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12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考點整合:
(一)價值 p96
1、價值的基本含義:p96
2、人生價值原理p96:
內容:一方面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貢獻),另一方面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索取或回報)。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是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于首要地位;索取是人生價值的基礎前提和條件,個人從社會那里得到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離開貢獻談索取,或離開索取談貢獻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作貢獻。
3、人的價值的評價標準:p96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二)價值觀
1、價值觀的含義:p97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p98
判斷正誤: 1、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的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 2、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對等關系。
3、價值觀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例1、(XX年重慶)價值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屬于哲學價值判斷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兒開了 ②這些花兒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樹掛滿了果實 ④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例2、(XX年全國)“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這句話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費心理,經濟學家稱之為“炫耀性消費”。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下列選項中體現消費觀與人生價值觀正確關系的是()
①消費方式是人生價值觀的外在表現 ②消費品位折射著人生的價值追求
③炫耀性消費扭曲了人生的價值 ④炫耀性消費提升了人生的價值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3、(XX年廣東).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叢飛,一個普通的藝術工作者,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義演數百場,從事義工服務時間達到數千小時,累計捐款捐物價值達300多萬元,無私幫助失學兒童、孤兒、殘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卻過著簡樸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決定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給了人間。
在叢飛病逝以后,某網站上的網民對他的行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頌揚。也有人認為,叢飛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典范,是應大力頌揚的,因為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請運用人生觀、價值觀的相關知識,談談你的看法。(9分)
〔答案〕(1)人生價值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才能說明。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首位的。“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贊揚”的說法,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方向。 (2)叢飛在奉獻于社會的同時,實現了自己服務他人的理想、個人也因此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其行為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典范,獲得大力贊揚。 (3)兩種看法體現了不同的榮辱觀,這是由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的。要確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