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表現手法”鑒賞教案 1復習教案
9.對比
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10.照應
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此外,常用的表現手法還有象征、對比,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欲揚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曲筆逆筆,等等。
二、例題分析
例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詩,閱讀后回答問題。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1)這首小詩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詩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潔、芬芳、報春(答對2點即可);(2)襯托,以冰雪林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之高潔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達作者的理想追求。(對2點即可)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6分)
憶昔 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西園公子:曹魏時,曹丕、曹植為公子時曾居“西園”,在此夜宴文士。 ②無忌:戰國時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傳是南國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詩《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⑴這首詩巧用典故,語涉雙關,以頸聯(五、六兩句)為例,就其中一種手法做簡要分析。(3分)
⑵“夕陽唯見水東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答案:⑴詩人把諷喻唐末王孫貴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這些歷史上值得稱道的風流人物身上,這是用典;詩人用傳說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諷喻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艱難,深寓“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學生答此題,不必求全。上述各點可任選,意思對即可。鼓勵有創見的賞析。
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對唐王朝頹勢難挽,行將覆滅的悲傷。(從作者個人角度回答,抒發了身世滄桑之感,亦可。)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 季節的一種 氣氛。(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