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文學藝術(上)
凍死骨)。王維的詩寧靜恬淡,以優美的田園山水詩聞名。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主張反映現實生活(“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宋詞
1、請學生朗讀柳永的《雨霖鈴》、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結合教材,分組討論“三位詞人的寫作風格”(課件展出柳
詞多寫離愁別緒,風格婉約;蘇詞縱論古今;辛詞多金戈鐵馬,皆風格豪放。)課件展示:想想看,在現代人的詩詞里,有蘇軾、辛棄疾這種豪放風格嗎?能不能舉例說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課件展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反映了什么歷史
事件?對“一時多少豪杰”一句,請學生舉出三個以上的豪杰(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
4、請學生課外搜集有關 “蘇軾與密州”(諸城),(教師提示
《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元曲
關漢卿的《竇娥冤》: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關漢卿及代表作,
教師強調他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與英國的莎士比亞齊名。
明清小說
1、結合明清政治經濟發展狀況,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明
清時期,小說這一文學形式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地位,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明代,工商業得以進一步發展,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要求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能在文學中得到反映)
2、請閱讀過這四部長篇小說或連環畫的學生講述這四部小說
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情節或片斷,并嘗試概括其思想性、藝術性。
3、教師對四部小說進行總結分析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長篇歷史小說,善于表現大量歷史
事件,寫人物各具性格,提醒學生注意歷史事實與小說演義的區別。《水滸傳》應明確此書的作者,至今尚無定論,它揭示了當“官
逼民反”的社會現實,挖掘了產生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和黑暗。
《西游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通過神魔斗爭的故事,
曲折反映了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紅樓夢》代表了古典長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以賈寶玉、林
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中心,聯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具體解剖了封建社會后期衰敗的過程及原因,向人們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小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我國古典文學發展的幾個高
峰,我國古代文學領域、名家名作燦如星斗,值得我們吟詠誦讀,從中獲得生動的史實材料,吸取豐富的精神養料。
課堂練習
1、中國是詩歌的王國, 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
峰,詞興起于 代,至兩宋達繁盛, 是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元代文藝以 最為光彩奪目,其中 最負盛名,他的代表作是《 》,明清時期, 十分興盛。
2、材料分析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