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設計(三)
教師用投影展示導學提綱:
1、什么是世界市場?它有哪些類型?
2、世界市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世界市場有哪些新特點?
(講授新課)
一、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板書)
1、世界市場的定義、類型(板書)
由學生回答,老師歸納即可:
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活動的總和。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各國國內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勞務交換關系突破國界擴大到世界范圍,所以說國內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前提。
世界市場分為商品市場、資金市場、技術市場、服務市場等類型。
2、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板書)
這個問題由學生自學后回答,老師歸納為三句話:
(1)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它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分工與交換是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二者相互依存的相互關系中,分工起主導作用。分工決定著交換的范圍、內容和規模,是交換產生、發展的決定性原因。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如此,在國際經濟關系中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說國際分工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基礎(根本原因)。
(2)世界市場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了統治地位后形成的。(直接原因)
(3)產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使世界市場得以最終形成。
重點:3、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板書)
由學生歸納為五個方面,教師逐一分析:
(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板書)
教師舉例:美國波音747型飛機約有450萬個不同零部件,全部自己生產是不合算的,因此波音公司把占飛機重量70%、造價50%的零部件承包給了美國和其他六個國家的16000多公司生產。
這個例子說明國際間在資金、技術、勞務等方面的經濟合作方式的加強,出現了許多國際貿易的新形式(如補償貿易、租賃貿易、加工貿易等)。
(2)商品結構復雜化(板書)
投影: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資源密集型的初級產品市場疲軟,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貿易動蕩性加大,競爭更趨激烈。技術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逐漸加大,正成為最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貿易規模最大和最有發展后勁的商品。
問:①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各類商品在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加工程度,所有商品大致可以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兩大類。初級產品是指未加工或很少加工的農、林、牧、漁、礦產品,包括食品、飲料油脂、農礦原料、燃料等;工業制成品是指經過加工后的合格使用產品,包括化工、機械、金屬制品等。
②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整個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或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3)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板書)
所謂區域集團是指同一區域的一些國家在維護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加強經濟合作,通過某種形式形成貿易集團。目的是鞏固和擴大集團內部市場,增強經濟實力,加強對外部世界的競爭。目前,世界有三個較大的區域性集團:
第一,歐洲區:以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eec)為代表,歐盟成立于1958年,現在共有12個成員國。目前,歐共體已成為世界上實力僅次于美國的國際經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