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經濟生活》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幣值的大小與商品價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計算此題分兩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XX年1單位m商品的價值總量,XX年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就是1+50%,價值總量沒有改變,所以XX年1單位的m商品的價值量為15÷(1+50%)=10;第二步,該國貨幣貶值20%,既過去1單位的貨幣價值,在現在僅為1-20% =80%,用貶值前的貨幣去表示m商品的價格為10元,貶值后的貨幣用來表示m商品的價格,如果把其設為x,則80%x=10 有x=12.5 綜合式為 15÷(1+50%)÷(1-20%)=12.5。正確答案應為b。 2、(文科綜合四川卷第24小題)假設某國XX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XX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它條件不變,則XX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解析】此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有: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總額的關系,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如果把XX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100億元看成一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其它條件不變,XX年勞動者數量增加10%,即為m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增加10%,使用價值總量為1+10%,則XX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100億×(1+10%)=110億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m商品的價值總額不變,但m商品數量增加10%,即現在的數量為1+10%。把110億元看成1單位商品價格總額,則1+10%個單位的m商品的價格總額為110億×(1+10%)=121億元。即m商品在XX年的價值總額=100億×(1+10%)=110億;價格總額=100×(1+10%)×(1+10%)=121億。正確答案應為c! 3、(文科綜合北京卷第33小題)XX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XX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解析】此題相對于全國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題考查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及其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把1元看成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25%, 即商品數量為1+25%,價值總量依然為1元,則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元÷(1+25%)=0.80元。正確答案應為b! 4、(文科綜合寧夏卷第12小題)某國XX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XX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它條件不變,則XX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 ) a、110億元 b、120億元 c、130億元 d、132億元【解析】參看例2便可得出正確答案為a。 5、(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題)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XX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XX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XX年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