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一)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②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公有制范圍內的工資、獎金和津貼,農村家庭承包經營所得屬于按勞分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受企業的經濟效益制約。
③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a、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國家的保護。b、按生產要素分配分配,是指憑借勞動、資本、土地、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c、公有制經濟中對勞動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制度中取得的各種收入。
④ 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確立的依據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首先,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其次,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才能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最后,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才能激勵人們更有效地使用生產要素,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
⑤ 在個人收入分配中,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級分化。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私有財產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與生命權、自由權稱為公民三大基本權利。
②意義:這將有利于鼓勵人們積累財富、增加投資、擴大生產,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繁榮昌盛。
③ 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資源配置方式 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方式、手段有兩種:計劃即宏觀調控和市場。其中,市場的調節起基礎性作用,國家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的不足和缺陷。
(2)市場調節:即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供求、競爭等信號和自身的生產經營條件自主地決定擴大或減少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需求。市場是自發地調節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配置的。
(3)市場經濟
①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②市場經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自發地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引導企業按照社會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并且可以對商品生產者實行優勝劣汰的選擇,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③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等一般特征。市場經濟的平等性:一是指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地位的平等,二是指在市場交換中必須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從根本上說這種平等性是由價值規律的作用決定的,平等性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和前提。市場經濟的競爭性:是指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這種競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質量等各個方面,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競爭對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形成外在的壓力,會促使企業不斷改進技術,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并實現優勝劣汰。充分的市場競爭可以保證價格變化的靈敏性,使供求關系盡快得到調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所以競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但不正當競爭,則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需要政府加強管理和調控。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是指社會經濟運行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經營者的經濟活動要依法進行。健全的法制是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的依據和準則。法制性是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保證。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是指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反對地區、國家之間的封鎖割據。開放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實現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才能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也才能使競爭機制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發揮作用。所以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市場經濟一般特征的各種表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受到損害,其他方面也是難以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