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考點歸納常見20個文言虛詞例釋復習教案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
2.相當于“暫且”“姑且”。例如: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且臣少仕偽朝(《陳情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二、作連詞
1.表并列,可譯為“一邊……一邊……”“又……又……”“又”。例如:
河水清且淺。(《迢迢牽牛星》)
2.表讓步,可譯為“況且”“尚且”“還”。例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報任安書》)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與妻書》)
3.表轉折,可譯為“然而”“但是”。例如: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4.表遞進,可譯為“而且”“并且”。例如: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五人墓碑記》)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然】
一、作代詞,相當于“這樣”“如此”。例如:
車柔使之然也(《勸學》)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二、作連詞
1.表轉折,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
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2.“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翻譯為“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然”還常與“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翻譯為“那么”。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三、作助詞,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等。例如:
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四、用在形容詞、副詞、擬聲詞之后,作為詞尾,譯為“地”“……的樣子”。例如:
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逍遙游》)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其聲嗚嗚然(《赤壁賦》)
【若】
一、作動詞
(1)像,好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作代詞,用于第二人稱,可譯為“你”“你的”。例如:
若入前為壽(《鴻門宴》)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三、作連詞,表假設,可譯為“假如”“如果”。例如: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燭之武退秦師》)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
【所】
-、作名詞,處所。
某所,而母立子茲(《項脊軒志》)
二、作助詞,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人”“……的事”“……的地方”等。例如: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也(《逍遙游》)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財物無所取(《鴻門宴》)
古所就不若彼也(《論毅力》)
三、組成固定結構“所以”。主要用法有兩種:
1.表示手段或憑借,譯為“用來……的東西”,“……的憑借”。例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譯為“……的原因”等。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