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本框題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四之《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節內容。主要內容是學習發展的觀點,包括了解發展的普遍性,結合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的有關事實,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處在變化發展中;把握發展的實質,說明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從而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二、 學生分析
高中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求知欲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們涉世不深,對事物的認識易出現偏激和偏差,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因此,若沒有正確引導,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
三、 設計思想
本課力爭在教學過程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堅持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通過設置具體的教學情景,以循循善誘的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懂得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了解發展的普遍性,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
(2)通過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判斷是非正誤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探究法、討論法、分析法,創設具體的情景作為載體,總結分析哲學道理,使哲學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學道理過程化、自主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辯證法的思想,并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發展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發展的實質
2、難點:區分運動、變化和發展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框題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古時,荊人欲夜襲宋國,先派人在白天測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間徒步過河。結果卻溺死千余人,夜襲計劃失敗。
多媒體連續播放多幅畫面。包括動植物演化過程的圖片、人類進化的圖片;人類生產工具的演變、人類進步的階梯示意圖;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人類對機器人研究的深化。
(一)、發展的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所說的發展的普遍性包括三個層次: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課堂探究:①從生命產生到人的出現,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它說明了什么? ②你認為人類的體質還會發展嗎?
1、 自然界是發展的。
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運動過程中。自然界的發展是由物質世界的相互聯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