碩果累累,已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1992年我國做出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從1999年起“神舟”號飛船經過4次成功的無人飛行后,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成為世界航天大國。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這將有效地提升中國航天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大大縮小中國與這對于推動中國高科技的發展,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意義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索水稻增產新途徑是擺在農業科技人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20世紀50年代末的浮夸風和大躍進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60年代罕見的自然災害,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饑餓像一個幽靈,窺視著中華大地,以農業為基礎的古老的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從1964年起,袁隆平開始著手雜交水稻的研究,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發明的"燦型雜交水稻"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為此,他不僅獲得了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也獲得了八個國際性的大獎。國際上甚至有人認為,他的發明是繼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世界上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但是他卻說:"我們要從零開始,向新的目標前進。"當今的中國,有一半的水稻種植面積和60%的水稻產量來源于雜交水稻。推廣雜交水稻,使過去每公頃產量只有4500多千克的水稻產量增加到7500多千克。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91年有個統計數據,當時雜交水稻在全世界種植的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10%,總產量占20%。這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而創造這個奇跡的最杰出代表就是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世界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xx年袁隆平獲得第一屆中國國家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課后研討】鄧小平曾說過:“世界在變化,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也要隨之而變。過去把自己封閉起來,自我孤立,這對社會主義有什么好處呢?歷史在前進,我們卻停滯不前,就落后了。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原則,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為此就必須開放。否則,不可能很好地堅持社會主義。拿中國來說,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面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讀到此段話,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在班里組織一次研討會,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思路:當今世界需要一個開放的意識。要不斷吸取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就要緊跟世界新科技的步伐。這樣才能逐漸縮小自己的差距,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迎頭趕上。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封閉只能導致科技的落后。【本課小結】建國以來我國的科技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科技發展戰略的提出,到“兩彈一星”成功,再到載人航天事業世人矚目,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和高瞻遠矚。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是新中國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國科技事業的輝煌成就。航天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國防實力。我國的航天科技從無到有,成功研制出了長征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和導彈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兩彈一星”成功到載人航天事業所經歷的成功歷程,反映了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載錄了一個在歷史大跨越中自信與豪邁,印證了一個偉大正在實現偉大騰飛的光輝歷程。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篇3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中國科技發展歷程:古代輝煌—近代衰弱—新中國振興兩條線索:1、明線:從核研究、航天技術、農業新品種研究、計算機應用、生物技術五方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2、暗線:新中國成立后對黨和政府發展科技的戰略決策。 這兩條線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決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個重要保證。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課標要求: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兩彈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術的新成果;“神舟”5號載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優2號;袁隆平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雜交稻對人類的貢獻用能力目標:正確理解黨和政府的戰略決策與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聯系: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探究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精神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樹立為報效祖國而奮發學習的志向;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培養“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學重點:建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教學難點: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資料分析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     教出時間:xx年11月   日---   日  總第   課時教學過程:出示科技一覽表,學生看書完成領域時間成就意義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計算機生物技術一、新中國科技發展概況【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兩個問題:1、新中國科技發展的原因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為我國科技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b黨和國家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制訂了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c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d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及科教興國戰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儲備;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2、主要領域核研究、航天技術、計算機應用和農業新品種研究1956年將原子能、火箭、電子計算機列為發展重點1963年部署原子彈、導彈、氫彈的研究實驗,安排人造衛星的研制;1986年“863計劃”及以后的“星火計劃”二、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1、“兩彈一星”

  (1)決策:發展________,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即“兩彈一星”。

  (2)背景及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果斷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即“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以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3)成就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和蘇聯的核壟斷1964年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導彈實驗成功加強了國防力量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世界第五個)

  〖課中練〗(1)我國第一顆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義有:①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③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建國初黨中央作出發展“兩彈一星”戰略決策的根本目的是:

  a 維護世界和平     b 發展核能源,緩和電力供求矛盾

  c 打破美蘇核壟斷     d 維護國家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和平環境

  (3)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加強,打破美國、蘇聯核壟斷的事件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載人航天技術a.決策: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研制計劃。這是中國在世紀之交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b.成就:從1999年起,“神舟”號飛船在經過4次無人飛行成功試驗后,于xx年10月15日,“神州”5號飛船載人(楊利偉)航天飛行成功      xx年10月12日,“神州”6號飛船載人(費俊龍、聶海勝)航天飛行成功xx年“神州”7號飛船載人(        )航天飛行成功

  c.影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56年,中國制定了xx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把火箭和噴氣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同年建立了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1958年把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列入國家科學規劃,組建機構開展空間物理學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開展星際航行的學術活動和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中國航天事業在創業之初經歷了經濟上、技術上的種種困難,經過艱苦奮斗,終于在1960年2月發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試驗火箭,同年11月又發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運載火箭,1964年6月發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運載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遠程運載火箭,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68年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次發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成了繼美、蘇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運載火箭把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地球軌道,1982年10月從水下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1984年4月,發射了一顆對地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4月16日衛星定點于東經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共發射了1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時5時30分,載著“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的“長征”四號火箭發射成功。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天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后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此后,又進行了三次無人飛船的飛行。通過一系列航天活動,中國建立了各類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設備和測量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基地,建成了能發射近地衛星和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擁有光測、遙測和雷達等多種跟蹤測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發射場;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臺站和測量船構成的衛星測控網,造就了一支富有經驗的航天科學技術隊伍,從而有能力不斷開拓航天活動。xx年10月15日,“神舟”5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升上太空,21小時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三、袁隆平與雜交水稻1、南優2號的選育(1)1973年,他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這種水稻單產一般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2)xx年,他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今天中國水稻種植面積中,約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產品,每年生產的稻谷可以多養活6000多萬人。xx年,袁隆平領導的超級雜交稻項目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種方面提前一年實現了大面積畝產超過800公斤的目標,這意味著每年又可以多養活7500萬人。那你們知道袁這三個字值多少錢呢?580萬。1999年,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股票1999年12月份上市,已發行a股5550萬股。而隆平高科這個品牌,價值1008.9億元。而袁這三個字值580萬。這就體現我門這個時代的特征:知識經濟時代。有知識,就有可能把知識轉化為經濟。2、雜交水稻選育的意義(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2)他選育出的雜交水稻不僅大大提高了中國的水稻產量(3)也被認為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還聘請袁隆平為首席顧問,為一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袁隆平多次獲得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探究】出示下面兩則材料材料1:愷文·卡特拍攝的《饑餓的女孩》。畫面沒有一點悅目之處,干枯的土地,一個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緊盯著這個孩子、急不可耐要撲向“獵物”的兀鷹。愷文·卡特用一張照片向人們展示了整個非洲的絕望。材料2:當1967年比夫拉戰爭導致了大規模饑荒和大量無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饑荒第一次被報道。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被震驚了:干癟的乳房猶如枯萎的梨,含在一個骷髏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實早已沒有奶水。為了安慰孩子的饑餓,母親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饑餓是來自身體的摧殘,但這些照片中的悲慘情景卻直逼人心,拷問著讀者的靈魂。材料3:當代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思考:1)材料1、2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嚴重問題?(饑餓和糧食問題)2)材料3中,中國農民為什么那樣說?(鄧小平在全國實行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產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3)據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義?(雜交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其在世界范圍的推廣,也有助于解決世界性的饑餓問題)四、計算機和生物技術的發展

  1、計算機技術(1)背景:1946年,美國研制出世界第一臺大型電子計算機。(2)開始: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了計算機研制工作。(3)成就:1983年,中國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定名為“銀河一i號”。(4)地位:此后,越來越先進的銀河系列計算機在十幾年間先后問世,表明中國的高性能巨型計算機研制技術已經居于世界前列(5)意義: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

  2、生物技術

  (1)成就: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中國還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的研究,到20世紀末,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意義: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貢獻【探究】建國以來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義?a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穩定的和平環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c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d振奮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探究】從背景、戰略重點和成就等方面總結一下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階段時間 背景戰略重點重要成就一新中國成立~文革 1、國際環境惡劣:美國敵視中國;中蘇關系惡化。2、為了鞏固國防、維護安全。 重點發展“兩彈一星”,加快國防科技的發展方針  “兩彈一星”二 文革后,特別是1978年以來 國內: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科技現代化成為首要任務。國際: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激烈。 強調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發揮科技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計算機等高科技方面,與世界整體差距明顯縮小。

  列舉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國以來,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時間成就地位、意義核能技術1964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打破了美國、蘇聯等國的核壟斷,加強了中國的國防能力。我國由此跨入核國家行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有力維護了世界的和平。1964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1984——1994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標志著中國核工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我國軍轉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地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航天技術1970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99神舟號飛船4次無人飛行成功xx年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飛行(楊立偉)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成為世界航天大國。楊利偉也成為中國航天歷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生物技術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時代1973年袁隆平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二號不僅大大提高了中國水稻的產量,也為世界農業科技作出重大貢獻,被認為有助于解決為倆世界性饑餓問題。20世紀末相繼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合計劃中基因測序任務和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序列圖。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貢獻。計算機1983年巨型計算機“銀河-ⅰ號”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1993年巨型計算機“銀河-ⅱ號”

  一、本課測評: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案提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在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高能物理、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諸多領域,已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具體科技成果主要有:1.“兩彈一星”的開發研制取得巨大成功。2.在“兩彈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取得進一步的發展。3.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成功。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

  二、學習延伸:你同意哪種觀點,請說出理由。

  思路引領:核技術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緊張和不安,同時也可以維護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經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我們也可以利用核技術為人類服務,造福社會;中國發展核武器的背景和對核科學的一貫立場。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通用3篇) 相關內容:
  •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教案(通用2篇)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教案課標要求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2)了解、詩,詞、歌、賦等各種不同...

  • 輝煌燦爛的文學教案(通用3篇)

    課標要求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2)了解、詩,詞、歌、賦等各種不同的知識內容和形式,知道和...

  • 走進生活學語文——《學會查“無字詞典”》實錄片段(精選17篇)

    [案例]三年級(蘇教版小語六年制第五冊)(出示句子:“看來要想真正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要會查有字的詞典,還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哪!...

  • 第20課 文學藝術(通用2篇)

    課程標準: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樣式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 文學藝術(精選12篇)

    教學設計示例文學和藝術重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歐洲繪畫藝術流派;貝多芬難點:學習內容份量過重,知識過于繁雜。如何體現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教學過程一、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運動時期文學1.古典主義文學指導學生看書上有關古典...

  •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通用2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學、美術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辨別啟蒙思想,能將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響曲》“對號入座”能力訓練過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討論列寧為什么稱贊托爾斯泰是“...

  • 走進生活學語文——《學會查“無字詞典”》實錄片段(精選16篇)

    [案例]三年級(蘇教版小語六年制第五冊)(出示句子:“看來要想真正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要會查有字的詞典,還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哪!...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文學獨白,傳課文之情(通用17篇)

    湖北鐘祥市長壽路學校 郭慧 講課時的文學獨白,是指在文章講解的精妙處、關鍵處,講解者情到高潮難以自禁的一篇簡短的演講。它可以把課文中的感情、講解者的感情、學生的感情三者融為一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師...

  • 文學藝術(精選14篇)

    教學設計示例文學和藝術重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歐洲繪畫藝術流派;貝多芬難點:學習內容份量過重,知識過于繁雜。如何體現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教學過程一、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運動時期文學1.古典主義文學指導學生看書上有關古典...

  • 《語言與文學》(精選10篇)

    (設計A)教學過程1.測覽課文,完成練習一通過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后,即布置學生閱讀“分論”部分。在示范填寫練習一“詞匯”部分空格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繼續完成練習一的其余空格,以達到梳理課文、把握作者主要觀點的目的。...

  • 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精選4篇)

    【考點一】了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理解其出現的背景(1)19世紀浪漫主義的代表: 法國:《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2)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也稱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法國:巴爾扎克小說集《人間喜...

  •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精選14篇)

    讀《南京長江大橋》一文,為同學們觀察景物,生動地描寫景物提供了學習的范例。那么,作者是怎樣把大橋描寫得生動具體的呢?1.按觀察順序,條理清楚地描寫景物。...

  • 《語言與文學》教學設計(精選9篇)

    《語言與文學》教學設計示例 (設計A) 教學過程 1.測覽課文,完成練習一 通過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后,即布置學生閱讀“分論”部分。在示范填寫練習一“詞匯”部分空格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繼續完成練習一的其余空格,以達到梳理課文、把握作者...

  • 第2課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

    第2課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課標要求】了解伏爾泰等人的基本主張,初步認識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知道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說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兩幅名畫的作者和藝術風格;知道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初步理...

  • 隋唐五代文學緒論(2學時)教案

    緒論(2學時)教學目的:了解唐代文學繁榮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及發展概況。重點:唐代詩歌發展概況喝分期。難點:詩歌的律體特點。第一節 隋唐五代文學概況統一的大帝國,在前朝文學的基礎上,合南北文學之兩長,出現了文學大繁榮。...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 超碰色偷偷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高潮久久久久久 | 国产免费一级一级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gif |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 95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 | 久久国语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 少妇大叫太大太深受不了 |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久网址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中国毛片直接看 | 98涩涩国产露脸精品国产网 | 2020日日夜夜噜噜噜com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欧美一级免费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 99热r|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可以免费看的毛片 | 三年成全免费高清看西瓜 | 九九热精彩视频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 中文字幕制服 | 97视频一二区 | 少妇被強暴到高潮 | 国产精品九九 | 九九热在线精品 | 全黄a免费一级毛片人人爱 亚洲精选国产 | 日韩天堂在线 | 内射高潮享受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成人网址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