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經濟生活第一輪復習教案2
在對外活動中,出口可賺取外匯,進口需要支付外匯。發展對外貿易的關鍵在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外匯儲備:是外匯的積累,主要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和償還對外債務。
a不能認為外匯儲備越多越好。
b正確看待我國過多的外匯儲備
利:①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對外清償能力,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對外信譽,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貨幣的信心(“信用證”);②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和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穩定器”);③有利于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雄厚的資金保障(“護航船”)。
弊: ①不利于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在宏觀經濟過熱的時候,外匯儲備的增加很可能推動貨幣的過多投放,從而加劇通貨膨脹壓力。)(講解:外匯儲備是央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供大于求時買入外匯而形成的。由于央行買入外匯必須投放等值的人民幣(稱為外匯占款),因此,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意味著外匯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在高速增加,推動了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會引起投資擴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資產泡沫等問題,并增加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最終影響到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②不利于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會引起國際上對我國貿易狀況和人民幣幣值的高度關注,容易誘發爭端)
③不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講解:由于外匯占款已成為貨幣發行的“主渠道”,長此以往,會出現創匯較多的東部地區資金多、創匯較少的中西部地區資金少,創匯較多的第二產業資金多、創匯較少的第三產業資金少等現象。)
對策:①調整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②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合理引導外資投向;③繼續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⑤完善儲備經營管理,增加儲備資產收益。
(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
(六)、正確對待貨幣
1、貨幣被崇拜的原因: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金錢)。
2、貨幣并不神秘,不應盲目崇拜:
①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③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
3、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三、誤區點撥
1.商品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聯系)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3.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有價值)
4.金銀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金銀是自然物,貨幣才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5.通貨膨脹必須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不一定會引起通貨膨脹)
四、練習講解
學生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