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用法2
7. 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李若水認為高俅敗壞軍政,以致金人入侵,應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祿的等級,而不應循常習故,用隆重的禮節為他治喪。皇上當即接受他的意見,不再為高俅掛服舉哀。
b. 金人邀請宋欽宗出郊,卻又中途變卦,逼欽宗改換服裝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堅守氣節,大罵金人,雖慘遭毒打,仍未動搖自己的忠心,并以絕食對金人的誘降表示抗爭。
c. 李若水不愿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嚴詞拒絕了仆人要他屈從金人的勸說。但又流露出對父母的牽掛,要仆人轉告兄弟慢慢地稟告父母,不要驚嚇了老人。
d. 粘罕誘降李若水遭到失敗,于是下令殺掉他。李若水義無反顧,罵不絕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噴血痛罵,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頸斷舌而死,景象十分慘烈。
【試題答案】
第1題:(答案b)
解題思路: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閱讀文言文,應當有整體意識。讀完全文可知,這段文言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李若永:一是他的籍貫、官職;一是高俅死后他不顧列代朝制,勸阻皇帝按“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的罪責論名分;一是在強敵金人面前不顧生死,大義凜然的膽識。這樣,為解答以下幾題就打下了基礎。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實詞在文中的含意,能力層級是b級。除了a中的“靖”字作“平息”義解釋課本沒學過,其他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都學習過。但只要將“非所以靖公議也”的前后文字認真讀一遍,“靖”作“平息”講是能夠確定的。c和d項中的“覲”字和“職”字在《譚嗣同》和《出師表》中分別出現過,作“拜見”和“職分”解釋在文中是正確的。“金人曳出”中的“曳”字,中學課文也學過,作“拉”或“拽”解釋,這是容易判斷的。即可斷定正確選項是b。
第2題:(答案c)
解題思路:
這道題考查的是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也是b級。
① 句“俅以幸臣躐躋顯位”中的“以”字是介詞,有“憑借”的意思。② 句“得全首領以沒”中的“以”字是連詞,相當“而”的用法。③ 句“扈從以行”中的“以”作連詞用,也相當“而”字的用法,連接狀語“扈從”和中心詞“行”。④ 句“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中的“以”字是介詞,是“用”的意思。由于選項的設置是將①和④作比較,②和③作比較,可斷定②和③是相同的,據此排除b、d兩項。①④兩句中的“以”字雖然用法相同,都是介詞,但意義不一樣,即可排除a項。
第3題:(答案b)
解題思路:
這道題考查的和16題一樣,也是實詞在文中的意思。但區別是:16題是單音詞,18題是復音詞。考查的能力層級為b級。
a項中的“故事”是古今義實詞,高中課文《六國論》“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與它的意思一樣,都當“先例”的含意。c、d兩項容易,不難排除。只有b項“全首領”有一定的干擾,如果不加分析,講成“保持高位”似乎還可以。但只要細讀全文,可以發現李若水是在向皇上勸諫,說高俅“其罪當與童貫等”,意思是對他的判罪應當和童貫一樣。稍有知識的考生知道,童貫是北宋的宦官,徽宗時與蔡京互相勾結,欽宗時被處死。由此可見,“全首領”是說他保全頭沒有被殺。其實“全首領”的用法與《五人墓碑記》中的“保其首領”的意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