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設計(三)
第二,以美國為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
第三,東亞經濟圈(包括中國、日本、東盟和亞洲新興工業國和地區在內的東亞經濟區)。
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立于1989年11月,是部分亞洲及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為促進本區域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而成立的,目前有成員國21個,中國是于1991年正式加入該組織的。其宗旨是:維護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經濟交往,發展和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減少成員之間的關稅壁壘。為世界經濟發展做貢獻。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板書)
區域集團化的日益發展,促使世界各國采取多種方式來爭奪世界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但其手段更多的是依靠資本輸出,而資本輸出主要又是由跨國公司進行。
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集生產、貿易、投資、金融、技術開發和轉移以及其他服務于一體的經濟實體,它們推行全球戰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很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建立起世界性的生產和銷售網,采取就地生產、銷售或分頭生產、集中加工、裝配和定向銷售措施來爭奪世界市場。
跨國公司是指在本國擁有一個基地,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大企業。
跨國公司在全球已經有4萬多家,在世界貿易和各國出口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世界的雇員達7000萬人,控制了世界生產的40%,國際貿易的50%-60%,以及國際直接投資的90%以上。
指導學生討論分析熱點問題: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大拼爭——全球 500 強跨國公司中,有 400 余家已在中國落戶,這些跨國公司中的多數都已在中國盈利甚至是利潤豐厚;這些龐然大物不僅與中國的企業展開競爭,而且它們之間也在不同的行業中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寡頭競爭”是當今國際經濟越來越明顯的趨勢,隨著 wto 的加入,跨國公司在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中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分析點撥: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它使我國得到了稅收,部分勞動者得到了就業 ,消費者得到了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學會了如何強化管理和采用新技術。另一方面,也使我國企業失去了部分市場,利潤和發展機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失業。
(5)市場競爭激烈化(板書)
跨國公司為了爭奪世界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從而使得世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例如:日本由“產在日本,賣在歐洲”轉向“產在歐美,賣在歐美”(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討論:發展中國家如何才能實現與跨國公司的比翼雙飛?
跨國公司的出現,既是世界市場激烈競爭的產物,又是市場競爭的表現。為了爭奪國內外市場獲取高額利潤,跨國公司實行全球化的方針,因為它要利用各國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市場潛力,來實現資源在全球的優化配置,達到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在此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跨中公司在利益驅動下的全球化戰略方針,實行開放政策,吸收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同它合作,利益分享;同時又要善于在合作中運用它們的營銷渠道、技術創新、管理經驗參與國際競爭,并利用全球市場和全球資源加速自己的發展。但同時,在與跨中公司合作時不要忘記它們的壟斷性、趨利性以及競爭手段的殘酷性。因此,在與它們合作、向它們學習的同時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根本利益,要用正確的政策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才能利益分享,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