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實現人生的價值(價值觀)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憶目標
(1)價值、價值觀、價值判斷的基本含義;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如何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4)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的價值;
2、理解目標
(1)人的價值是什么?如何評價人的價值;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3)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4)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5)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6)實現人的價值的主觀條件;
3、運用目標
(1)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從中加深對人的價值的理解。討論分析為什么對一個人的評價要看他的貢獻,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要看他對社會、為人民貢獻了多少,而不是為自己撈取了多少。
(2)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原理,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和條件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討論分析為什么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
(3)剖析生活中價值沖突的實際事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說明為什么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是否最高的價值標準,從而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4)列舉生活事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說明為什么人的價值要在勞動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討論分析追求個性發展和強調與社會統一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具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人生的能力,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們擁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標,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諦,初步具有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的能力。
3、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題性特征,做到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走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4、通過學習,使學生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的價值的正確途徑,認識到勞動和奉獻不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質和價值的實現方式,形成勞動和奉獻的意識,具有自覺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起認同勞動的觀點,承認奉獻的價值。
2、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堅持群眾路線,對社會對群眾永遠懷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回報他人。
3、把自己放在社會中,放在集體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會環境中,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4、走出自我,勇于向命運挑戰,鑄就人生輝煌。
教學重點難點:
1、人在勞動中創造價值
2、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3、價值觀的內涵和特征
教學課時安排:3課時
【導入新課】
遼寧人叢飛是位歌手,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后闖蕩深圳。1994年以來,他先后資助了178名貧困失學兒童,300多萬家財散盡,還欠了十幾萬外債。XX年4月,叢飛患胃癌住院,他的事跡感動了深圳、廣東乃至全國人民。他先后榮獲廣東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愿者、XX年度廣東省優秀音樂家、XX年深圳最具愛心人物和XX年共青團中央授予他的“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獎章等榮譽。 叢飛的事跡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