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經濟意義類知識歸納
1、答題思路:
(1)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國家/社會”即整個社會、國家。
①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②有利于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③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⑤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外匯儲備、增強經濟實力
⑥有利于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⑦有利于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繁榮經濟、增加經濟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從“集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集體”泛指企業、經營者、產業、農村、城鎮、某地區等。
①企業、經營者:有利于加強快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②產業:有利于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拓寬就業渠道,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或工業的現代化
③農村、城鎮:有利于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
④某地區:有利于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發揮其輻射與拉動作用,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3)從“個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個體”泛指居民、家庭、公民、農民、勞動者、消費者等。
①居民、家庭、農民:有利于方便、豐富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調動積極性
②公民、勞動者、消費者:有利于維護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
2、答題的角度和術語
(1)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于)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轉化為……優勢);促進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④(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
國內區域合作交流意義補充:(有利于)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區域競爭力。
國內農業方面意義補充:(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城鄉一體化。
(2)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于我國:
a.有利于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改善我國外貿環境/穩定環境/周邊環境,為現代化/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
b.有利于我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可持續發展
c.擴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有利于豐富國內市場,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
有利于外方的外匯收入、外方的產業發展、外方的經濟增長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