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政治實現人生的價值
13、(•江蘇•不定項)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云泉同志在信訪崗位上工作了22年,始終踐行“絕不能讓群眾失望”的諾言,真心誠意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張云泉同志的先進事跡表明()
a.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b.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
c.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d.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改造世界有指導作用
14、(多項選擇)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偉大人物是孫中山。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偉大人物是毛澤東。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偉大人物是鄧小平。這一個世紀的回顧說明了()
a.杰出人物決定著歷史的發展進程
b.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總是起促進或推動作用
c.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就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d.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15、(多項選擇)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每一位教師身上,都有一種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它熊熊燃起來,而在一些人身上,卻是奄奄一息,就要熄滅了。”從人生價值的角度看,這說明()
a.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 b.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自己的主觀努力
c.具備了主觀條件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d.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努力奮斗
16、“時勢造英雄。”因此,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有良好的社會條件。請簡要評析這一觀點。
答案:(1)“時勢”指的是客觀條件,它是實現人生價值、成為“英雄”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為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保證。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個人價值的實現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 (3)良好的社會條件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基礎,但對客觀條件的認識和利用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有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多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等。
17、 XX年1月28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才能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為官與為民、局部和全局、眼前與長遠等關系。如果站在個人或小團體的立場上,私心雜念太重,熱衷于追求個人或小團體的名利、地位,只對上級負責,不對人民負責,就不可能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和問題。”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哲理? (2)上述材料啟示我們應當怎么做?
答案:(1)材料說明只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①我們想事情、做工作,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的衡量尺度。②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