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考點備考專項復習
作用 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體現共同富裕原則,吸收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積累和稅收 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可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動作效率,擴大公有制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2)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4.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注意:
公有資產占優勢是就全國而言,某些地區或產業的公有資產不占優勢,并不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有質的優勢。優勢不能簡單地為數量的優勢,如比例。
補:如何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為了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2)必須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5.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注: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的
從區別來看:公有制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只是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為主體不等于國有經濟為主體。當前國有經濟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個公有資產仍占優勢,所以不會改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從聯系來看: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正是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之一。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才能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6.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含義
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資投資部分
特點 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以手工勞動為主,規模小、投資少、設備簡單、經營靈活 存在雇傭勞動。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 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管理方法先進
地位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擴大社會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展生產和灌中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勞動者就業,增加勞動者個人收入和國家稅收;提高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有利于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有利于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